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制九律
大琨翼2021-02-02 11:523,312

  在贾诩的建议下,其余众人查缺补漏,最终由马超拍板定下了对治政方面的整顿基调。

  政令一体,想要治理好政务,令法自然要明确。

  马超冠军侯的爵位没有晋升到王爵之前,在雍凉各地便已经推行了屯田制、均田制、行商令、行军令、晋迁令、荐贤令这几种政令,分别针对土地矛盾的问题、商人行商的事宜、人才的招募和使用、军中各种事宜以及战时的制度等几个方面。

  经过时间的验证,这几种政令都是很有效用的,令雍凉、牧区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得到了实惠,经济复苏的很快,数年的时间后,已经赶上了同地域最鼎盛时期的经济状态了。甚至在西凉和牧区的很多郡县,已经超过了历史最佳的时期,呈现出了新的巅峰。

  军中的效应自不必多说,这是马超重点关注的层面,在行军令九禁十八斩的严格要求下,将士们的战斗力节节攀升,凝聚力更是冠绝天下,否则也不会百战百胜所向披靡了。

  鉴于此,马超和贾诩等重臣对现有的政令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完善,并依据马超现有的权力,将上述几种政令中,马超将屯田制和均田制合二为一,改成了代田制,除此以外的全部政令更名为相应的律例。比如说行军令,更名成了行军律,其余政令以此类推,进一步的强调了律法的严苛性。

  同时,经过反复的研讨和磋商,马超还与众人一起制定了兵马制,用于军队之中有关招募新军、征用军资以及一应军资分配等等与军队的基础建设息息相关的事宜。兵马制一出,在很大的程度上杜绝了军队将领腐化、各级将校贪墨军饷吃亏空的现象出现,有利于将士一心,形成牢不可破的向心力。

  在招募人才方面,除了强化和完善晋迁律和举贤律,马超还将后世的科举制搬了出来,经过部下众人的完善之后,准备在年后正式推出,从现在到年后的这段时间,还需要对科举制进行宣传和推广,以便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制度究竟是什么,以及有什么样的好处。所谓科举制,顾名思义,就是设置各个学科的专业考核,由民间的有才之人前来应考,通过考核的,便可以被录用为官。反正马超现在的爵位等同于王爵,封赐大把的官职根本不在话下,也不愁没有官职安排给通过考核的人。

  当然了,科举制是分等级的。按照马超的构想,科举制被分为乡试、县试和郡试三级,再通过乡试之后,才会拥有县试的资格。总之,想要参加更高级的考核,必须要前通过前一级的考核才行,而且越是高等的考核,在考核时的监察便越是严格,比如说郡试这一级别的考核,监察考核的官员便要由司马芝、杨阜这一级别的官员亲自担任考官了,在考核之后,还要由郑泰、周异这一级别的官员进行复审,以防止在考核的过程中有人作弊,进而确保每一位通过考核之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科举制在划分等级的同时,还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后世常见的文举,用以选拔文官的储备人才;第二类则是不常见的武举了。武举考核的,不光是个人的武力,还有兵法韬略等等,目的乃是为了选拔出色的将、校,令军队更加稳定。

  科举制一出,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尤其是那些寒门士子和武者们。在此之前,大汉选拔人才最看重的就是门第、出身,对武将的考评更是几乎没有,如今有了科举制,寒门士子和武者们总算是找到了一条报国之道,在无穷无尽的煎熬中看到了一丝光明。

  推行科举制最有利的一点,便是雍凉二州内几乎没有什么豪门士族的存在,不似中原和江淮等地,豪门士族林立。科举制在深层次上来说,为广大的寒门士子、武者提供了便利条件的同时,也是损害了这些豪门士族的利益的,阻碍了他们垄断政权的可能,若是在曹操占据的中原和袁绍盘踞的河北,想要推行科举制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科举制大肆宣传的阶段,马超和他的部下们趁着这段时间,又定制出了其他的几种律法来。

  想要一个地域或是国家长治久安,关乎老百姓们切身利益的民法和刑法必不可废。

  马超如今也算是王爵了,有了制定律法的资格之后,民法和刑法的定制便被他提上了日程。根据后世的一些借鉴,在部下们的各种建议和补充下,马超以冠军侯、骠骑大将军的名义,推出了在雍凉等地适用的刑律和民律,用来保障和约束治下的黎民百姓,让他们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明白了必须要遵守的铁律。

