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楚奇忙于部署围猎尼康公司一事时,在某些有心人的操纵下,港城的新闻媒体几乎集体对云间房地产公司发难了。
言称云间房地产公司是港府托儿的有之,说云间房地产公司根本没钱支付巨额购地款的也有之。
更有不少媒体指称云间房地产公司有着明显的大陆背景,这是在配合港府演戏。
其实根本没有真正的购地交易,此举不过是在妄图托市。
流言四起之下,云间房地产公司连同母公司云间投资公司一道,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大量的狗仔队时刻蹲守在云间房地产以及云间投资公司的附近,试图挖掘出两家公司的内幕。
每当上下班时,两家公司的高层都被一大堆的狗仔跟踪堵截。
这状况弄得郑安民那叫一个头两个大。
偏偏还一点办法都没有——港城所谓的新闻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完全没办法暴力驱赶。
楚奇对此也爱莫能助。
他所能做的就只是指令云间投资公司迅速拨款,让云间房地产公司先把二百一十多亿的购地款给缴清了。
紧接着,又让余国涛以云间房地产公司的名义宣布将会同时开工兴建十二栋摩天大楼,所有楼盘的设计、施工将向全球公开招标。
这么个声明一出,媒体的注意力顿时就全都被吸引了过去。
要知道如今的房价可是低迷得令人心悸,两年来,港城就不曾有新的商业楼盘上马,所有的建筑公司都在嗷嗷待哺。
真若是云间房地产公司的大动作成真的话,那,不止是在提振民众对房地产业后市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那些已经快维持不下去的建筑公司将会得以新生,大量建筑工人不至于就此失业。
这,对于低迷的港城经济来说,无疑是剂强心针。
只是,绝大部分媒体都在质疑这等可能性。
毕竟,云间房地产公司已经一次性支出了二百一十多亿港元的购地款了,还能再拿出一百五十多亿港元的建筑费用吗?
若真能,那,这家新成立的房地产公司到底是何方神圣呢,资金量未免充沛得太过吓人了些。
猜测大潮再次疯狂涌动,无数的版本在民间流传。
对此,港府不单不管,还暗中推波助澜了一把。
因为他们迫切希望房地产市场能赶紧复苏。
这等心思,楚奇可以理解。
可怨气却是难免——围猎尼康公司必须悄悄进行,打枪的不要。
就目下的港城环境而论,显然不太适合作为总指挥部。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让郑安民避去了美国坐镇,暗中指挥新成立的西海岸投资公司进行相关部署。
至于楚奇自己,只能悻悻然地回了烟泰,正好赶上林秉义率队下来视察。
这,自然又是好一通的忙碌。
好在并没出什么差错。
在一番实地考察后,林秉义对烟泰市的发展速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发展前景寄以了厚望。
三天后就率众浩浩荡荡地去了轻岛市。
始终在忙活个不停的楚奇总算是得到了一段难得的清闲时光。
陪陪老婆、管教一下孩子,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五一过后,好消息陆续传来。
首先是央行已经立项,将会在近日内派人前去深市考察支付宝公司。
若能确保网络支付的安全性的话,将会发给网银牌照。
只是,央行明显有点偏心,在对支付宝公司的申请进行立项的同时,紧急给各大国有银行下了文,要求他们重视网络银行建设。
遗憾的是央行的苦心显然白费了——五大行的领导们对网银既没有概念,也不觉得有开展的必要。
自然也就远谈不上重视,除了象征性地搞了个所谓的网银调研小组外,啥动作都没有。
这,要说也不奇怪。
毕竟金融业发达如美国,也都还没有网银以及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时下全球最大的网店——亚马逊所采取的支付方式依旧是线下刷信用卡,极其的不方便。
当然了,限于惯性思维,好像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
央行在这方面同样也是门外汉,并没真正看出网络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重要性。
所以,下文归下文,却并未去督促各大银行加紧部署相关事宜。
这状况,对楚奇来说,无疑是好事一桩。
为防意外,他让黄元胜全程跟踪,务必确保在最短时间里拿到央行的牌照。
至于网店这头,只在暗中加紧部署,不急着上地推。
一切都得等到牌照下来后,再全面展开。
主打的就是个时间差。
五月中旬。
