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孙文台饮宴议归宗
东皇清2025-08-01 10:443,136

  公孙瓒招呼孙坤落座,亲自给他斟了一碗酒。

  孙坤端着酒碗正要和两位师兄一诉旧情,刘备身后两个大汉实在晃眼,正一脸好奇的打量着自己,他忍不住问道:“此二位是?”

  刘备一回头,忙介绍道:“给共载引荐一下,这是我结义的两位弟兄。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

  身披绿袍,面如重枣的汉子一拱手沉声道:“见过孙州牧。”

  一张大黑脸,满脸络腮的黑脸汉子列嘴一咧,大大咧咧地抱拳道:“见过孙侯。”

  孙坤见二人相貌非凡,英武异常,心中暗喜。

  公孙瓒此时也说道:“共载啊,你是不知道。玄德的这二位结义兄弟,那可都是万人敌。在幽州时,此二人之武勇,那也是有目共睹的。”

  一旦有非亲近之人再场,公孙瓒话痨的毛病就会立刻消失,变得很正经。

  “既是玄德兄的兄弟,那便是我的兄弟,两位兄弟也请坐下一同饮酒。”孙坤一脸亲热地起身相邀。

  关羽和张飞先是看向了自己的大哥,刘备笑容满面,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共载如此热情,二位贤弟就一同坐下吧。”

  二人谢过,挨着刘备一左一右坐了下来。

  五人一同推杯换盏,不知不觉一坛酒就见了底。

  几人相谈甚欢。

  等大家的喝得差不多了,刘备话锋一转,说道:“二位以为,此次联军讨贼,可有多少的胜算。”

  公孙瓒一口饮尽水酒,呼出一口浊气后,一脸不屑地说道:“我以为这天下诸侯都是什么角色。今日一见,哼,不过尔尔。”

  孙坤点点头,附和道:“我本有心讨贼。但观今日帐中之景,这联军内部竟然矛盾重重。其他的不论,那袁氏兄弟间相互不对付的样子,简直已经势如水火。如此联军,如何能够齐心讨敌。我看啊,伯圭,这联军迟早要散,我们还是要早做准备。”

  孙坤心中的失望,简直已经溢于言表了。

  他本以为天下诸侯,具是大汉臣子,为国分忧,那本就该是理所应当之责。可刚才在大帐,简单的会面中,那些一个个看起来大义凛然的郡守,竟然只顾着拍袁氏的马屁,为了一个虚名而争吵不休。全然没有人在乎如何讨敌,连提都没人提及。

  一个个各怀鬼胎,心思不纯。真到了要上阵讨敌,又一个个蔫头吧脑,做那闷声葫芦了。

  这样的队伍,如何能用来讨贼。

  难道这大汉天下,真的气数已尽了嘛。

  孙坤很迷茫。

  日后的各种战局不利,推诿诽谤,离心离德,再次印证了他的想法。让他彻底对这些所谓大汉忠臣失去了最后的信心,决定走上一条属于他自己的道路。

  刘备虽然没有去大帐,但是听两位师兄弟如此一说,心头也是一片冰冷。

  他是根正苗红的汉室后裔,虽然血脉稀薄到无可考了,但是一片对大汉的赤诚之心,还是没有丝毫影响的。

  他自小立志就是要复兴祖宗家业,这和孙坤最初的想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孙坤已经做到了,少年封侯,官居州牧,现在已经是大汉的一方权贵了。

  而他,至今还是一个无权无知的小跟班。

  即便有心讨贼,解救皇帝于危难,匡扶汉室,但是人微言轻的,又如之奈何。

  比之他们俩,公孙瓒心里的想法就简单多了。

  他可没那么多忠君爱国传统思想。

  一个几十年混迹在边关,和那些异族打交道的人,想法那可简单粗暴的多了。拳头大,就是爷。你不服,我就打到你服。

  什么诸侯联合,什么讨伐董卓,什么振兴汉室,和他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他就是来见识见识这天下诸侯都是什么货色的。

  结果自然也是大失所望,天下诸侯除了寥寥几个他看得上眼的,其余皆是碌碌无为,尸位素餐之辈。

  天下无能之辈何其多也,既然如此,那他可就没有顾虑了。

  我幽州铁骑,天下无双,何不就此打下一个属于他公孙氏族的天下。

  公孙瓒眼中光彩熠熠。

  三人心思流转,各不相同。

  告别了公孙瓒之后,孙坤转回自己营帐之前,又去了一趟孙坚的大帐。

  于见公孙瓒刘备不同,去孙坚的大帐,孙坤那可是按照子侄觐见长辈那样的行礼,规规矩矩,丝毫不敢僭越。

  孙坚同样亲切的将他引入了营寨。

  这个时候天色也完了,孙坚就干脆留他在帐中一起共进了晚餐,权当家宴了。

  军中的饭食朴实无华,但毕竟是一方诸侯,伙食还是比较好的,起码有鱼有肉。

  孙坚屏退了左右将官,只留了孙坤一人,和一少年。

  “伯符啊。来见见你的族兄。这就是你心心念念多年,平定黄巾,弱冠封侯的族兄。共载,这是我儿孙策,自小同你那些事迹成长,对你可是崇拜的紧啊。”孙坚亲热地让自己的儿子来拜见孙坤。

