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游刃有余
凤鸣岐山2025-10-15 16:513,063

“楚奇同志,不用紧张,请你来,是有几个问题想跟你探讨一下。”

见楚奇已到,坐在正中央位置上的一名国字脸领导立马语气和善地率先开了口。

“请林省长指示。”

这位,常在省台新闻中露面,楚奇当然认得——常委副省长林秉义,主管工业。

“嗯,我先前听你在课上说我国目下应该着重引进制造业。”

“理由是我国的人力资源丰富,人工成本低,最能迎合欧美国家产业转移的需要。”

“那么,你有没有考虑过我国众多的国企将何去何从呢?”

在点了点头后,林秉义当即就抛出了个极其敏感的问题来。

“林省长,各位领导,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请容我先简单剖析一下国企目下的困境。”

“首先,我国绝大多数国企的历史包袱过重;其次,生产技术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了国企的市场营销能力极差。”

“第四,三角债现象严重,绝大部分企业都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大多在靠银行借贷输血。”

“以上这四条是客观事实,即便我们不引入外资,国企也同样是举步维艰。”

“勉强维持的结果就是慢性死亡,因为光靠我国目下的技术储备以及匮乏的资本,已经无力全面拯救国企。”

“所以,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引入外资,抓大放小,以大企业为根本,与外商进行合资。”

“在吸收资本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改善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国有资产不会遭受不应有的惨重损失。”

对林秉义的提问,楚奇一点都不感到奇怪、

现在,已经轮到大中型国企艰难度日,举国上下都为之焦虑不已。

所谓转型的阵痛期指的就是这一段最艰难的历程。

“楚奇同志,照你这么说,我们的国企不合资就活不下去了么?”

楚奇这么番话显然很是尖锐,有人当场就听不下去了。

“这位领导,您误会了,我的意思是在制造业领域,我们的国企在国际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而要想让欧美国家同意我们入世,实行市场经济就是必须的底限。”

“一旦彻底放开国内市场,那么,随着大量舶来品的涌入,我国绝大多数的国企瞬间就会陷入无力自救的困境。”

“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先行引入外资,进行技术革新,从而快速盘活国企。”

发问的这位清瘦老者,也坐在第一排,与林秉义就只隔了一个座位,无疑也是省级领导。

只是,楚奇并不认识。

不过无所谓了,反正据实回答也就是了。

“那么,你怎么确保所有的大企业都能同时引进外资呢?”

“假如不行,那就肯定会有不少大企业濒临破产,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清瘦老者显然并未被说服,这不,又是一个尖锐的问题丢了出来。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落后就会挨打。”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就必须抓住一切机遇。”

“而这,国家政策的引导只是外因,企业本身的努力才是内因。”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那就只有两个下场,要么破产倒闭,要么被别的企业所兼并。”

“所以,不作为的企业领导必须下岗换人,否则,根本没任何的办法可以挽救企业。”

清瘦老者的问题明显就是个伪命题——就算是神仙来了,也一样无法保证同时满足所有国企的引资需求。

“这么绝对?”

闻言之下,清瘦老者的眉头当即就皱紧了起来。

“我也很希望不是这么绝对,但,很遗憾,市场经济自有其规律,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的大型国企唯有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甚至是抢到先机。”

“从短期来看,我们国家在引进外资时,似乎有些吃亏。”

“但,从长远来看,我们才是胜利者。”

“原因很简单,我们国家只要努力消化掉所引进的先进技术。”

“那么,仰仗着人力资源上的绝对优势,我们就有绝对的把握在国际竞争中逐步抢占市场。”

“几年内,或许看不出国际市场的变局,可时间拖长到十年、二十年,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世界已经是我们的了。”

“欧美国家因为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了我们国家,他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制造业空心化。”

“他们已经没有完整的工业链了,要想采购零部件,只能向我们进口。”

“到那时,定价权就转到了我们的手中,通过不断地积累,我们终将追上甚至超过美国。”

楚奇是真不在意清瘦老者的挑刺。

概因这可是他在省级乃至国家层面上发出自己声音的大好机会。

先不说能不能做到影响国家层面的政策,光是给省领导们留下个深刻的印象,就已经算是极大的收获了。

“啪、啪啪……”

楚奇这番演讲的感染力可谓是十足十,在场的领导们自觉不自觉地就鼓掌了起来。

“感谢各位领导的鼓励,我再补充一点,我们以合资的形式引进先进技术,不单可以盘活大型企业,同时还给了配套的中小型企业自救的机会。”

“只要这些配套厂家能迅速跟上潮流,革新技术,那就能分享到大型国企所溢出的红利。”

“所以,我认为,抓大放小才是解决国企难题的根本办法。”

掌声就是最好的认可。

楚奇自是有理由开心上一回。

“楚奇同志,我们再回到工业园区的建设问题上来好了。”

“你先前所说的是重点引入制造业,但,很多地区并没有大型企业作为核心,这,又当如何解决?”

东南省的重工业并不发达,大型国企不多,分布也很不均衡。

在林秉义看来,显然无法套用楚奇先前所说的那些规划。

“我的办法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统战部应该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招商时,务必特别关注本乡本土的华人、华侨企业,争取他们回乡建厂,尤其以高新科技型企业为主。”

“不单要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还得尽全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以诚为本。”

“但凡能有一家技术领先的大型企业落户工业园区,那就能带动不少配套厂也跟着落户。”

“规模效益一现,类似的企业很快就会接踵而至,良性循环下来,工业开发区定可顺利走上蓬勃发展的正轨。”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相对理想的产业园区建设思路。”

“另一种办法是扶持当地的名牌企业,比如说可以搞服装城、鞋服城等,将本地区的相关产业集中起来。”

“在政策层面、企业规划方面给予指导,让这些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同样能起到迅速振兴当地经济的效果。”

“我相信,构建工业园区,筑巢引凤必将是大势所趋!”

别人是摸着石头过河,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

可楚奇却是站在山顶上看风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他心中有若明镜般清楚着。

所谓的高瞻远瞩无外乎如此。

理所当然地,又一次激起了热烈的掌声。

“说得好,楚奇同志,感谢你的释疑,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

“希望你能在最短时间里,把你先前所说的这一切整理成文,能做得到吗?”

对楚奇的表现,林秉义显然很是满意。

“保证完成任务。”

这要求无疑喻示着省里对大规模推广工业园区模式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

身为首倡者,这可是大功一桩,楚奇自是有理由开心上一回……

省领导们无疑都很忙,小会开完后,很快就都驱车离去了。

不过,先前没少发问的那位清瘦老者却没急着走,拉着楚奇又谈了许久。

据其所言,榕城将会在下个月启动工业园区计划,希望楚奇能在将报告整理出来后,给榕城的同志们再开个小灶。

这要求,楚奇自然不会拒绝——他现在缺的就是省里的人脉。

能跟李义武这等大员搭上线的话,于将来而论,多少也是个助力。

李义武满意地走了。

楚奇这才得了清闲,溜达着回了宿舍,打算拿上大哥大后,便即溜去绿柳小区。

却没想到他才刚摆脱了舍友们嚷着请客的哄闹,大哥大就突然响了起来。

低头一看,见电话是从羊城打来的,他的心底里当即就涌起了一阵不祥的预感。

“楚县长,我是孙符安,甘主任出事了。”

果不其然,这才刚摁下了接听键,对面就响起了孙符安那满是焦躁的声音。

继续阅读:第102章 大婚之后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平步巅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