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李世民的关心!李逸进入河南道!
快乐第一2025-09-26 09:264,137

看着薛仁贵与董彦带人远去,李逸的眼中带着一份期待。

青稞酒计划关乎着大唐能不能顺利控制住吐蕃,对大唐来说,很重要。

接下来,青稞酒计划能不能顺利实施,就要看董彦与薛仁贵的本事了。

松洲距离长安这么远,他也没办法随时掌控情况,只能让这两人自行发挥了。

当然,李逸对薛仁贵与董彦是很有信心的。

薛仁贵自不必多说,其能力早已在原本历史时空中被证明。

至于董彦,自从被他选中担任五粮酒肆的掌柜之后,凡是他安排的事,都完成得很好,能力也经过了验证。

“希望你们真能不负本王所托吧!”

李逸收回目光,转身对身旁的孙武开说道:

“走吧,回府。”

​送走薛仁贵与董彦之后,他接下来的重心,便是前往河南道赈灾的事了。

回到楚王府,李逸径直前往书房。

书桌上摊着河南道各州府的舆图,他俯身细看,思索着去河南道赈灾之事。

朝廷正在按照他的要求,筹集各种物资。

而他现在考虑的是,这些物资够不够用?

至于郑世明承诺的三万石粮食,李逸暂时没有算在内。

虽然郑世明已经答应了,但此人不是荥阳郑氏的家主,还做不了荥阳郑氏的主。

荥阳郑氏会不会老老实实完成郑世明与他的约定,李逸没有把握。

毕竟,三万石粮食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几万人吃1个月了。

“希望荥阳郑氏的家主能识趣吧。”

李逸嘀咕一句,然后将此事抛在了一边。

关于此次赈灾,他考虑的事还有很多。

比如河南道灾情究竟严重到何种地步?那些地方官员是否真如奏报中那般尽心赈灾?

这一切仍是未知数,等着他去河南道的时候一一查探清楚。

想到这里,李逸眼中闪过一丝冷冽。

若河南道真有官员趁灾贪墨,那他去了之后,一定会让这些人付出代价。

他生平最恨的,就是趁着老百姓遭灾的时候趁火打劫发国难财的贪官污吏!

接下来的两日,李逸忙得不可开交。

他每天都在楚王府与户部、工部之间奔波,协调赈灾粮草的运输,挑选用于灾后防疫的药材。

与此同时,苏定方也在王府的演武场中,争分夺秒地对挑选出来的五百名士兵进行训练,确保每个人都能应对灾情中的突发状况。

到了第三日,李逸收到了朝廷的通知,所有的人员物资都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发了。

于是,李逸决定明日出发。

次日卯时。

天色尚未完全亮起。

李逸带着苏定方、孙武开以及五百名王府私军离开了楚王府,朝着通化门而去。

通化门是长安城南部的起点,同时也是南北官道的起点。

从通化门出发,走北崤官道,便可进入河南道境内。

今日,李逸就要带着人员物资离开长安,正式前往河南道赈灾,自然要走通化门。

等李逸带人到达通化门的时候,发现朝廷的人跟物资已经全部到齐了。

几十辆满载粮食、药材、衣物的马车整齐排列,每辆马车旁都有朝廷的士兵看守。

此次李逸前往河南道,除了五百人的王府私军之外,还有一支2000人的朝廷军队一同前去。

这支朝廷军队要负责沿途保护赈灾的人员物资。

另外,随行的还有工部调遣的数十名工匠,以及太医院挑选的数十名医官。

这些人见到李逸到来后,赶紧躬身行礼参拜:

“参见楚王殿下!”

“免礼!”

李逸沉声回了一句。

众人直起身之后,李逸发现统率朝廷这支军队的,是一个熟人:程处默。

于是,他朝着程处默招了招手,示意程处默过来他面前。

“参见楚王殿下!您找末将有事?”

程处默朝着李逸行了一礼,恭声问道。

“程将军,你我相识于微末,不用这么客气,随意一些。”

李逸微笑着对程处默说道。

接着,他又颇为好奇地开口问道:

“你不是在千牛卫吗?怎么要跟着去河南道赈灾?”

