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心细如发的李逸!风雨前夕!
快乐第一2025-09-28 09:314,124

李逸的目光在灾民们的脸上缓缓扫过,心中的疑虑如同潮水上涌。

他刻意放缓脚步,走到一个蜷缩在角落的老人身边,温声问道:

“老丈,每天的食物够吃吗?”

老者浑身一颤,嘴唇动了动,却没敢说话,只是飞快地瞥了一眼跟在李逸身后的县令周明,然后慌忙低下头,轻轻点了点头。

见状,李逸心中的疑虑更重了,不过表面上却并没有露出任何异样。

接着,他刻意放缓脚步,又走到一个抱着幼儿的妇人身旁。

“孩子多大了?在这里可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李逸放缓语气,尽量让自己显得温和。​

妇人摇了摇头,声音细若蚊蚋:

“刚出生四个月,没……没有不满意的地方,多谢大人关心。”

李逸心中的怀疑更重。

他觉得这些灾民,有些过于顺从了。

便在此时,周明笑着对李逸说:

“楚王殿下,这些灾民都是乡下人,见识浅薄,并且经历了水灾,亲人离散、家园被毁,心有余悸之下也不爱多说话,还请您见谅。”

“楚王殿下?”

妇人听到周明对李逸的称呼,眼神陡然明亮了一下,仿佛生出了什么期待。

正当她鼓足勇气想要开口对着李逸说什么的时候,周明转头盯着她,沉声说道:

“殿下问你话,你就实话实说,好好答!别吞吞吐吐!”​

他的语气很温和,并无严厉之处。

然而,他的话刚说完,妇人的身体明显抖了一下,眼中的光瞬间熄灭,抱紧自己的孩子一言不发。

李逸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意味深长地看了周明一眼。

周明被李逸看得浑身不自在,连忙低下头,后退了两步。

随后,李逸没有再询问别的灾民,而是又走入那个摆放着许多庐帐的院落之中。

他迈步走向最近的一顶庐帐,伸手摸了一下庐帐的布料,

指尖传来的触感格外粗糙,却又带着新布特有的僵硬,没有丝毫被雨水浸泡或长期使用的柔软感。

更奇怪的是,帐篷底部的麻绳还泛着白色,显然是刚被剪断不久。

并且,绳结处的毛刺都没来得及磨平,甚至能看到新鲜的纤维茬。​

“周县令,这些庐帐看着倒是规整,不知搭建多久了?”

李逸淡淡地问周明道。

周明不假思索地回道:

“回禀殿下,自水灾发生后不久,便陆续有灾民来到,臣便让人搭建了这些庐帐,供灾民临时居住,算下来也快有一个月了。”​

“一个月?”

李逸挑眉,随手捡起一块沾在帐篷布上的泥土,轻轻一捻便碎成了粉末,心中冷笑一声。

如果真有这么久时间,经历过雨水之后,帐篷底部的泥土早该板结,哪会如此松散?

并且结合他刚才对庐帐状况的观察发现,他敢打包票,这些庐帐的搭建时间,绝对不久。

“此人,不老实啊!”

李逸扫了周明一眼,心中冷笑一声。

不得不说,这个玉城县令的表现,从表面上看来,不但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还显得颇为干练。

奈何李逸来到玉城县之后,首先看到就是玉城县的守军在欺压灾民,第一印象就差了。

所以,在看待周明的时候,也戴上了有色眼镜。

他觉得,手底下的人都这么嚣张跋扈,周明这个玉城县令多半也好不到哪里去。

果不其然,检查完这个赈灾点之后,李逸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正常情况下,灾民见到前来赈灾的朝廷官员,即便敬畏,也该有几分期待或感激。

可从这个赈灾点的这些灾民身上,他丝毫没有看到着这样的情绪,反而是看到了灾民们暗藏着恐惧。

所以,李逸判定,这个玉城县多半有问题。

心中虽然已经生出了疑心,但李逸却没有马上发难。

因为他现在还不知道周明究竟干了什么贪赃枉法的事,现在对周明动手,只会打草惊蛇。

并且,办案要讲证据,就算他现在点明周明在撒谎,也没办法严惩周明。

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周明并没有犯什么严重的错误。

所以能做的惩罚,无非就是借着周明撒谎的事,不痛不痒地责骂此人几句,

这样的惩罚,在李逸看来没什么意义。

不动手则已,真要动手的时候,就得一击致命!