  刑律和民律的制定程度,稍稍有些严苛。方今乃是乱世,乱世用重典,唯有如此,才能令人们恪守礼法,减少作奸犯科的现象。这两条律法颁布之后,别的地方不说,单单是长安城内,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之中,便有近百人受到了惩罚,甚至还有十余人因罪孽深重而被当众斩首。血淋淋的人头落地,看上去虽然残酷,但所收到的警醒效果也是绝佳的。一个月之后,敢于触犯律法的人近乎绝迹,长安城的治安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甚至比起作为大汉帝都之时,亦是不遑多让。

  此外,还有针对各个领域的专项律法,也相继被推出。比如说针对盐和铁的盐铁律、针对金属和布匹的金布律……等等。

  自古以来,盐和铁都是被国家所牢牢掌控的,均为国家的专营物品。可以说,这两样乃是国家的命脉之所在,关乎整个国家的民生和军队凝聚力。自大汉恒、灵二帝以来,盐和铁的专营便开始出现漏洞,比及大将军何进专权、董卓乱政这两个时期,这两样物品几乎便沦为了由私人掌管,导致盐价、铁价飞涨,搞得很多人吃不起盐,用不起铁制农具,搞得民不聊生。

  为了谋求生计,一些人便铤而走险,私下贩卖私盐、私铁,等生活稍微富裕了之后,这些人便开始欲求不满了,将贩卖私盐、私铁当做了牟取暴利的行当,吸榨老百姓们的血汗钱。所造成的祸乱,比何进、董卓垄断盐、铁更为严重。

  身为穿越者,马超怎能不明白其中的厉害之处?盐和铁,看似只是简单的两个物品,可这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和矛盾,若是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便会颠覆一个王国!这还只是盐和铁所体现出的问题,稀有金属、绫罗绸缎和棉布、麻布等等,哪一个不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

  由此,盐铁律和金布律等律法便应运而生,在马超所占据的地盘上广为推行起来。

  民生的问题不可不考虑,官员的问题同样也是重中之重。作为领袖,马超的一切政令都是由各级官员们去执行和落实的,他们同时也各司其职,负责着某一个方面的事宜,对麾下各级官员们的监察与敦促,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马超根据后世的一些经验,制定出了百官律,来加强自己这个虽然无名、但却有实的大汉属国的官僚系统,令各级官员们的分工更加明确,使他们的工作更加有效,将庞大的官员系统逐渐向一个完成的国家机器进行捏合。

  加上之前的几种律法和法制,冠军侯府共计推出了兵马制、代田制、科举制三种法制,刑律、民律、盐铁律、百官律等九种律法,这些律法被合称为“三制九律”,成为了雍凉等地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所遵行的法规,凡是触犯律法者,必定会受到相应的惩处,无论涉罪者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官大员。

  自此,马超所掌握的大汉属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清明的高速发展阶段。

  等马超等人连续忙碌了数个月,眼看快要到年关的时候,许都的朝廷,却因马超的奏折掀起了一片狂潮。

  在接到马超的奏折之后,刘协的内心中其实是十分喜悦的。刘协是天子没错,但他首先是一个汉人,开疆扩土是每一个汉人内心中,尤其是大汉天子都希望看到的。如果后世的史书这样写道:汉冠军侯、骠骑大将军马超,在天子协的指令下,一举扫平漠南,使为祸大汉边疆数十年的羌氐人俯首称臣,纳土而降。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他刘协不就名垂青史了么?甚至比中兴大汉的光武帝还要尊崇的多。

  欣喜之余,刘协立刻召集丞相曹操和文武百官来德阳殿议事,把马超的奏折让贴身侍卫大声念诵了一遍。在侍卫高声念诵的同时,刘协第一次感觉到,他在面对文武百官尤其是曹操的时候,是如此的有底气,是如此的骄傲和自豪。大汉,还是有忠贞之士的,纵然有权臣曹操把持朝政,仍有威震四方的冠军侯在关中为大汉征讨四方,一想到这里,刘协的嘴角便忍不住弯起了一个弧度。

  漠南被马超收服之事,已有数年之久了,但此刻听到为患边陲已久的羌氐融入到了汉人的血脉之中,满朝文武仍是禁不住面露震惊之色,即便是曹操亦是如此,他至今仍想不到,马超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换了是他曹操,纵然能征服羌氐人的刀剑,怕是也征服不了他们的心。

  看着满朝文武的表情,刘协笑着说道:“诸位爱卿说说看,新州应该叫什么名字好呢?丞相,你说呢?”最后,刘协刻意问向了曹操,话语之中难掩树立天子威严的意思。被曹操压制了这么久,终于能在他的面前扬眉吐气一回了,刘协怎能不一吐心中的怨气?哪怕征服漠南的荣耀,跟他刘协并无半分关系。

继续阅读: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汉十五州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马踏三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