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粮公司(3)
付强2021-12-26 14:193,379

  虽说董保平、敦莉莉夫妇早把景小鱼当成了未来的儿媳妇,但是她毕竟还没有跟敦袈去领结婚证。景小鱼堂而皇之地吃住在曹家,让老两口如鲠在喉,尤其是习惯尖酸刻薄、搬弄是非的敦莉莉,更觉得脸上无光。这天她实在忍不住了,一边给正在玩手机的景小鱼递果盘,一边开始旁敲侧击。

  “小鱼啊!怎么你们这两天没去上班啊?”

  “我们辞职了。”

  “为什么辞职啊?”

  “干着不顺心。”

  “哦,那辞就辞了呗!开发区有那么多企业,再换一家就行了。”

  “你儿子不想给资本家打工,他要自己创业。”

  “他想创业,那你呢?”

  “我?我好好看着他就行!”

  “坐享其成啊?”

  “我是怕你们家敦袈犯错误。对了,阿姨,邝美萍一家没有搬迁来这里啊?还留在龙潭村?”

  “对,老邝家不是开了一家和平饭店的嘛!舍不得拆,就留下了。”

  “那我就放心了。”

  “你刚才说敦袈想创业,是要开公司当大老板吗?”

  “当大老板?阿姨,别搞笑了,你觉得他是当老板那块料吗?他要当农民,种地。”

  敦莉莉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啥?你说啥?当农民?!”

  “不信你直接问他嘛!”

  敦莉莉眼前一黑,感觉就像天塌了一样,先是冲到敦袈房间的门口用力拍了几下房门,接着又抓起手机着急地给董保平打电话,催促他赶紧回家。

  敦袈整宿玩游戏睡得比较晚,对母亲的反应置若罔闻。

  董保平急匆匆赶回家,听完敦莉莉的哭诉,也觉得事情有些严重了,再次敲门喊敦袈起床。

  敦袈睡得迷迷糊糊,坐在客厅沙发上直愣神。

  董保平耐着性子质问道:“儿子,你是受什么刺激了吧?好么端端的,怎么突然要回村种地呀?”

  见敦袈打着哈欠不以为然,敦莉莉都快急哭了。

  “你说话呀!到底怎么回事?”

  敦袈不耐烦地说:“什么怎么回事?我有自己的行动计划,你们两个最好别添乱。”

  董保平坐到敦袈的旁边,规劝道:“抽什么疯呢?赶紧醒醒吧!”

  父母急得坐立不安,敦袈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脑袋一歪,死狗似的仰靠在沙发里……

  儿子敦袈决定返乡创业当农民,把董保平、敦莉莉夫妇气得够呛,却又打不得骂不得。这是他们唯一的宝贝儿子,从小娇生惯养在蜜罐里长大,任性蛮横,简直无法无天。

  董保平、敦莉莉夫妇自作自受,真拿敦袈没办法。

  本以为儿子考上重点大学,离开了龙潭村,就此变成城里人,没想到他们两口子前脚刚进城,儿子反而又要回农村。

  董保平苦口婆心地劝解道:“儿子,不管你怎么想,我和你妈是坚决反对的。我们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就指望着你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你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一下我们的苦衷呢?到城里上班有什么不好?非要回村当泥腿子!”

  敦袈说:“爸,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梦想,别混为一谈好不好?我不是那种守着一亩三分地苟活的农民,而是要当现代化的新型农场主。”

  “这不是一码事吗?”

  “说了你也不懂,到时候你和我妈就等着数钱吧!”

  敦莉莉急了,“不行!说一千道一万,你就是不能回村。我们刚从龙潭村搬出来没多久,好日子没过几天,我们不能让你回村吃苦。”

  董保平立即附和道:“没错,你要是敢回龙潭村,我们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从小在家里称王称霸、作威作福,敦袈自然熟谙父母双亲的脾气秉性和所思所想,早已练就了一身刀枪不入的混世本领。望着像热锅上蚂蚁的父母,敦袈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他嘿嘿一乐,抱着母亲的胳膊说:“妈,瞧把你们急得跟什么似的,有这个必要吗?不回村就不回呗!别生气嘛!”

  说着,他又转向父亲解释道:“我说回村种地是故意跟小鱼赌气说的,您也别当真。好了,这件事情到此为止,我们谁也不提了。从明天开始,我和小鱼保证老老实实地到城里找工作,这样总可以了吧?”

  董保平有些半信半疑,“你可得说话算数啊!”

  “男子汉大丈夫,谁说话算过数?”

  “你说什么?”

  敦袈立即改口道:“口误,口误,我想说的是,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颗钉。”

  敦莉莉依然不放心,“儿子,你可不能骗我们啊?”