李逸没有再纠缠庐帐的问题,而是问起了另外一件事:

“周县令,这赈灾点安置的灾民,是否就是玉城县受灾百姓的全部?”

​听到这个问题,周明的眼神闪烁了一下,躬身回道:

“回殿下,并不是。”

“玉城县此次受灾严重,累及百姓足有五千余人,要用一个赈灾点接纳全部的灾民,较为困难。”

“因此,臣在城中四角,分设了东、南、西、北四个赈灾点,眼前这处是西赈灾点,安置了九百余人。”

“其余三个赈灾点,安置的人数也差不离多。”

“至于剩余其他灾民,因亲友在周边村镇或邻县,已自行投亲靠友,臣也派人登记造册。”

“不错,周县令做事很有章法,考虑得很周到。”

李逸随口称赞了周明一句。

当然,这只是为了麻痹此人而已,这家伙在李逸心中,可以说已经上了黑名单。

而周明得到李逸的夸奖之后,赶紧谦虚地回道:

“殿下谬赞!臣愧不敢当!臣只是心忧灾民,故而多考虑了一点而已。”

“灾情当头,多考虑是应该的。”

李逸随口回了一句之后,接着说道:

“走吧,带本王去其余三个赈灾点看看。”

“遵命。”

周明恭声回道。

接下来的时间,李逸在周明的带领下,检查了东、南、北这其余三个赈灾点。

情况与西赈灾点的情况差不多。

表面上看起来井然有序,灾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但还是同样的问题,经不起仔细观察推敲。

看完最后一个赈灾点之后,周明恭声请示李逸道:

“楚王殿下,已经到了用晚膳的时间了,臣在县衙之中略备薄酒,还请殿下赏光前往。”

李逸摇头道:

“不急,先带本王去粮仓看看。”

“本王得亲眼瞧瞧粮仓的情况才放心。”

说完之后,李逸双目紧盯着了周明,观察其听到自己要查粮仓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或者说直白一点,是看周明会不会因为此事而露出慌张之色?

答案是没有。

周明听到他的话之后,没有丝毫慌张的表现,反而是高声称赞道:

“殿下宅心仁厚,心系灾民,臣真是敬佩万分!”

李逸没有回话,而是深深地看了周明一眼。

看来此人已经安排好了,所以才会丝毫不慌。

也是,查看地方粮仓,这可以说是朝廷赈灾官员必定会做的事。

周明提前有所准备,也不足为奇。

随后,在周明的带领下,李逸等人来到了玉城县的粮仓。

在眼下的大唐,粮仓主要分为六种,分别是:太仓、正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义仓。

太仓作为中央储备库设在长安与洛阳,专供这两个地方的官员俸禄。

正仓设在地方各州县,由各州县官员管理,储存地方粮食。

转运仓一般沿交通要道设立,负责粮食的临时搬转、水路互换和临时存放等。

军仓顾名思义就是储存军用粮食的仓库,一般位于军事重地。

常平仓是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丰收时,常平仓会以合理的价格将粮食收购并储存,歉收时再以正常价格出售储粮,以防通货膨胀。

义仓专司灾荒赈济,也就是在遇到饥荒灾荒的时候,可以用义仓的粮食来救济灾民。

嗯,当然,这些不同粮仓的功能分配,都只是基于正常情况下。

在不正常的情况下,比如眼下河南道这种遭遇特大水灾的情况,那就不会讲究那么多了。

事态紧急,所有仓的粮食,都得拿出来赈灾!

在玉城县,只有三种仓:正仓、常平仓与义仓。

检查完玉城县的这三大仓之后,李逸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三个偌大的粮仓,已经空了一大半。

就凭剩下的这些粮食,根本不足以支撑四个赈灾点的长时间消耗。

只怕不出半个月,所有的粮食就会被消耗一空。

“周县令,为何三大仓就只剩下了这点粮食?”

