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落锦看着周围的景象已经呆愣住了。
如果不是因为季礼拍了一下她,她还不知道要在原地站上多久。
这样的场景此生能够见到一次已经是无憾了。
“师父,你把你的口水擦一擦,丢不丢人?”
苏落锦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已经流了口水,倒也不是因为被吓到了,而是刚才嘴巴张的太大,又愣了许久,所以嘴边有了口水。
她算是知道什么叫做垂涎三尺了。
“跟我来。”
画师放荡不羁的样子让苏落锦有些慌张,这里怎么说也算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兴庆宫能进来的人怕是都要挨个的检查,可是从她们进来到现在,并没有见到有人阻拦,目光所触及到的全都是欢快,众人欢歌笑语,这宴会还没开始,就已经狂欢了。
皇帝大概还没有到这里来,苏落锦已经被眼前的眼花缭乱惹了眼。
天色此事已经彻底暗了下来,但是很快,又被点亮了。
这琉璃灯一盏有一盏的被点亮,整个兴庆宫里都被光给点燃了,照亮的好像是白天一样。
古代并没有现代这样的电灯,却能够照得如此亮,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
“那是夜明珠。”
画师在旁边说道。
“夜明珠?”
苏落锦怔然,画师说道:“人鱼明珠,乃是从海上进贡的宝物,能照亮夜空,这长夜漫漫,如果有一盏明珠,那就和白天无异。”
说起来虽然有点耸人听闻,苏落锦也知道这明珠绝不这么神奇,但是真的看到了眼前的这一幕,还是忍不住相信了。
“画师,给奴家画上一幅春睡图可好?”
眼前一个执扇跳舞的女子一身红衣,显得如花瓣一样的艳丽,她的双颊上着腮红,跳起舞来恍若仙子,只是身上带着淡淡的酒香,这一闪而过,欢歌笑语,如银铃一样的好听。
“画师,我也要!”
那些平日里规矩的人,此刻变得有些放开了。
这兴庆宫人有上百上千,这烟火盛放时,人们说的话就会被这些声音所淹没,所以他们一点都不担心自己说的话被别人听见,这一次见过的人,第二天之后大多都不会见到了。
“这位小哥真好看,你是哪国的人?方才有一个高丽的男子纠缠与我,却也不如这位小哥好看,奴家……”
苏落锦一看这位舞女想要来纠缠慕寒时,立刻就把慕寒时给拉走了。
“他名花有主了,你……你另寻他人吧。”
女子怕是有些醉了,她梳着高高的发髻,笑起来的时候便是笑颜如花,发髻上的珠玉相碰,发出叮铃铃的声音。
“这位小哥也属实好看,可愿与奴家共饮?”
季礼被那女子缠的动不了身,苏落锦又立刻上前将季礼拉了回来,说道:“他也不行,他也是名花有主了。”
“你这姑娘看上去这样正经,怎么养了两个男倌?”
苏落锦的脸一红,也不知道季礼和慕寒时知不知道男倌的意思,立刻拉着两个人跑了。
眼前有舞狮的,只见一个穿着袍子的男子,手里不知道拿着什么,素手一挥,天空中便闪过一条游龙,如同活的一样。
三个人都愣了,这等魔术,也不知道现代有谁能做到。
苏落锦等人转眼没看见画师,这个时候,花萼楼已经大开。
苏落锦左右看不见画师,干脆就趁乱拉着季礼和慕寒时走了进去。
这花萼楼一楼宽阔,一共三层,这第一层原本就是用来接待外宾的。
只是这一次用来举办皇帝的寿宴。
郑嵎诗中所说:千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
这八月初五,也就是唐玄宗的生辰,后来被唐玄宗定为千秋街,就是这一日,花萼楼内万国朝华夷。
苏落锦总算是理解到了这诗中描写的,这‘会同万国朝华夷’,果真是不同凡响。
“来来来,就放在这儿。”
不远处传来了一个太监的声音。
虽然不算是很尖锐,但是还是能分辨出来。
只见那些人抬着一个一身白袍的男人坐在了地上。
那人赫赫然是方才在花楼喝醉的李太白。
李白还没有睡醒,整个人成酣睡状。
那太监便是玄宗宠信高力士。
高力士左右看了看,说道:“祖宗,皇上要你过来,你却在花楼喝花酒,一会儿见到皇上,我看你怎么办!”
历史上高力士和李白是有梁子的。
李白只装作什么都没有听见,依旧躺着,浑身上下的酒气,这里无人顾及的上他,众人落座在席位上,一个个的敬酒,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今后被誉为‘诗仙’的李白。
也不知道是谁趁乱喊了一声‘贵妃’二字。
三个人的视线被一下子转移了过去。
见众多舞女,如同天女下凡一样的,穿着飘飘欲仙的广袖裙,每一个都仙姿卓约。
只有那么一个人,站在最中央,她的服饰并不华丽却也简约,只是她站在那里,就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苏落锦想,这应该就是玄宗宠爱的杨玉环了,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
乃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里的羞花,是让花看到了都会害羞的美人。
她的双颊生红,一双眼睛如同能够将人吸进去一样,带着妩媚慵懒,又带着几分的淡漠超然,眉宇之间还见清冷孤高,这完完全全便是天上的神仙。
她眉间的那一点红,衬托的她肤若凝脂,肌肤如雪。
不仅仅是苏落锦,就连慕寒时和季礼都会看愣。
这样一个女子,只是跳起舞来的时候,就柔弱无骨,时而又铿锵有力。
李白的酒已经因为这数十人敲击的乐曲而睁开了眼睛,他依旧微醉微醺。
但见到杨贵妃的那一瞬间,他的眸子便清明了许多。
谁都不会眼见天仙下凡而无动于衷。
他嘴里喃喃着:“云……云想衣裳花想容。”
只是那么一句,这落后的便是千古流传的名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便是李白眼中的杨玉环,也是后人对杨玉环的无限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