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近段时间很乱,父亲母亲格外叮嘱,能不要出门就不要出门。
除了例行香火以外,我基本是不出门的。
这一日也本应如此,但门房忽然传讯来,说是定国公府的薛大小姐邀我在茶楼一叙,此时的薛姝应该在宫中伴读才对,怎么会在宫外,还要约见我。
这一世我与薛殊可以说得上是毫无联系,现在来找我无外乎是想对付姜雪宁,又听闻我们姐妹二人不合已久,所以想来找我给姜雪宁做绊子。
本来想着装病推了这份约,不过难保对方不会来第二次。
为了自己的清净,以及不被外人扣上不知礼的帽子,我来了茶楼。
茶楼内还有一副熟面孔。
尤府的大小姐尤月。
我坐下后,尤月便直接开口:
“听闻姜家大小姐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早就想见见了,本以为能在伴读中相识,没想到却是姜二姑娘进的宫,只得在宫外约见了。”
“惭愧了,我与二位小姐素昧平生,不知道今天约我来是什么事?”
薛姝笑了笑。
“今日约见是有些冒昧,不过我们对姜大小姐闻名已久,家父又同在朝为官,闺阁女子之间多多相交也无伤大雅。”
“姜大小姐这么优秀,为何进宫伴读的却是姜二小姐,难道是家中偏宠?”
“伴读人选是陛下钦定,是为国事,不可妄议。”
“姜大小姐如此这般,和那不知轻重的姜雪宁倒是判若两人,你心里就不记恨她抢了你的?”
“姐妹之间,何谈抢字?况且雪宁妹妹就算不知轻重,自有家父和先生教导,不劳二位费心。”
“你!”
我微微颔首,离席而去。
尤月倒还是和前世一样愚不可及,倒是薛姝,虽然笑着,但眸中的冷意深不见底,看那样子势必是要把姜雪宁往死里弄才肯善罢甘休了。
不过,如果真的能这么轻易就对付了,就不会想尽办法甚至不惜来拉拢我了。
11.
沈玠选亲的日子提前了。
我见完薛姝之后才得知这个消息。
怪不得她们这么气急败坏地着急找人对付姜雪宁。
这次选妃的日子距离燕世子的冠礼很近,相差不过几日。
燕世子的冠礼,只给姜雪宁一人递了帖子,可是冠礼那日她却没有去。
她一直待在自己的房中,一步未曾踏出。
一直到下午天气骤变,下起了瓢泼大雨。
傍晚,兴武卫奉旨诛杀燕府满门的消息传开,她才从房里出来。
却也只是站在自己的房门廊下,哪里都没有去。
据下人说,她甚至没有用晚饭。
入夜后,她独自一人前往姜府后门。
燕世子来了,说要带姜雪宁走。
姜雪宁拒绝了,她说。
她要嫁给沈玠,她要当皇后。
在大雨之中,被打落的纸伞被大风吹起翻腾。
我在阁楼上,看着被雨水打湿衣物的二人。
姜雪宁退回姜府,关上了那道门。
12、
沈玠选妃的日子如期而至。
日前薛家仍旧想方设法阻碍为难姜雪宁。
在母亲的暴怒下,姜雪宁被狠狠地斥责,并让她罚跪在祠堂前。
这些都不足以阻止她参加选妃,她对于母亲的痛骂声充耳不闻。
转身便回了自己的院子休憩,家里人也拿她没有办法。
父亲好心劝阻,既已成定局,不要过多操心。
选妃那日姜雪宁可谓之精心打扮,日落之后,宣旨的公公带着封妃的圣旨来着姜家。
姜家有女,性娴知礼、少而婉顺。可册王妃。
故册封姜家二女姜雪宁为临孜王妃。
上一世我没能做到的,姜雪宁做到了。
他力排众议立姜雪宁为正妃,原来沈玠也是可以做到的。
又想起沈玠后来爱着的方妙,好似也是这般活泼跳脱的性子。
原来他从始至终喜欢的都是同一种人。
与我不过是阴差阳错才造就的缘分。
姻缘已定,前尘尽散。
13、
姜雪宁出嫁后,母亲全数的心思几乎都放在了我的婚事上。
虽说我一再强调还想留在母亲身边多一些日子。
母亲没有放在心上,摆摆手笑道,哪有女儿家大了不嫁人的?再多留两年不就成老姑娘了。
在母亲千挑万选下,选了父亲的一位门生,是今年新晋的进士,人品样貌都是上乘的,我自然是没有异议。
议亲、问名、纳彩,姜府上下接连操办忙活了将近一个月,最终将亲事定在来年立春后。
年节将至,我最后一次去了一趟白果寺。
即将嫁为人妇,我去求了母亲将我在白果寺求的那盏长明灯请回来。
年后便要按习俗在家中备嫁,不得随意进出。
寺中一位小师傅在我临走时,拿出了那方熟悉的帕子。
说是一位公子特意留下的,说是我的物件,如今交还。
我接过那方帕子,忽然间自嘲地笑了。
原来上一世,沈玠也没有那么喜欢我。
他知道姜雪宁不是白果寺外的那个人。
仍旧义无反顾地册立她为王妃,想必是爱极了。
姜雪宁是否又知道,沈玠并非为了往日的一段缘分才爱上她的呢?
果然姻缘天定。
谢过小师傅后下了山,忽然来了一阵大风。
那方帕子从我手中脱出,随着风飘飘荡荡,不知最终会落在哪里。
我回身看向山上的庙宇,庙宇之上祥云盘旋,庙宇中香火鼎盛。
过往种种如同大梦一场。
信女姜雪蕙,谢菩萨解惑。
14、
回府之后,我发了一场高热。
应该是季节轮换所致,不过倒平白让母亲着急。
往后的几个月,在府中备嫁时,总觉得自己忘了些什么,又觉得与往常并无不同。
想来应该不是什么紧要的事情。
临出嫁前一个月,临孜王府那边按礼节,提前选了一些礼品送来姜家,为我添妆。
礼不多,只全了礼节,不过雪宁妹妹为临孜王妃,愿意亲自添妆已是荣幸,更足以让婆家那边不敢怠慢。
成婚后与夫君相敬如宾,夫家娘亲和蔼,也没有什么为难之举。
半年之后,夫君得了个南方的差事,于是在拜别父亲母亲后,随着夫家举家南迁。
于南边落户后,身体一直感到不适,请了大夫来看才知道已怀胎三月,我写信给父亲母亲报平安。
后三月,皇帝驾崩,皇太弟临孜王登基。
妹妹姜雪宁被册为皇后。
母亲来信中多有思虑,父亲在朝为官从不站位,如今妹妹册立皇后,薛家步步紧逼,思虑再三已是准备辞官还乡了。
临孜王登基的第三年,听闻京中发生兵乱。
领兵为首的正是几年前燕家叛臣之子燕临。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