李逸看着周明,冷冷地问道。

周明既然敢让李逸看到三大仓的这幅模样,自然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

听到李逸的责问后,他立刻露出一副为难又焦急的神情,躬身回道:

“殿下有所不知,玉城县此次受灾范围极广,灾民人数众多,每日消耗的粮食数额巨大啊!”

“再加上臣在灾情初期,为了让灾民们能吃好一点,所以没怎么控制灾民们的粮食消耗,使得三大仓的粮食消耗很快。”

“臣也急得夜不能寐,可实在是灾民太多,粮食消耗太快,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迫不得已,臣才决定把每日给灾民们的粥弄得稀一点,以便能够支撑更长时间。”​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李逸的神色,见李逸面无表情,又连忙补充道:

“殿下,如今三大仓剩余的粮食,最多只能支撑半月。”

“因此,在听说殿下要前来河南道赈灾的时候,臣真是欢欣鼓舞,每日期盼着殿下能早日到来!”

“臣斗胆恳请殿下,能否从朝廷带来的赈灾物资中,先调拨一部分粮食给玉城县应急?”

“不然半月之后,这些灾民恐怕就要断粮了!”

说罢,他还顺势挤出几滴眼泪,一副心系灾民却无能为力的模样。

李逸静静地看着周明表演,没有立刻接话。

他心中冷笑,周明这番话听起来,还真情真意切啊!

说实话,也就是他对此人一开始就有了坏印象,然后在赈灾点发现了猫腻,会觉得此人现在的表演很假。

要是换了一个人,也许就被此人骗过去了。

毕竟,赈灾点看起来井井有条,周明的全程表现也是尽职尽责,甚至说得上是精明能干。

待周明表演完之后,李逸淡淡地开口道:

“粮食之事,容后再议。”

“你去把玉城县去年与今年,尤其是今年赈灾以来的账本,拿来给本王,本王要查看一番。”​

说完,李逸依旧观察着周明的反应。

而周明依旧是毫不慌张地回了一句:

“遵命!请殿下稍等!账目都由主簿妥善保管,臣这就让人取来!”

接着,他对着身后的随从使了个眼色,随从立刻快步离去。​

不多时,玉城县的主簿抱着一叠厚厚的账本赶来,并恭敬地将这些账本递到李逸面前:

“楚王殿下,这便是您要的账本,本县的每一笔收支都记录在册,绝无遗漏。”​

李逸让人接过这些账本,然后拿来玉城县灾情爆发以来的赈灾收支账册,随手打开翻了几页。

只见上面字迹工整,每一笔粮食的入库、出库都标注了日期、数量、经手人,看起来确实规整。

“还真是做足了准备。”

李逸在心中嘀咕了一句,然后抬头对周明说:

“这些账本,本王先带回馆驿查看,今日暂且到此。”

他口中的馆驿,是唐朝官方设立的供传递文书和接待往来官员的场所。

其实严格说起来,馆驿其实是包含两个不同的地方。

驿是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官方招待所。

馆则是属于地方政府设置用于接待来往官员的宾馆,有的还十分豪华,形式很壮观。

只不过有些时候,这两个地方会合二为一,所以大唐人也习惯将其二者合在一起称呼。

听李逸这么说,周明赶紧开口请示道:

“楚王殿下,县衙已经准备好了晚宴,您看要不要先用过晚膳之后再去馆驿?”

“不必了!”

李逸摆了摆手,带着孙武开等人以及玉城县的账本就往外走。

见状,周明连忙开口喊道:

“臣恭送殿下!”

待李逸等人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线尽头,周明脸上的恭敬瞬间垮塌,取而代之的,是浓得化不开的阴鸷。

“去通知张勇和刘仁,让他们速速来县衙。”

周明叫来自己的一个心腹手下,沉声命令道。

他的口中的张勇是县丞,刘仁是县尉。

他加这两个人,再加上已经在此处的主簿孟诚,就是玉城县的核心官员团体了。

而周明召集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商量应付楚王李逸的对策!

继续阅读:第112章 完美的假账账本!李逸决定亲自动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穷养民间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