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简单的军中家宴就这么过去了,孙坤临走前,孙坚还是忍不住嘱咐了一句:“共载啊。这认祖归宗之事,还请知会令尊一声,早日给我一个答复啊。”
看得出来,孙坚对于孙武后裔的身份,还是很看重的。
“一定一定。叔父请驻足,小侄就告退了。”
孙坤拱手拜别。
走了两步,他又回头看向孙坚父子,皱了皱眉,又走了回来。
孙坚很奇怪,问道:“共载。还有事吗?”
“叔父。此次出征汜水可要多加注意。我听说汜水守将胡轸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华雄,有万夫不当之勇。叔父莫克轻敌啊。”
孙坚还以为什么事,满不在乎的一摆手,说道:“共载多虑了。董卓虚实我比你了解的多,他手下那些人我也知道一二。华雄何许人也,没听闻过,无名小辈尔,我必斩之。”
“既如此。那小侄就祝叔父旗开得胜了。”
孙坤见他如此自信,也不好在多说,不然就有看不起孙坚的意思了,他也只能拱手告别。
其实华雄是谁,他也没听说过,是这次来会盟的时候,孙乾告诉他的。
华雄之外,还有几个董卓军的将领,也被他再三叮嘱过。
但是除了一个吕布,其他都是些他根本没听说过的名字,比如什么徐荣啊、华雄啊、张绣啊等等。
至于说为什么孙乾会知道这些人,他就不清楚了。
不过他对孙乾这个表哥,还是很信任的。只是自从当了北海太守之后,好像变得神秘兮兮的了,也不知道都在忙些什么。
这次会盟孙乾也没来,说是忙得要死,没空掺和。
孙坤也没有多疑,就被他安排留下来守家了。
……
青州,北海。
太守府密室内,油灯如豆。
孙乾面无表情地看着手下收集来的各种情报,正在认认真真的阅览。
这些可都是他手下的情报机构从周边各州郡收集来的,种类包罗万象。民生、军政、地方特色、名家大族等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堆满了整间密室。
自从黄巾之乱平定后,青州太平了下来,而汉室依然我行我素,十常侍继续卖官鬻爵,作威作福。朝臣勾心斗角,结党营私。皇帝对此不闻不问,继续享受着奢靡无度的日子。
几年下来,大汉的情况丝毫没有好转。各地天灾不断,饥荒遍地,朝廷丝毫不关心那些穷苦百姓的死活,任其自生自灭。各地官员自上到下,只顾着盘剥百姓,中饱私囊。
他就知道,这大汉天下迟早要完蛋。
毕竟他可是亲临过洛阳,和那些腌宦们打了好几年的交道了。他对于大汉的现状,那可是比孙坤有直观感受得多。
也是自那之后,他痛定思痛,一定要做些什么,来结束这个无道的天下。
他也不止一次地明里暗里,怂恿自己的表弟割据一方,积蓄实力,壮大声威,将来横扫寰宇,成就一番帝王伟业,还百姓一个安定天下。
但是那个时候孙坤只想当个太平郡守,守卫一方平安,让自己境内的百姓安居,生活富足。对于什么称王称霸,雄踞一方没有兴趣,也没有那个想法。
孙乾对他这种偏安一隅的做法,很不认同。他认可的孙坤,那一生所学,就应该成就一方伟业,而不是当个太平郡守。
既然孙坤没有那么想法,他就想办法逼他走上那条道路。
私自组建情报机构就是他的第一步。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忽略时下发生的各种事件,第一手拿到这些信息,就能先人一步,不至于被动。
这几年来,他虽然不敢说渗透到了整个大汉,但是周围郡县,和其他几个重要的州郡,都已经安排下来大量的人手去收集打探各种情报。
大到郡守政令,驻军情况,小到粮米价格,婚丧嫁娶诸如此类,各种消息每天都源源不断地送入他的太守府。
他现在整个太守府的公务都丢给底下的官吏去处理了,一心扑在各种情报解构上。
“呼~”
揉了揉发沉的脑门,孙乾伸了个懒腰,锤了锤有些僵硬的脊背。
“这联盟也想成事?简直荒唐。”孙乾不屑的自语。
“韩馥这个冀州牧之前竟然还囚禁过袁绍,张扬出兵占了河内五座城市,桥瑁和刘岱因为领地问题互相多年都看不上眼,袁遗明面上站在袁绍一边,实际上暗地里和袁术早就勾搭在了一起……啧啧啧,这袁氏一门果然是四世三公,大家族啊。”