千牛卫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按理说,朝廷从十六卫之中调派军队配合他赈灾,肯定不会调千牛卫。

故而,李逸才会有此一问。

程处默回道:

“末将已经不是千牛卫了,现在是右武卫。”

“刚好这一次朝廷指派我们右武卫跟随殿下去河南道,又恰好选中了末将统率的这支卫队。”

从程处默的话中,一切都是凑巧。

但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巧合。

所谓的巧合,不过是有人精心安排而已。

事实上,程处默这次能够获得跟随李逸前往河南道的机会,是程知节花心思安排的。

其目的有两个。

其一是让程处默跟着李逸捞点功劳,虽然作为武将,赈灾的功劳,远比不上沙场杀敌,但总归也是功劳。

其二,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目的,是希望程处默能够借此机会进一步加深与李逸这个楚王的关系。

对程家父子心中的这些弯弯绕绕,李逸自然是不知道。

他听完程处默的回答,点了点头:

“那正好,由你统率朝廷的这支军队,我行事就更方便了。”

之前李逸选择带上自己的一部分私兵,其中的一个考虑就是担心朝廷军队不配合他的命令。

虽然李逸知道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对抗他这个楚王的命令,但万一有人阴奉阳违,也是麻烦,会对他的赈灾工作造成阻碍。

而现在好了,跟着他去河南道的朝廷军队的统领是程处默,这是自己人,他所担心的问题都不存在了。

李逸相信,就凭他与程处默的交情,程处默肯定会很愿意配合他。

只要是他的命令,程处默必定会不折不扣执行。

所以,在程处默面前,李逸没有掩饰自己的高兴。

而程处默听到了李逸这句话之后,也明白李逸的意思,当即表态道:

“请殿下放心,此去河南道,末将一定唯殿下马首是瞻!”

程处默的话音刚落下,远处便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晨雾的宁静。

李逸循声望去,只见一队身着明黄铠甲的禁军疾驰而来。

甲胄在微光中泛着冷光,队列严整如松,簇拥着一辆装饰华丽的龙辇。​

“那是……父皇的仪仗?”

李逸心中一惊,连忙整理衣袍,快步迎了上去。

龙辇在李逸面前停下,内侍掀开帘幕,一道明黄色身影迈步走出,正是当今大唐太子李世民。

看见天子真容,赈灾队伍的所有人马上行礼参拜:

“臣等参见陛下!”

就连李逸,也跟着行礼参拜口称陛下。

此时是工作场合,得称职务才行。

“免礼。”

李世民沉声回道。

他身着常服,却难掩周身威严,目光扫过赈灾队伍,最后落在李逸身上。

“朕听闻你今日启程前往河南道,特意过来送送你。”

李世民语气温和的说道。

闻言,李逸马上开口道谢。

他也是没想到这么一大早,李世民居然还会来送他。

不得不说,李世民这个便宜老子对他确实挺不错的。

这时,李世民又开口对李逸说道:

“河南道灾情严重,你此行要多辛苦了。”

“为百姓分忧、为朝廷效力,乃是臣分内之事,不辛苦!”

李逸义正词严地回道。

对于李逸这一副心系国家的态度,李世民很满意。​

他目光转向那些装满物资的车辆,眼中露出几分赞许:

“你筹备的这些物资,品类周全、数量充足,可见用了心思。”

“但地方官场复杂,有些官员或许会趁灾谋私,你刚刚回归皇室,同时又是第一次代表朝廷外出长安办事,切记行事既要刚正,也要懂得权衡。”​

说到这里,李世民停顿了一下,伸手对身后内侍示意。

内侍立刻递上一枚鎏金令牌。

这令牌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纹。

李世民接过令牌后,将其递给李逸:

“这枚令牌你拿着。”

“如遇到危急情况,持此令牌,可临时召集河南道境内所有折冲府的府兵。”

这是李世民给李逸的一道终极保险。

虽然李世民觉得在他的治理下,大唐应该不会有胆敢对一位亲王下手的狂徒,但凡事就怕万一,所以李世民还是给李逸准备了这枚令牌。

李逸双手接过令牌,指尖触及冰凉的金属,心中颇为动容,这是来自老父亲满满的爱啊!

