第142章 子未壮,壮即为变!
子率以正2025-10-10 18:142,102

李琚在西域的筹划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

长安城内,已经沉寂了许久的朝堂,也再次生起了波澜。

随着两个月时间过去,张九龄罢相的影响逐渐被时间冲淡,更兼李隆基这些日子并没有要再次平衡朝局的意思,

武惠妃与李琩,也有些按捺不住了。

于是,两人决定再一次削弱太子一系的实力。

而这一次,武惠妃选择的突破口,则是中书侍郎严挺之。

中书侍郎严挺之,此人不仅与张九龄交好,更与太子一系如今的头面人物裴耀卿是好友。

此外,严挺之与太子少师李元纮的私交也不错。

所以,武惠妃率先对严挺之发难,命御史弹劾严挺之贪赃枉法,准备先将严挺之弄下去。

一开始的时候,李隆基还有心袒护严挺之。

准备再次使用帝王的制衡之术,维持寿王一系与太子一系的力量平衡。

但随着严挺之贪赃枉法的证据被一件一件摆到了台面上,李隆基也有些绷不住了。

毕竟,他最骄傲的事情,就是一手创建了一个开明的开元盛世。

在他看来,开元年间的政坛,纵然不如贞观永徽年间那般政治清明,起码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蛀虫。

至于一般官员的贪腐,倒也无所谓。

毕竟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可他是真没想到,一个官员,能贪掉一州的赋税那么多啊。

关键贪污就算了,还枉法!

这就是在挑战规则了。

他纵然有心想保严挺之,可在绝对的证据面前,也做不到睁着眼睛说瞎话。

最终,他也只能强忍着内心想杀人的冲动,将严挺之交由有司停职查办。

可谁曾想,这不查还好,一查反而查出了大问题。

由于严挺之在朝中人缘不错,不少官员都与其有着来往的缘故。

刑部这一查,就直接给李隆基查了个结党营私的结果出来。

听见结党营私这四个字,饶是李隆基明知这很有可能是武惠妃和李琩联手起来针对太子的阴谋,也被气得差点吐血。

因为结党二字,就是他对他创下的开元盛世最大否定。

堂堂开元盛世,有人贪赃枉法也就罢了,竟然还有人结党营私?而且还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这怎么能忍?

李隆基又气又怒,只觉得一张老脸都被丢尽了。

震怒之下,竟是连平衡都不愿维持了,干脆直接将与严挺之有关系的一干人等尽数革职。

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严挺之有举荐之恩的张九龄,直接被一撸到底,放还归乡。

其次则是中书令裴耀卿被罢相,改尚书左丞相的虚职,然后是与这些人都交好的李元纮,被罢太子少师之职

最后,甚至连侍中韩休也被牵扯其中。

可以说,因为一句结党营私,李隆基直接放倒了半个朝堂。

由此可见,李隆基究竟有多么震怒。

也由此可知,武惠妃对于李隆基的心态,究竟把控到了什么程度?

可以说,武惠妃现在是完全算准了李隆基的所有心态和反应。

这已经不是争储那么简单了,而是铁了心的要将太子一系赶尽杀绝。

而随着一群大佬罢官的罢官,迁职的迁职,太子一系的基本盘也瞬间破碎。

李瑛这位太子殿下的声望,更是瞬间低到了冰点。

就连李瑛自己都没想到,不过短短数月时间,他就会被逼到这种地步。

他甚至还没反应过来,李隆基便已经雷厉风行的完成了朝中的人事变动。

一时间,李瑛心里又是悲愤,又是绝望。

悲愤的是李隆基甚至都不愿听他辩解一句,便直接将他的势力一通乱拳打碎。

绝望的是,李隆基分明知道这是寿王李琩的阴谋,却仍是为了帝王的颜面,为了所谓的开元盛世的虚名,将他这个亲儿子踩到脚下。

难道,他当真唯有悲愤而死这条路好走了吗?

但事实证明,他还是悲愤得太早了。

因为武惠妃的手段,还不止如此。

她前一秒,才利用李隆基好大喜功,不能容忍有人质疑他创下开元盛世的功绩的心态,彻底瓦解了太子李瑛一系的政治势力。

后一秒,便再次向李隆基扔出了一个大炸弹。

而这一次,引爆这个炸弹的人是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

杨洄先是上书李隆基,告发鄂王李瑶与光王李琚的生母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因失宠而对圣人心怀怨怼。

旋即又上书说太子李瑛、鄂王李瑶二人与太子妻兄,唐昌公主的驸马薛锈经常密谋议事,或有反心。

李隆基本就因朝中有人结党营私之事怒不可遏。

再听得杨洄说他后院起火了,更是忍不住大发雷霆。

但最后一击,则是来自于武惠妃。

随着杨洄诬告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的事情逐渐开始发酵,武惠妃也发挥了毕生的演技,寻到李隆基,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李瑛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

更关键的是,这些日子,李瑛也的的确确对李隆基确实生出了怨怼之心。

于是,在李隆基一番探查之下,太子李瑛对圣人心怀怨怼的诬告,也成了事实。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太子一系彻底失势,彻底遭到了李隆基的厌弃。

而武惠妃尤嫌不够,再次指示杨洄上书,请求李隆基废除太子。

只不过这一次,李隆基却是没能让武惠妃如愿,而是在关键时候刹住了车。

毕竟,太子如今并无大过。

而且朝中才刚刚经历了一次大的变动,若是这个时候废太子,难免为天下人诟病,导致国祚不稳。

最关键的是,他暂时还需要李瑛留在朝堂之上,帮助他牵制寿王一系。

对此,武惠妃虽心有不甘,却也知晓能将计划进行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结果。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能这么顺利的瓦解掉太子一系的政治力量,除了抓住了李隆基好大喜功的心态之外,其实也少不了李隆基的默许。

毕竟,太子如今的年纪,确实已经威胁到了李隆基。

古话说得好,子未壮,壮即为变。

只不过,即便李隆基没有第一时间废黜太子,可在明眼人看来,如今的太子,也已是明日黄花。

除非圣人短时间内驾崩,不然他们真的想不出来,太子该如何才能逆风翻盘?

继续阅读:第143章 不是夫人,这也太狠辣了点吧?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唐:开局截胡杨玉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