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历史>穷养民间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目录
第110章 震怒:杀鸡儆猴!李逸的怀疑!“岂有此理!”
李逸冷哼一声,心中的怒火“嗖”的一下就上来了。
他的手指猛地攥紧了马缰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胯下战马似也感受到主人的怒火,不安地刨了刨蹄子。
“苏定方,去处理一下。”
李逸伸手一指城门口方向,对着苏定方下令道。
“遵命。”
苏定方很快带着几个楚王府私军策马朝城门口快速而去。
此时,那几个守城士兵面对灾民的哀求,丝毫不为所动,依然在驱赶灾民。
“你们这些贱民赶紧滚!”
“今天有长安的大人要来,你们围在这里成何体统?”
“再不走,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这几个守城士兵的领头之人开口威胁道。
面对这个人的威胁,灾民之中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哀求道:
“官爷,你就让我们进城吧,在城外实在是找不到吃的,我们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了。”
“城里也没东西给你们这些贱民吃,不要再废话,你们赶紧走!可别死在城门口!”
这个领头之人很不耐烦地回了一句之后,也懒得跟这几个灾民多废话,直接命令自己的几个手下:
“把他们全部赶走!”
接到命令后,这几个守城士兵拿着武器上前,就要强行驱赶这些灾民。
便在此时。
“住手!”
一声怒喝如同惊雷在城门口炸响。
守城士兵们浑身一僵,下意识地停下了驱赶灾民的动作。
他们转头望去,就看见一位身穿铠甲的男子,带着几名气势威严的士兵走了过来。
这一行人,自然是奉李逸前来的苏定方等人。
守城士兵们循声望去,一看苏定方等人的外形,顿时意识到这些人不简单,脸上的嚣张气焰瞬间消散大半。
“下官周安,参见将军!敢问将军有何吩咐?”
守城士兵们的领头之人朝着苏定方行了一礼,颇为恭敬地问道,浑然不见方才的猖狂。
欺下怕上,都是这类人的本能了。
面对灾民重拳出击,面对可能惹不起的人,就唯唯诺诺。
对于这样的人,苏定方没有丝毫理会的兴趣。
他看见这几个守城士兵已经停止驱赶灾民,便没有再有任何动作,而是安静等着后面的李逸等人来到。
这个名为周安的守城士兵头目见苏定方如此轻视他,心中不禁非常恼怒。
嗯,也就是怒了一下而已。
他还没傻到因此去与这些明显来历不凡的人发生冲突。
就在周安在心中猜测苏定方等人的身份来历的时候。
李逸等人也来到了城门口。
“苏定方,给他们一些干粮与水。”
李煜伸手一指那几个气息微弱的灾民,沉声吩咐道。
“遵命!”
苏定方沉声回了一句之后,带人拿了一些干粮与水,递给了那些灾民。
“谢谢将军!谢谢将军!”
这些灾民接过干粮与水,连声道谢。
闻言,苏定方摇头道:
“这是楚王殿下的命令,要谢的话,你们该谢楚王殿下!”
他虽然不是什么圆滑之人,但也知道这个时候必须要彰显出楚王的功劳。
当然,他说的话也是事实,这些粮食与水,的确是李逸让他发的。
“楚、楚王殿下?”
这些刚吃了两口干粮的灾民闻言,赶紧挣扎着起身,朝着李逸高声跪谢道:
“草民拜谢楚王殿下!”
“楚王殿下大恩大德,草民没齿难忘!”
另一边,周安等守城士兵们也已经吓得双腿一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瑟瑟发抖。
从玉城县令的口中,他们早就听闻朝廷派了一个大人物奉旨前来河南道赈灾,却没想到这个大人物竟然是当朝楚王。
更没想到的是,他们竟然在楚王殿下面前做出如此恶行。
那这次,他们岂不是要倒霉了?
跪倒在地的周安等人,现在慌得一匹!
李逸没有给周安等人半个眼神,而是温声对这些灾民说道:
“免礼!”