  对于怀揣梦想的敦袈来说,一旦认定了的事情他必然全力以赴,敷衍父母只为瞒天过海。

  翌日,敦袈和景小鱼早早离家,乘坐出租车前往龙潭村。为了防止父母跟踪盯梢,他特意让出租司机兜了一个大圈子,出龙潭社区之后先朝开发区的方向行驶一段距离,接着上高速公路折返,直奔熟悉的那方水土。

  龙潭村搬迁之后,村里仅剩下十余户人家。街上明显冷清了许多,不过倒也干干净净,鸡犬相闻,无形中平添了几分自然田园风貌。

  董保平家的老宅已经拆掉了,敦袈和景小鱼来之前已经想好了住处,所以直接来找伯父董玄武搭伙。

  得知敦袈、景小鱼返乡创业的构想,董玄武当即表态支持。

  与思想保守的董保平相比,董玄武的境界显然要高得多,毕竟他是龙潭村的老支书,做事雷厉风行,敢想敢干。如果没有他多年来的引领带头作用,就不会有龙潭村如今的成绩。

  董玄武认真询问了敦袈的想法,认为开办粮食加工厂的创业规划完全可行,当场电话联系社区书记方向明,就建设用地需求与之进行了初步沟通。

  说来也巧,方向明正好设想要在龙潭社区组建一家粮食生产全产业链联合体,并以该联合体作为龙头企业,全面统筹梳理本区域的粮食产业,填补社区产业空白,以达到规模经营、共同致富的目的。于是,他在电话里与董玄武约定,第二天到龙潭村见面详谈。

  敦袈感谢伯父董玄武,夸他办事有魄力、有干劲,不像自己的父母总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闲聊中,董玄武问起智绿公司的情况。

  敦袈不想让伯父着急,刻意隐瞒了董智扬当前的困境。

  东江国际会议中心是省重点示范性工程项目,整体规划、施工建设、建材选项以及后续装修配套工程等等方面不仅参照国际行业标准统一执行,而且在某些方面,比如环保标准检验,已经远远超过了同类型的建设项目。

  很多赫赫有名的老牌企业参投标都败下阵来,更何况是年轻的智绿公司。

  董智扬看似柔弱,实则坚韧无比,此次具有全球技术领先优势的SMM-300项目落选,无论如何他也要搞清楚原因。

  经过不懈努力,董智扬终于见到了东江国际会议中心基建处的主管领导。

  没想到竟然是老同学胡一鸣。

  戴上防护安全帽,进入东江国际会议中心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两位老同学边走边聊,各自阐述观点,并围绕智绿公司SMM-300项目进行深入探讨。

  胡一鸣直言不讳地说:“实话实说,你们智绿公司新近生产的超低能耗环保墙砖完全超出了东江国际会议中心使用绿色建筑材料的技术要求,这是你们显而易见的优势。”

  “还是多说说不足吧?”

  胡一鸣有些犹豫,含糊道:“智扬,我们是老同学、老朋友,有些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我多少有些担心,有些话说出来可就收不回去了,而我不想失去一位好朋友。”

  董智扬微笑道:“我们不仅是好朋友,还是真朋友,我觉得你我无需相互拍马屁,有话不妨直说。”

  胡一鸣琢磨着问道:“你们公司的产能有多高?我忽然想不起来那个数字。”

  “目前最高可以做到日产两万平方米高规格墙砖。”董智扬忽然想起什么,接着补充道:“如果抓紧时间再上一条生产线的话,最快三个月之后,产能可以翻一番。”

  “这远远不够,小微企业的产能不足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无法确保我们东江国际会议中心的工期进度。智扬,仅这一条你们就没希望了。”

  董智扬点头表示同意,“你说的没错,智绿公司产能不足的问题确实存在,不过你肯定知道,这并非致命的关键。”

  两人心有灵犀,相视而笑。

  胡一鸣同情地望着董智扬,字斟句酌地说:“在知名度相当、质量难分高下的前提下,成本将是决定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素。你们智绿公司生产的‘绿叶墙砖’质量上乘,作为环保低能耗新型建材优势明显,但是报价太高了,连我们这么大的工程项目都无法负担,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是的,成本,成本必须降下来。”

  胡一鸣心情复杂地说:“智扬,降低成本的途径不多,常规的手段或者技术升级,或者扩大产能。但是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你们的这款产品尚不具备竞争优势。”

  董智扬苦笑道:“老同学,你有什么建议吗?”

  “有,你真的想听吗?忠言逆耳啊!”

  “别卖关子了,快说吧!”

  胡一鸣认真地说:“你不会同意的,我太了解你了。上学的时候就爱较劲,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做到所有人都仰慕的高度。如今真的让你俯下身段,你会屈服吗?我看未必。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董智扬从来就不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

  董智扬说:“没错,我这个人虽然不懂圆滑世故,但是如果你说的确有几分道理,我想还是可以消化吸收的。”

  “船小好调头。”

  “什么?”

  “我说,船小好调头,你们智绿公司可以考虑转产了。结合当前建材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及我粗浅的经验判断,我建议智绿公司转产小规模多品种的新型隔音材料。”

  董智扬神情凝重望着老同学胡一鸣,忽然愤懑不已,甚至产生一走了之的冲动。

继续阅读:跨越死亡谷(1)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磅礴时代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