第二条好消息来了——经过艰苦的拉锯谈判,软银的孙正义终于勉强同意将手中的百分之十一的尼康股份溢价百分之五十五转让给了高盛投行。
这些股份很快就全部转到了西海岸投资公司的名下,高盛投行只收取了百分之二的象征性佣金。
大致上也就只是收了个成本价而已。
不奇怪,高盛投行靠着楚奇的帮衬,前不久可是在纳斯达克板块上暴赚了一大票。
人情欠得有些大,肯定得还。
在拿到了这部分股票之后,楚奇第一时间就下令围猎行动即刻展开。
五月底,西海岸投资公司强势出手,在日本收购了三家小型上市公司。
然后高调宣布对三家电脑配件公司进行巨额增值,稀释其余股东的股份,并引入了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投资公司。
两家联起手来,握有了这三家日本上市公司百分之九十二的股权。
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重组过后,三家小型上市公司的股价全都迅猛暴涨,华丽地转身成了中型上市公司,市值都在六十亿美元以上。
这,自然引起了日本证监部门的注意。
只是,重组过后的三家企业并没再有什么其它的大动作,也就只是在所从事的电脑硬件业务上加大了些投入而已。
一切都很正常,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略略关注过后,日本证监部门也就没兴趣再盯着了。
不过,楚奇也没急着发动对尼康公司的围猎,而是足足沉寂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这才让那三家日本公司开始在股市上悄悄吸纳尼康公司的股票。
动作很轻柔,高就抛、低就吸,看起来就只像是在正常的炒股。
这,自然不会引人注意。
毕竟,眼下的日本经济并不景气,很多公司都不敢轻易扩大生产规模。
但凡手中有点闲钱的公司,都没少在股市里搞投资,企业之间的小规模关联动作极多。
谁也不会太过在意。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三家公司在不断地反复洗底之后,手中的尼康股份越来越多。
终于,到了九月初时,三家公司几乎同时突破了5%的股东申报线。
这时候,三菱重工社长西岗乔终于察觉到不对了——这三家尼康公司的新股东与其母公司西海岸投资公司所握有的尼康公司股票加起来,已然超过了百分之三十二了。
而三菱重工身为尼康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却仅仅只握有尼康公司百分之三十四的股票。
领先优势可谓是微乎其微。
一旦西海岸投资公司发起收购战,那,尼康公司的控股权闹不好就得易手。
更要命的一点是三菱重工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损失惨重。
不止是参股的韩国企业大量倒闭,本土的母公司也因国内经济的不景气而饱受磨难。
以至于1997年到2000年都处于亏损状态。
哪怕2001年时,成功地扭亏为盈,可依旧弥补不了前三年的巨亏,公司的流动资金捉襟见肘。
但,不管怎么着,三菱重工都不能失去尼康公司这家会下金蛋的母鸡。
为确保万全,西岗乔一边发表声明,严正警告西海岸投资公司不要无视三菱财团的经济实力,一边紧急向财团成员发出了援助要求。
打算调集三十亿美元,在市场上抢购尼康公司股票,以保住对该企业的控股权。
日本政府显然也担心尼康公司会落入美国方面的掌控,这便隐晦地通过证监部门表达了对此事的关注。
提请西海岸投资公司不要为所欲为。
但显然,这等不咸不淡的所谓提醒,根本一点屁用都没有。
三家日本公司在发表了申报公告后,西海岸投资公司总裁科恩·戴维斯就在第一时间宣布将对尼康公司发起收购战。
与此同时,早已被高盛投行“说动”的几名美国参议员先后发表了讲话,表示美国公司进行国际并购是合法的,应当受美国政府的保护。
这下子,事情可不就闹大了?
日本政府理亏之下,根本不敢公开表示异议。
但却给了三菱重工一些政策扶持,指望三菱重工能够雄起,保住尼康公司这家重要企业。
三菱财团的一些成员也都纷纷表示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援助,支持三菱重工的反并购行动。
尼康公司本身也发表了抗拒恶意收购的声明,言称尼康公司是日本的企业,不接受外国资本的注入。
但这,根本吓阻不住西海岸投资公司的进取——九月十六日,科恩·戴维斯高调宣布收购战已经打响!
公司将再投入八十个亿美元,注入股市,承接所有散客的股票,力求达成控股目标!
三菱重工不甘示弱,同样发表了迎战宣言,表示财团已经准备好了百亿美元的机动资金,将会坚决保住尼康公司的控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