  “伯符见过族兄。”

  “免礼免礼。快起来。”

  孙坤满脸堆欢,托起眼前行大礼的少年。

  孙策今年不过十七八岁的模样,正是大好年华,一张俊俏的小脸,也是生得明眸亮齿,干净白皙。

  孙家的血脉好像都不错,孙坤、孙坚也是少年时就长得一表人才。孙坚虽然多在军中历练,有些老成持重,面容黝黑,但那个轮廓还是很看出少年时几分英姿的。

  孙策完好的继承了老爹孙坚的血脉基因,甚至更有过之。

  孙坤一见之下就心生欢喜。

  见到心目中的偶像,让孙策也很激动,毕竟是还有几分小孩子心性,脸上藏不住事,那溢于言表的喜悦,让孙坤也很受用。

  孙策仿佛有问不完的问题,坐在孙坤的边上,像个好奇宝宝一样,就是一顿问。仿佛要把那些憋在心中多年的问题,一股脑儿全都宣泄了出来。孙坤也是耐心的一一回答,听得孙策连连大呼小叫,两人关系迅速升温。

  “共载啊。家中可还有其他亲人。”孙坚端起酒碗抿了一口,见自己的长子和孙坤如此亲热,很是欣慰,随口就和他聊起的家常。

  “回族叔,家中尚有老夫,还有一表哥。青州孙氏,至如今,也只有我们三人了。”因为孙坚的年纪比自己父亲小,按规矩还是要叫一声族叔的。

  “唉,孙氏族人时至今日凋零若此,着实让人唏嘘啊。我江东孙氏如今,包括我在内,也不过只剩下几支旁支了。具是人丁不旺啊。”

  孙坤默然。

  江东孙氏好歹还有几支旁支,而他青州孙氏如今却只剩三人,也是真的惨。

  “我有意,让两族并合为一,不知共载有意否。”孙坚突然提议,让孙坤有些吃惊。

  这两族并合,可不是一个小事。即便是现在大家都人丁不旺,但是这个认祖归宗的事情,自古以来那都是天大的事。

  尤其是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主次的问题。

  别看青州孙氏只于三人,但却是根正苗红的孙子后裔,是有家谱的,家中的祖宗灵台,那也是日日供奉的。

  而江南孙氏一族别看人多,也有自己的宗祠和族谱,但他们的族谱记录的都是搬到江南之后才开始整理记录的。

  实际上只能算是旁支。

  很多人就因为这一点而质疑孙坚一族孙子后裔身份的可靠性。

  饶了半天,孙坚的意图原来在这啊。

  孙坤飞快地思考了一下,如果真的能将孙坚一门重归家族,合两家之力,那对双方都有好处,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这其中,谁为主家,谁为旁支,可就要好好地说道说道了。

  孙坤沉默良久。

  对于江南孙氏回归祖祠,认祖归宗,他并没有发现任何的不妥。

  怎么看都是一个双赢的好事,他江南孙氏可以借此正式抬起头来骄傲的说自己是正统的孙武后裔。而本家孙氏则可以添人进口,壮大门楣。

  好事啊。

  不过嘛,他可没那个权限做主。毕竟家主是他父亲,他只能算是一个小辈。认祖归宗这样的大事,可不是他说了就算的。

  “叔父。这认祖之事,我一个小辈,也不敢信口雌黄。还需告之我父知晓,方可定夺啊。”孙坤想了又想,还是觉得先放一放再说。

  孙坚点点头,也没有继续再说什么。他也知道按祖宗礼法,孙坤是做不了这个主的。别看他贵为一方州牧,大汉列侯,在这种家事上,可不是看谁官大官小的。就算是大汉皇帝也没有权利随意插手一家之事,何况还是孙子这样历史悠久,千古盛传的古圣先贤后裔家族。

  他只是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至于成与不成,说实话他并不在乎。能成自然是皆大欢喜,不能也没什么。

  现在的大汉,还是要看谁拳头硬。家世渊源,不过是锦上添花。

  双方都很默契的没有在纠结这个问题,转而将话题引导了其他的地方。孙策对于那些老一辈的执念那是一点概念都没有,一个劲地缠着孙坤聊那些行军打仗的事。

  孙坤见他对战阵之事,如此热情,也没有保留。毕竟他也就打过黄巾贼,大小战役一双手就数的完,作战经验甚至还比不上孙坚。

  但是谁让他会说呢,配合各种兵法战记,就是一顿忽悠,把小孙策唬地一愣一愣的。连夸自己的族兄比父亲厉害多了,气的孙坚直翻白眼。

  小兔崽子这是要造反了。

继续阅读:第十五章 袁公路私心欲使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称霸之从黄巾之乱开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