接着,他又让随行的医官给这几个灾民检查了一番身体。
“殿下,这些灾民身体并无大恙,只是太饿了,才会有气无力,等他们吃完干粮,就会好转。”
医官给灾民检查完毕之后,向李逸禀报道。
李逸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用冰冷的目光看向周安等人:
“身为守城士兵,本应守护百姓,可你们却对受灾百姓如此冷漠,甚至恶语相向、暴力驱赶,可知罪?”
闻言,周安等人更是吓得魂不附体,连连磕头求饶:
“殿下饶命!殿下饶命!我们再也不敢了!”
“不敢?”
李逸冷笑一声,厉声道:
“今日若不是本王刚好来到,这些灾民恐怕早已命丧你们手中!”
“大唐律法容不得你们这般为非作歹!”
“苏定方,将这几人拿下,再派人去通知玉城县令来这里见本王!”
“本王倒要问问他,是如何管理这玉城县的?”
李逸的语气之中,带着一股肃杀!
本来按照一般的流程,他在达到玉城县城之前,要派人提前告知玉城县的官员们,他将在什么时候到达,然后让这些官员们提前在城门口迎接。
但李逸没有这么做。
他就是要打河南道这些官员们一个措手不及,这样才能看到地方上真正的情况。
就比如他此刻看见的这一幕,要是提前告知玉城县的官员们他会在此时到达,还能看见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概率在他到来之前,这些灾民就被处理掉了!
接到李逸的命令之后,苏定方立刻带领士兵上前,将周安等几人捆绑起来,并令他们一直跪着。
一般的那几个灾民见状,心中很是欣喜,看向李逸的目光中充满了感激。
这一刻,可以说李逸在这几个灾民心中,那就是主持公道的青天大老爷!
在同一时间,苏定方派出的一名士兵已经策马进入了县城内。
大约一刻钟之后。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李逸等人循声望去,只见一群身着官服的人快步从城中赶来。
领头的官员远远看见城门口的情景,心中顿时咯噔一下,赶紧上前,对着李逸躬身行礼:
“下官玉城县令周明,参见楚王殿下!不知殿下驾临,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恕罪!”
李逸淡淡地看了周明一眼,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威严:
“周县令不必多礼。本王奉旨前来河南道赈灾,刚到玉城县城门口,便看到这几人在暴力驱逐灾民,不知周县令对此作何解释?”
周明心中一慌,连忙解释道:
“殿下恕罪!都是下官管教无方,才让这些混账自作主张,做出如此暴戾之事。”
“请殿下放心,下官一定会严惩这几人,日后也一定会严加管教,绝不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听到周明的话,跪倒在地的周安等人,整个人直接麻了。
不是,什么叫他们自主主张?
他们分明是按照县令周明的命令这么做的啊!
是周明前几日说,最近朝中有大官要来玉城县,让他们把县城附近的灾民都驱逐了,以便给朝廷的大人一个好印象。
要是没有周明的命令,他们吃饱了撑得才去管这些灾民。
不过,这些话,他们也就只敢在心里蛐蛐,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没办法,谁让他们是周明的属下呢,这个锅他们得替周明背。
“严惩?”
李逸挑眉道:“那周县令打算如何严惩了?不如说来给本王听听?”
“啊!”
周明愣了一下。
这个楚王殿下的行事,怎么这么不按常理呢?
区区几个守门的士兵,也值得堂堂楚王如此大动干戈,非逼他当场惩罚?
并且,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啊。
惩罚得轻了,楚王必定会不满意。
但惩罚得重了,又怕会寒了手下人的心,毕竟他手下们都知道,周安等人是奉他的命令干这些事的。
就在周明犹豫之时,李逸淡淡地追问道:
“怎么?这个问题周县令很难回答吗?”
李逸的语气虽然平淡,但周明却听出了不满。
“不难不难!”
周明额头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连忙堆起笑容回话:
“下官打算将这几人杖责六十,革去他们的职位,徒刑1年!”
为求李逸这位楚王满意,他这是真没留情,惩罚力度很大。
“殿下,如此可以吗?”
