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现代数学统计方法的降维打击!李逸的安排!
快乐第一2025-09-30 09:204,303

心中拿定主意之后,李逸开口对王主事说道:

“你们辛苦了,先在一旁歇息一下吧。”

说完,起身走到放置账本的桌案前坐下,然后打开一本账本,开始查看起来。

王主事等三名户部官员看见李逸的动作,愣了一下。

楚王殿下这是要自己查账?

三人对视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质疑。

甚至,还有一些不满。

因为他们觉得,李逸这样的行为,是对他们能力的不信任。

“说了这账本没问题,就是没问题,再查多少次,也是一样的。”

王主事微微摇头。

他们三人在户部任职多年,精通查账一事,连他们都查不出任何问题,楚王又怎么可能查得出?

虽然楚王殿下是天潢贵胄,身份尊贵,但要想查清楚帐,靠的是能力,而不是身份。

因此,王主事不相信楚王能从这些账本上查出什么问题?

另外两个户部官员,心中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想归想,作为在户部待了很多年的人,他们都不是蠢人,自然不会对外流露心中的这些想法。

他们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等着李逸查账的结果。

对于户部这三人的心里想法,李逸自然不知道,而且他也不关心。

现在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眼前的账本上。

经过他仔细查看之后,发现玉城县这一批账本采用的记账方式,依然是大唐常用的“单向流水记账法”。

只记录每笔资金或物资的单向流动,没有复式记账的“借贷平衡”内容。

比如以粮食的流动记录为例,只会记录xx日出粮食多少,不会有更多的相关数据。

这也是古代账本容易作假的关键所在。

略一思索,李逸决定用后世现代统计学中的“动态平衡模型”法来查验。​

他拿起纸笔,将水灾发生后每月的“灾民登记数”“每日出粮量”“粮仓库存变化”三类数据随机摘录了一部分,然后开始演算起来。

将演算得出的结果与账本上的记录逐一对比之后,他的眉头渐渐皱起,心中的怀疑得到了证实。

“果然有猫腻!”

李逸冷哼一声。

屋子里很安静,所以李逸说这话的时候,虽然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屋内每个人的耳中。

“查出问题了???”

王主事等三个户部官员当即震惊得站了起来,快步走向李逸所在的位置。

他们虽然已经尽力克制心中的惊讶,但脸上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难以置信之色。

连他们三个户部查账老手花费两个多时辰都未能查出来的问题,竟然被楚王这么一个年轻的亲王在短时间之内查出来了,这有可能吗?这合理吗?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疑问,所以王主事等三人现在迫切想知道李逸从账本查出了什么问题?

或者说,他们想要看看,李逸发现的这些问题,是真的问题,还是李逸想错了?

紧随着这户部三人组之后,苏定方、程处默、孙武开这三人,也朝着李逸走去。

他们也很好奇李逸发现的问题是什么?

“敢问殿下,这账本有什么问题?”

走近李逸之后,王主事恭声开口请教道。

闻言,李逸指着纸上的演算过程,有条不紊地解释道:

“玉城县灾情刚满二十九天,四个赈灾点的灾民总人数始终稳定在四千上下。”

“本王按每旬(十日)拆分数据来看,首旬各点汇总灾民三千八百人,次旬因周边村落灾民涌入,增至四千一百人,末旬又回落至三千九百人。”

“按每人每日最低两升米的消耗标准计算,三旬所需粮食总量应为两千三百四十石。”

说到这里,李逸停顿了一下,让王主事等人消化了一下他所说的话之后,又手指演算纸上的一个区域:

“但账本上记录的每旬出粮量总和,首旬就写了九百五十石,次旬一千一百石,末旬竟到了一千两百石,三旬累计虚增近四百石,比实际需求多出了一成七。”

听李逸这么一说,王主事等户部三人组顿时心头一震。

这个问题大了啊!

没有过多犹豫,王主事连忙拿起账本,翻到首旬的出粮记录,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快速核对,嘴里不停念叨:

“东赈灾点初七出粮两百一十石,北赈灾点初十出粮一百九十石……这加起来怎么会有九百五十石?”

