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完美的假账账本!李逸决定亲自动手!
快乐第一2025-09-29 09:294,341

心腹领命离去后,周明在县衙正厅来回踱步,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带,眼中不时闪过忧虑之色。

那他为什么忧虑了?

自然是因为心里有鬼!

李逸的怀疑并没有错。

周明这个玉城县的县令,的确不是什么好官,而是一个贪官。

此人在水灾发生之后,不仅没有如同他在李逸面前吹嘘的那样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赈灾救济灾民,反而是趁机大发灾难财。

玉城县三大仓中的粮食,大部分都被他偷偷拿出去高价卖了。

至于卖粮的钱,自然是落入了他与玉城县其他官员的手中。

要说周明这个人,如果客观评价的话,是个贪官酷吏,但也算得上是个聪明人。

他在发灾难财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吃独食,而是选择与玉城县的大小官员共享。

虽然他拿了大头,但是其余官员都分到了不少赃款。

如此一来,以他为首的玉城县大小官员们就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

一旦倒卖赈灾粮的事暴露,所有人都得倒霉。

在威慑与利益绑定的双重作用下,整个玉城县的大小官员们,称得上是铁板一块。

所以,周明并不担心手底下的官员有人举报泄密。

现在他担心的,是灾民那边出问题。

原本在他想来,楚王李逸虽然身份尊贵,但毕竟年龄不大,经验欠缺,很容易被糊弄才对。

然而。

有了今天带领李逸查看赈灾点与粮仓的经历之后,周明对李逸生出了极大的忌惮之心。

他有一种感觉,这位年轻的亲王,并不是一个容易糊弄的人。

尽管城中的四个赈灾点,他都提前进行了精心安排,但百密难免一疏,万一被李逸察觉出灾民的情况不对,那就麻烦了。

一旦被李逸顺藤摸瓜查出他倒卖赈灾粮的事,那他就大祸临头了!

这就是他现在感到忧虑,坐立不安的原因。

“今日应当没有露出破绽吧?”

周明在脑海中回想着陪李逸查看赈灾点与粮仓的过程,重点是李逸在此过程中的表现。

便在此时。

脚步声从门外传来,身材微胖的县丞张勇与身着皂衣的县尉刘仁并肩而入。

两人见周明神色凝重,也收起了平日的嬉皮笑脸,躬身行礼:

“属下见过县令大人!不知县令大人召我等前来,有何吩咐?”

“进去说。”

周明抬手示意两人起身,目光扫过一旁始终沉默的主簿孟诚,率先朝着县衙内部走去。

众人进屋坐下之后,周明看着众人,沉声说道:

“今日本县陪同楚王殿下查了所有的赈灾点、以及三大仓,最后还带走了账本。”

“现在我找你们前来,就是要商量一下接下来如何应对楚王殿下。”

“本县怀疑楚王今日已经起了疑心,接下来可能会调查灾民。”

​闻言,刘仁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得:

“县令大人放心!赈灾点的灾民绝不敢乱说话!”

“赈灾点的灾民,每家都有一个人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属下之前就已经警告过他们,谁敢对楚王乱说半个字,他们的家人就必死无疑!”

“那些灾民哪敢拿自己家人的性命赌?所以肯定会老老实实的。”

“很好!”

周明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着,他又问了一句:

“这些灾民的家人现在都在哪里?可有专人看守?千万不能让人跑出来!”

刘仁拍了拍胸脯,向周明保证道:

“县令大人请放心,绝对跑不了!”

“这些人都被我安排在城郊一个隐秘的破庙里,庙里派了咱们的人日夜守着。”

“并且,属下已经吩咐下去了,这些人每天就只能有一碗粥吊着命,他们就算想跑,也没力气跑!”

刘仁的语气之中,很是得意,显然是觉得自己的这个主意很是精妙。

至于这么做是不是太残忍,会不会伤害那些灾民,这些都不在刘仁的考虑范围内。

听完刘仁的话,周明等人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一群低贱的田舍奴,能给他们一碗粥让他们活着,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还要怎么救助?

天天给他们吃白米饭,这些田舍奴也配?