周明恭声向李逸请示道。
李逸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周安等人:
“你等对此判决,可有异议?”
周安等人正想为自己辩解一番,就看见周明用阴冷的眼神盯着他们,顿时心中一颤,想起周明的残酷手段。
他们要是此时有异议,只怕就算得到了楚王殿下的网开一面,未来也会死在周明手中。
“无异议!”
因为对周明的恐惧,周安等人果断选择了无异议。
“那便如此吧。”
李逸瞥了眼面如死灰的周安等人,没有再多纠缠。
几个用来杀鸡儆猴的蝼蚁而已,不值得他过多关注。
他转而问周明道:
“周县令,本王在路上遇见几位玉城县的灾民,他们说根本不知道赈灾点的存在,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周县令没有设置赈灾点吗?”
“回禀殿下,在水灾发生后不久,臣就已经令人在城中设置了赈灾点接纳玉城县的灾民,不过灾民太多,难保有人会没有收到赈灾点的消息,臣会令人再广泛通知灾民,尽量让灾民都知道赈灾点的消息。”
周明沉声回道。
听到周明这番回答,李逸不置可否,淡淡地说了一句:
“既如此,那现在便带本王去看看玉城县的赈灾点吧。”
“殿下这边请!”
周明没有半点犹豫地回道。
随后,李逸等人在周明的带领下,进入了玉城县之中。
在吩咐程处默与苏定方负责安顿好朝廷人员物资之后,李逸带着孙武开与十余名王府私军,跟着周明向玉城县的赈灾点走去。
一行人穿过两条街道,来到一处宽敞的院落前。
在这座院落的前方,有一大片宽敞的空地。
空地上,数百名灾民正分成两队,有序领取粥饭,看起来一派安稳祥和。
周明侧身站在一旁,略带得意地介绍:
“殿下您看,这便是臣设立的赈灾点。”
“眼下安置了灾民九百二十五人,每日供应三餐,早粥晚粥配粗粮,午间还会加一碗菜汤。”
“在这院中,臣还令人准备了一些庐帐,供没有住所的灾民临时居住。”
李逸听着周明的介绍,行走在赈灾点之中,观察着赈灾点的情况。
首当其冲的,便是看这些灾民的情况。
根据他的观察,这些灾民大多面色蜡黄、衣衫破旧,有的还带着伤,看起来确实是流离失所的模样。
嗯,这些应当是真灾民。
玉城县的这个县令应当是没有干出让人冒充灾民的事。
在离开长安之前,李逸就已经用脑中AI查过华夏古代王朝遇到灾荒的时候,地方官员常用的一些贪赃以及应付朝廷监督检查的手法。
其中,贪污朝廷的赈灾款与赈灾粮,然后在朝廷派人来检查的时候,找很多人来冒充灾民应付,就是一种常见手段。
而眼前根据李逸的观察判断,这些人确实是灾民无疑。
确定完灾民的身份之后,李逸又开始观察赈灾点的运作情况。
不得不说,从表面上来看,玉城县的这个赈灾点,安排得还不错,一切事务都井井有条,没有出现任何混乱的情况。
李逸走到粥棚前,看了一眼木桶里的米粥,然后伸手拿起勺子舀了一勺观察浓稠度。
见状,周明赶紧开口解释道:
“殿下,这粥确实是稀了一点。”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灾民多,粮食少,如果粥做得太稠,只怕用不了多少时间,粮食就耗光了。”
“到时候,灾民就连这稀粥都喝不上了。”
“故而,臣权衡了一下,只能让粥稀一点了。”
李逸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而是放下勺子,进入院落之中,查看了一下那些庐帐的情况。
情况也还不错。
看得出来确实是有花费心思在安排。
看完这个赈灾点之后,李逸还真没找出太大的问题,对灾民们的安置还算到位。
按理说,李逸应当夸奖玉城县的这个县令才是。
可不知为何,李逸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些灾民大部分时间都低着头,就连排队领粥时,彼此都没有交流,安静得有些过分了。
并且,偶尔有人抬头时,眼神中仿佛带着惶恐,像是在忌惮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