有了这张底牌,他在河南道那是真的可以横着走了。

“谢陛下恩宠!臣定当谨慎行事,既要救民于水火,也要肃清贪腐,绝不辜负陛下期望。”

李逸​再次道谢并表明决心。

李世民点头,语气愈发郑重:

“你自幼在民间长大,比宫中皇子更懂百姓疾苦,并且精通灾后防疫,所以朕才会决定派你去河南道。”

“朕也相信,以你的能力,一定能把此事办好。”

“不过,你此去虽肩负重任,但也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若遇难以解决的困境,随时传信回长安,朕会第一时间为你调度支援。”​

“臣谨记陛下教诲!”​

李逸认真无比地回道。

从李世民的这一番话中,他再一次感受到了李世民的浓浓关心。

对此,他还是有些小感动的。

随后,李世民又叮嘱了李逸几句到了河南道之后的注意事项,重点是如何与地方官吏打交道。

对李逸的办事能力,李世民是绝对信得过的。

只是李逸毕竟年龄不大,并且一直生活在民间,没有朝堂经验。

一旦遇上奸猾的地方官吏,李世民就担心李逸应付不来,所以才想着重点传授李逸一些重要的经验。

李世民一番好意,李逸自然不会辜负。

他很认真地记下了李世民的这些叮嘱。

李世民传授完经验之后,见天色渐亮,晨雾渐散,便摆了摆手:

“时辰不早了,你该出发了。朕会在长安等候你赈灾成功的好消息!”​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李逸再次躬身行礼。​

随后,李世民登上龙辇,禁军仪仗缓缓退到一旁。

李逸转身走向队伍,翻身上马,勒住马缰,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

“此行河南道,只为赈灾救民!若有人私吞物资、懈怠职守,无论官职高低,定严惩不贷!”​

“遵命!”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震彻晨空。​

李逸满意地点了点头,大手一挥:

“出发!”

随着李逸这一声令下,赈灾队伍缓缓驶出通化门,朝着河南道方向进发。

李世民立于龙辇上,望着队伍远去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才对护卫在龙辇一侧的李君羡说道:

“让百骑密切关注河南道的消息,只要有关于楚王的奏报,必须立刻呈给朕,不得延误!”​

“遵旨!”

李君羡沉声回道。

随后,李世民回宫而去。

……

时间一晃而过。

李逸一行人走出关内道,进入河南道的起初几日,沿途村镇虽有受灾痕迹,但看起来受灾情况并不严重。

可越往河南道深处走,景象愈发凄惨。

道路两旁的农田早已被洪水冲毁,只剩下裸露的淤泥,偶尔能看到几株枯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曳。

来到灾情较为严重的区域后,情况更加糟糕。

原本热闹的村落变得一片死寂,断壁残垣间,偶尔看见有零星几个面黄肌瘦的灾民蜷缩在墙角。

李逸令人给这些灾民送上了干粮,并询问他们为什么不去朝廷的临时安置点?

面对这个问题,这些灾民一脸茫然,他们说压根不知道哪里有朝廷的临时安置点。

得到这个回答之后,李逸本能的反应是不是当地官员赈灾不力?

“苏定方,我们现在在河南道的哪个区域?”

李逸开口问苏定方道。

苏定方没有过多犹豫,当即回道:

“回禀殿下,这里是玉城县。”

得到这个答案之后,李逸下令道:

“带上这几个灾民,赶往玉城县城。”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苏定方指着前方一座城池,向李逸禀报道:

“殿下,前面就是玉城县城了。”

李逸点了点头,催马前行。

在他身后,赈灾队伍紧紧跟上。

一行人刚到县城门口附近,就见几个瘦骨嶙峋的灾民瘫倒在地上,气息微弱。

而守城的士兵不仅没有上前救助,反而手持长枪驱赶,嘴里还骂骂咧咧:

“赶紧走开!别挡着路!别死在这里!再不走,直接扔你们去城外的乱葬岗!”​

见此情形,李逸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继续阅读:第110章 震怒:杀鸡儆猴!李逸的怀疑!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穷养民间十五年,李世民曝光我太子身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