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晗光话音刚落,他直接转身就要作势离开。
如今,沈家能够找的人也就只有沈晗光了,我可能也睁睁的看着沈晗光离开这间屋子?
如果沈晗光都帮不了沈楼青的话,她的儿子定然会面临牢狱之灾。
沈乔氏是绝对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况且,沈楼青还年轻,他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绝对不能因为这几年的牢狱之灾而毁掉一辈子。
“站住。”沈乔氏赶忙提高音量叫住正准备离去的沈晗光。
沈晗光像是早猜到了沈乔氏挽留自己一样,听到声音直接停下脚步,只是她并没有转身。
沈晗光脸上挂着几分得逞的笑容,他的眼中还有算计一闪而过,“母亲这是改变主意了?”
知道沈晗光是故意而为之,但沈乔氏也不能说什么,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沈乔氏脸上扯出了几分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自然是将楼青救出来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母亲不想把家主的掌印给你,而是我并不想让你太累。”
瞧瞧,不情不愿的把掌印交给自己,还必须在他面前刷一波存在感。
沈晗光可不想承认沈乔氏这份恩情,他转过身去脸上也露出来几分为难,而后慢悠悠地开口说道,“母亲,女儿,这也是为了楼青好。”
沈乔氏挑眉,她方才说的话,怎么这人还接上了?
“楼青如今年纪尚轻,思虑不周全才会在这种场合出来这种事情,而我既然是他的长姐,就要清楚长姐如母这个道理,楼签还需要在历练几年,这几年我可以带他掌管沈家,等到沈家一切都步入正轨,他做什么都会思前想后成熟之后,我再将家主的掌印还给他。”
画饼谁还不会画呢?
沈晗光甚至都觉得她画的饼比沈乔氏画的还要圆。
沈乔氏怎么可能听不出来沈晗光的意思?
说的每一句话都把它架在刀尖上,若是他拒绝,自己就将会处于众矢之的。
一方面,沈晗光直接说出了沈楼青庸庸无为,若是他将掌印交给沈楼青,那势必会引起沈家不满,另一方面,沈晗光又说自己会代为掌管沈家。等到一切步入正轨的时候,再将掌印还回来。
若是沈乔氏再不松口、交出掌印的话,就会显得他太不近人情。
此事被有心人听到,想来肯定会说自己为了权力根本不信任自己的女儿。
沈乔氏看沈晗光说的滴水不漏,连他往日用来压他的‘长姐如母’这四个大字都拿了出来。
沈乔氏若是再不把掌印交出来,就显得她太不懂事儿。
沈乔氏深呼吸,最后露出了一个他自我感觉比较和善的笑容,“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母亲定然是相信你的,嬷嬷,你且去我房中将掌印取出来。”
嬷嬷点头,一路小碎步的去了沈乔氏的房中,将掌印拿出来后,直接递给了沈晗光。
看着自己舞了十几年的封印,这般轻易交了出去,沈乔氏一口气没提上来,差点背了过去。
拿到掌印的沈晗光心中难以抑制的激动,她双手接过掌印的手,甚至还微微颤抖。
她不敢相信,父亲的掌印终于被自己拿到手了。
这一盘棋沈晗光下得太大了,以至于每走一步都惊心动魄,可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换回这种效果,沈晗光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还有那第二件事呢,第二件事是什么?”沈乔氏开门见山。
知道这个人今天过来给他算总账的。索性沈乔氏直接全问了,长痛不如短痛。
“母亲,既然都问了,那我也就直接说了,前些时日女儿让人收拾库房的时候,发现了一张纸。”沈晗光偏头看向红梅。
红梅识趣的从自己口袋中拿出来一张纸,而后递给了沈乔氏。
沈乔氏结果,红梅递过来的纸看了一眼,脸色当即变了。
“相信母亲也知道,当初蝶衣妹妹嫁人的时候,母亲林可是含泪送嫁,甚至直接送了嫁妆一百三十六抬,这一举动甚至在京城还传出了佳话。”
当初这一百三十六抬台嫁妆,直接绕着京城走了一圈。
本来还挺反对这门亲事的周夫人看到这一百三十六台嫁妆后,当即脸色一变,松口答应了这门亲事。
沈乔氏面色一变,她到底想要干什么?!
沈乔氏的脸色变了又变,沈晗光我没打算放过他,今日若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儿。
“只是现在女儿才发现,这一百三十六台嫁妆原来都是我的,女儿给您要过去不过分吧?”
你觉得呢。
沈乔氏就觉得已经很过分很唐突了好吧?
况且嫁妆都已经送到周家了,若是这个节骨眼要回来,那沈蝶衣在周家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他怎么能把自己的女儿推上绝路呢?
这件事情绝对做不得。
“晗光,我想这件事情还能再商量。”沈乔氏想都没想直接拒绝。
沈晗光哼笑一声,“那楼青的事情女儿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女儿连自己的假装都拿不回来,更何况楼青这么一条活生生的命,女儿又如何能救回来呢?”
好!好的很!
好一个救不回来。
沈蝶衣这次做的也过分,如果不是他这次所作所为,相信楼青也不会被抓进去。
他的下半辈子还需要靠儿子给他养老送终。
想到这里,沈乔氏心中有了定义。
“我知道了,就这两日,我会差人去周家给他要过来嫁妆,而后会原封不动的还给你。”
只是单纯这么一想,还没有去做这件事情,沈乔氏都觉得自己的脸上燥热一片。
若是将这嫁妆收回来,只怕沈蝶衣在周家更难熬。
但是现在最重要的是沈楼青,嫁出去的女儿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样,蝶衣,你也别怪母亲心狠。
沈乔氏叹了口气,只觉得自己双肩上的负担更加沉重了。
他到底该怎么向周家开口呢?
沈晗光满意的点头。
看着沈乔氏也同样一脸心痛,沈晗光勾唇,“母亲就在这等消息吧,女儿一定会打点好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