“按三千八百人的数算,首旬最多该是七百六十石啊!”

王主事惊呼了一句。

看见王主事满脸震惊的样子,另外两名户部官员也急忙凑过来,一人核对次旬数据,一人查验末旬记录。

很快,他们的脸上浮现出凝重之色,拿着账本的手都在微微发颤。

次旬实际需耗粮八百二十石,账本的记录却是一千一百石。

末旬实际需耗粮七百八十石,账本竟多记了四百二十石。​

作为户部官员,他们本能的反应是其中肯定有猫腻。

便在这时,户部三人组又听见李逸开口道:

“这还不算完,再看这里。”

李逸手指一本账本上的一个数据:

“这日灾民数骤减三百人,理由是‘投亲靠友’。”

接着,他又拿过另外一本账本,手指一个数据:

“可就在这一日,出粮量却比前一日还多五十石。”

“灾民人数少了,粮食消耗反而却多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还有这里,这几日的人均耗粮量,远超成年人的正常食量,明显不正常。”

“还有这里……”

李逸又接连指出了账本中存在的多个问题。

听着李逸的讲述,王主事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这怎么可能?”

“我等三人已经查得很仔细了,怎么就没发现有这么多问题呢?”

王主事的声音之中,带着一丝颤抖,以及一丝颓然。

另外两个户部官员的脸上,也带着茫然。

眼下的情况,完全出乎了他们三人的预料之外。

他们原本以为,连他们都查不出问题的账本,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李逸亲自查账的行为,他们觉得完全是多此一举。

万万没想到,李逸不但查出了问题,而且是查出了这么多问题!

三个拥有多年查账经验的老手,竟然比不过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亲王,这让三人深感挫败。

与此同时,他们心中还为自己的刚才对李逸的怀疑感到惭愧。

是他们太自大了。

就在三人脑中转动着这些念头的时候,李逸开口回答了王主事的问题:

​“这也不能怪你们,因为你们习惯的,还是传统的查账方法,只盯着每一笔收支是否有凭证、数字是否加总正确,却没把‘灾民数量’、‘理论耗粮’、‘人均消耗’等数据串成一条线。”

“这些账本所用的单向流水记账法,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只看单个珠子圆不圆,却不管珠子之间的关联。”

“如果单独来看,账本上的数据经过懂行的人专门处理之后,肯定是查不出问题的。”

“不过,如果用灾民数当‘线’,串起其余的数据再查验,便能看出其中的巨大破绽!”

李逸尽量用户部三人组能听懂的话,向三人解释了一遍。

虽然这三人并没有查出账本上的猫腻,但李逸也不会因此责怪他们。

因为玉城县的这些账本,很明显是找了这个时代的做账高手来精心过的。

如果用这个时代的常规查账办法来查,确实是很难查出来。

而之所以李逸能这么快查出来,是因为他是一个拥有后世数学统计思维的穿越者。

这是户部三人组与他的最大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不是用经验就能弥补的。

因为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别看说穿的时候有人会觉得很简单,但要是没人说穿的时候,其实是很难的。

就好比活字印刷术,原理说穿了多简单,但从雕版印刷术到活字印刷术的这段路,硬是走了大几百年。

而李逸现在会把他现在用的后世数学统计思维方式告诉户部三人组,是为了方便去查河南道其它地方的帐。

他好歹是堂堂楚王,总不能每次查账都得他亲自上阵吧?

要是这样的话,他特意带户部三人组跟着一起来,就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了。

不得不说,户部为李逸挑选的这三个人都是精明能干之人,听李逸这么一解释之后,他们就明白了。

王主事忍不住惊叹道:

“楚王殿下,您这方法真是太精妙了!”

“我们在户部查账多年,只知逐笔核账,从没想过要用如此关联核验的方式来查账!”

“今日真是长见识了!”

“是啊,有楚王殿下传授的新查账方法,就不怕有人做假账了!”

“没错,再高明的假账手法,也逃不过这样查!”