把粮食给这些田舍奴吃多浪费,不如拿去高价卖出赚取钱财。

周明思索片刻,开口对刘仁说道:

“多派点人手去看着城郊那些人,有了那些人质,才能控制城里的灾民。”

“另外,暗中安排一些人在四个赈灾点巡逻,随时监视着灾民,只要有人乱说话,动了歪心思,就要及时处理,一定不能有疏漏!”

“遵命!”

刘仁回道。

接着,周明又开口问主簿孟诚道:

“账本不会出问题吧?”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李逸找他要账本的时候,他心中莫名产生了一股不妙的感觉。

总觉得李逸会从账本里面看出点什么。

孟诚摇了摇头,语气笃定地回道:

“账本绝对不会出问题,大人尽管放心!”

“本县的账本,是我专门托人从洛阳重金请来的一个很有名的账房先生做的。”

“此人最擅长做平账的活计,您看……”

他从怀里掏出一本账本的副本,翻开一页给周明看:

“每一笔粮食入库、支出,都对应着伪造的运粮单据和灾民领粮签字。”

“就连三大粮仓的损耗都算得明明白白,就算是户部的老吏来查,只会按常规查核,也绝对挑不出错!”

“那楚王年纪轻轻,懂什么查账?顶多翻两页,瞧着字迹工整、账目齐全也就不再管了!”

听完孟诚这番话,周明点了点头,心中放心不少。

只要账本不出问题,就算李逸有怀疑,也缺乏直接的证据。

再次回想了一下李逸今日的言行,周明眉头皱起,开口道:

“你们可不要小瞧了出楚王此人。”

“据我今日的观察,楚王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城府很深,很难对付。”

“今日他查赈灾点时,盯着庐帐的眼神不对劲,还特意问了我搭建时间。”

说到这里,周明停顿了一下之后,开口问另外几人道:

“你们说,他会不会察觉到庐帐是临时搭建的?”​

“还有,我看楚王对三大仓粮食的去向也很在意,虽然我进行了解释,但不见得能取信他,不知道他会不会派人暗中追查这些粮食的下落?”

“另外灾民人数,楚王也重点问了,你们说,他有没有可能去追查核查灾民的详细情况?”

周明的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关于灾民的情况,里面藏着一些隐患。

那便是其实他们压根就没认真统计过灾民的人数,灾民总人数是他胡编的。

更严重的一个问题是,因为他们把赈灾粮食倒卖了许多,导致玉城县的赈灾粮严重不足,从而使得很多灾民饿死了。

而这些饿死的灾民,周明在向李逸汇报的时候,将其归入了“投靠亲友”一类。

一旦被李逸查出这些灾民其实是饿死了,那他这个县令罪责难逃。

听到周明的问题,一直没有说话的县丞张勇回道:

“县令大人多虑了!”

“庐帐里面我们特意撒了些旧稻草,帐篷布上也抹了些泥土,看着就像用了一个月的样子。”

“再说,楚王就算怀疑庐帐是临时搭建的,没有证据,也不能怎么样。”

“那些灾民都被咱们控制着,没人敢出来指证,他就算疑心,也无可奈何。”​

​说到这里,张勇的语气渐渐得意起来:

“再说了,所有的粮食,咱们都卖给了外地的粮商,卖粮的钱早换成了地契、银票,谁能查到?”

“还有那些饿死的百姓,全都报成了‘投亲靠友’,名册上的地址都是胡乱编的,就算派人去查,也查不到踪迹!”

“更何况,派人去外地查证也是需要时间的,属下不觉得楚王会浪费这个时间。”​

话音落下,孟诚附和道:

“没错!只要账本上找不到问题,粮仓缺粮的说法能自圆其说,灾民又不敢乱说话,楚王就算想查,也无从下手。”

“说不定过个两三天,他觉得玉城县赈灾‘没问题’,就会去离开玉城县了。”​

“毕竟,最大的灾区在河南府河南郡与郑州荥阳郡,他不可能在玉城县一直停留。”

“只要我们耐心与他周旋几天,不让他找到破绽,就不会有问题!”

周明听了两人的话,脸色稍缓,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

“但愿如此。你们都盯紧点,这段时间别出任何岔子。”

“孟诚,你再把账本的细节过一遍,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刘仁,继续看好灾民和他们的家眷,不许有任何意外。

“张勇,你主要去盯着三大仓那边,别让闲杂人等靠近。”

“总之,在楚王停留玉城县期间,不能出任何问题!”

​“属下遵命!请县令大人放心,属下一定竭尽全力办好您交代的事!”

三人郑重其事地表态道。

对于三人这样的态度,周明很满意。

并且他也相信这三人在这个关键时刻不会偷奸耍滑。

毕竟,盗卖赈灾粮的钱,他们三人也没少拿。

真要是出了事,他跑不了,这三人也跑不了!

与此同时。

玉城县的馆驿内。

李逸召来了随行的三个户部官员。

这是李逸在组建赈灾队伍的时候,特意要的人手。

因为地方官员要是贪污赈灾粮或者赈灾款,就一定会做假账。

所以李逸特意从户部要了几个擅长查账的人。

让孙武开将从玉城县衙带回的那些账本重重放在桌案上,李逸目光扫过这三个户部官员,沉声道:

“诸位,今日辛苦一趟,仔细核查一下这些账本,重点是水灾发生后的开支情况,看看其中是否有猫腻?”

“遵命。”

这三个户部官员沉声回道。

他们本来就是干这活的,自然不会对李逸的命令有所推诿。

接下来的时间,这三人开始轻车熟路地开始查账。

而李逸为避免打扰三人查账,主动坐到了距离三人较远的地方,耐心等待着查账的结果。

这时,苏定方与程处默一起到来了。

“殿下,我已经按照您的命令,从军中选了几个为人机灵,又是出身河南道的人四散打探消息去了。”

见到李逸之后,苏定方向李逸禀报道。

这是今天李逸与苏定方分别之时,李逸暗中安排给苏定方的命令。

听到苏定方的汇报之后,李逸点了点头。

接着,程处默又向李逸禀报了赈灾队伍的人员与物资安顿情况。

嗯,一句话总结就是全都安排妥当了。

听完两人的汇报之后,李逸示意两人赶紧坐下歇会。

坐下之后,程处默看了一眼较远处正在查账的三个户部官员,好奇地问道:

“殿下,他们这是?”

“查账。”

李逸随口回了一句。

听见这个答案,程处默马上联想到了什么。

嗯,在他出发前,程知节特意跟他聊了好久,对他讲了许多注意事项。

“殿下是怀疑这玉城县的官员有贪腐行为?”

程知节压低声音问道。

“对。”

在三人面前,李逸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

要不是为了保险起见,他甚至想说不是怀疑,而是玉城县一定有问题。

一旁的孙武开听到李逸这个回答,很是茫然。

他今天可是一直跟在李逸身边,李逸看到的,他也看到了,怎么就没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呢?

当然,这话他就在心里面想想,断然不敢说出口。

时间一点点过去。

转瞬间,便是一个时辰过去。

三个户部官员之中为首的王姓主事快步走了过来,对着李逸躬身说道:

“启禀殿下,经过臣等三人的仔细核查,此账‘入出’清晰,凭证完备,押字齐全,损耗也符合定例,暂时未发现异常。”

“没有异常?”

李逸的眉头瞬间皱起。

就凭他今天观察到的那些疑点,怎么可能没有异常?

所以,要么是这三人查账不用心,要么就这假账做得太好了。

略一思索,李逸沉声开口道:

“再仔细查一次!重点核对每旬‘出粮数’与‘灾民数’的对应关系,还有大额出粮的‘支用状’是否有详细去向说明。”

“遵命!”

虽然王主事觉得他们三人刚才查得已经很仔细了,完全没必要再查一次,但楚王殿下有令,他们就算心中有意见,也不敢不遵从命令。

于是,户部这三名官员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查账工作中。

又过了一个时辰,王主事带着一脸疲惫之色前来汇报:

“殿下,臣等经过反复核对,每旬出粮数与灾民数的推算完全吻合,大额出粮的支用状也详细合规。”

“唯一可疑之处,便是部分领粮者的‘代签’。”

“但按本朝惯例,灾民多有不识字者,由里正或赈灾官吏代签实属正常,且代签人皆有押字备案,故而此种情况也属正常。”

“还是没有查出问题?”

李逸沉思片刻,决定自己亲自动手查账。

他不相信凭借后世的现代数学知识,会看不出古代账本的猫腻。

今日,他定要找出问题不可!

继续阅读:第113章 现代数学统计方法的降维打击!李逸的安排!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穷养民间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