另外两个户部官员也跟着赞叹出声。

听着户部三人组的称赞,李逸内心毫无波澜。

他转头看向苏定方与程处默,沉声说道:

“玉城县的账本中有这么多猫腻,本王怀疑玉城县的官员们并没有老老实实赈灾,那些消耗的赈灾粮,极有可能被他们暗中倒卖了。”

“接下来,本王需要你们两人暗中好好调查一番,找到更多的证据,将他们一网打尽!”

听到这话,苏定方与程处默瞬间站了起来:

“殿下请吩咐,属下万死不辞!”

“坐下说,没那么严重,区区一个玉城县而已,遇不到什么危险。”

李逸笑着对两人说道。

等两人坐下之后,李逸接着开口道:

“现在有两件最重要的事要做。”

“第一件事,查清楚玉城县三大仓消失的赈灾粮的去向。”

“如果是被盗卖了,那必然要通过粮商出手,”

“苏定方,你带几个机灵点的人,乔装成买粮食的人,去找玉城县的粮商,以及周边的偃师、巩县等地的粮商聊聊,看能不能找到与玉城县交易的粮商,并从这些粮商口中找到玉城县卖赈灾粮的证据。”

“记住,行事务必隐秘,不可打草惊蛇。”

“属下明白!”

苏定方沉声应下。

接着,李逸转向程处默:

“程处默,第二件事是调查灾民们的真实情况,此事交给你去办。”

“根据本王今日的观察,玉城县的灾民们心有恐惧,你要查清楚灾民们恐惧的原因。”

听李逸这么说,程处默思索片刻,开口回道:

“殿下,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那大概率是这些灾民受到了当地官员的威胁。”

“甚至有可能,当地官员为了控制四个赈灾点的灾民,已经将他们的家人秘密关押起来,以此要挟灾民不敢乱说话。”

他的这番分析,其实是程知节在他临出发前向他传授的经验。

程知节作为一个在隋朝时候后经历过灾荒年,又经历了隋末乱世,曾经混迹于瓦岗寨农民起义军的人,对地方官府的各种小手段,可谓非常熟悉。

就类似玉城县的这种情况,程知节见过不少,所以给程处默讲了下。

李逸听完,觉得程处默所说的这种情况是完全有可能的。

“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说,赈灾点那些灾民们的家人,会被关押在什么地方?”

李逸开口问程处默道。

程处默想了想,回道:

“放在城内容易走漏风声,不容易控制,所以末将猜测,为了隐蔽起见,当地官员极有可能将这些人关押在县城外的废弃院落、庙宇等不易发现的地方。”

“有道理。”

李逸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道:

“既然如此,你明日就带人重点搜查一下这些地方。”

“一旦发现可疑地点,不必犹豫,直接控制现场,解救被关押之人!”

“只要赈灾点的灾民们没有后顾之忧了,想必等到我们去询问的时候,就会说实话了。”

“请殿下放心!只要让我找到地方,一定能把被关押的灾民都救出来!”

程处默拍着胸脯向李逸保证道。

李逸点了点头,又叮嘱道:

“切记,被关押的都是无辜百姓,行动时务必保护好他们的安全。”

“另外,看押这些灾民的守卫人数可能会不少,你要做好足够的应对准备,可别大意自己遇到危险了。”

闻言,程处默傲然一笑:

“殿下尽管放心,末将手下的将士个个以一当十,就算有百八十个守卫,也不够我们收拾的!”

李逸一想,也是,程处默现在手底下的这些人,都是右武卫的精锐,对付一群地方上的乌合之众,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待苏定方与程处默领命离去后,李逸又让王主事等户部三人组按照他刚才传授的方法,继续查找整理账本中的问题,最终形成完整的查账报告,为后续定罪做好准备。

对此,户部三人组显得干劲十足,他们刚刚被传授了新查账办法,正想好好实践一下。

……

翌日。

一大早用过早膳之后。

苏定方与程处默就按照李逸昨晚的吩咐,各自带人行动起来。

继续阅读:第114章 获知真相!突袭!解救!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穷养民间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