“就这样一群矛盾不浅的乌合之众,竟然还妄想打破洛阳。呵呵。看来计划要提前推进了呀。”
孙乾看着那豆大的油灯,火光昏暗下,咧嘴露出一个充满深意的笑容。
……
第二日清晨。
孙坚大军用过了早饭之后,拔营起寨,开赴汜水。
孙坤远远看着威武雄壮的孙家军列队出征,很是羡慕。
这些随着孙坚南征北战多年的精锐大军,和其他诸侯新募之卒,简直有着泥渊之别。
气势雄壮,威武不凡。
孙坚治军有方,这些士卒都是随他征战多年的老兵,纪律严明,军容整齐,看来这次出征,必定是旗开得胜了。
人群中,袁术一脸阴郁地看着这只孙家军出征。
“哼。乡巴佬,想立功,我就让你立个大功。呵呵。”他阴沉的一笑。叫来一个手下,低低的嘱咐了几句后,那个手下点点头,一路小跑就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之前孙坚、公孙瓒、马腾等几个非袁氏一族出生的诸侯,冷眼旁观袁氏兄弟争夺盟主之位,还时不时得冷嘲热讽。袁绍要做出一个礼贤下士的姿态,也就忍了。心胸狭隘的袁术,可忍不了。
要是让你们这些和我们袁家不是一路人的家伙建功立业了,那我们袁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袁术可没有那个忠心爱国,为国尽忠的思想。这个袁家的长子,甚至对于如今的汉室天下根本就不屑一顾。
要不是现在董卓惹了众怒,招惹了那么多诸侯的反对。
他都有心跟在董卓身后,割据一方,成就他袁家天下。
这个该死的汉室早就该亡了。
当今天下有资格承继大统,替代汉室天下的就该是我袁氏一族。
袁术早就有那个不臣之心了,可笑自己的那个弟弟,还在为了一点汉家颜面,努力维持着着一个忠君爱国的士子模样。
天天一副礼贤下士,结交能才,求贤若渴的姿态,装给谁看。
这天下早就已经是拳头大的掌握话语权了。
对于仁孝理智的儒学教条那一套不屑一顾的袁术,始终信奉拳头大就能当老大的信条。
这也是他最后墙倒众人推,下场凄凉的原因之一。
但也确实在中间出现过一段时间的高光时刻,这个兵强马壮的诸侯,也曾当过那么几天的老大,那是后话了。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让孙坚栽一个大跟头,然后他就可以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让他们这些地方诸侯们知道离了袁氏,你们这些小诸侯,什么也不是。
想法挺美,但是他那张一点都挂不住事的脸,让不远处的孙坤是看了一个真切。
孙坤心中咯噔一下,恐怕要坏。
之前袁术拂袖而去,袁绍也不想和自己的哥哥闹的太僵,于是就将总督粮草的活交给了他。
兄弟俩,一管军,一管粮,就等于把整个联军的生杀大权都握在手里了。
这袁术可不是什么高风亮节的人,这把全军的粮草丢给他,那还不是羊入虎口嘛。
对于这兄弟俩,尤其是袁术,孙坤那是一点都不放心的。
他倒是有心去提醒孙坚提防一些,但是一想到昨天孙坚自信满满地神情,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提醒。
众人目送孙坚离开后,又回到了中军大帐,商讨下一步的举动。
“诸位。孙太守虽然前往的汜水关,但是洛阳之前,还有一关名曰虎牢,亦是雄关所在。且虎牢之前,尚有荥阳。据报,董卓老贼令荥阳太守徐荣领军三万坐镇。我军要想开赴虎牢,必先拔出荥阳。不知诸位谁人愿往啊。”袁绍环伺一周,见众人还是和昨天一样,一提到出兵,一个个又开始低头不语了,有些恼怒。
这气氛又冷了下来,让他好不尴尬。
曹操在一旁,一个心早就凉了一半了。
和袁绍对视一眼,眼睛里全是失望的神情。
就在袁绍以为又要他强行指派的时候,有一人起身回话了。
“袁盟主。坤愿率本部人马前往荥阳一战。”
孙坤起身抱拳拱手,一脸淡然。
曹操眼睛一亮,有些意外,也有些欣慰。公孙瓒却在一边,皱了皱眉,自己这兄弟咋选择这个时候出头。
袁绍大喜,端起桌案上的酒杯,高声喝道:“好好好。孙青州愿往,必可旗开得胜。来,诸位。让我们共敬孙青州一杯。”
众人纷纷端起酒来,敬了一杯。
“共载既往。那我幽州铁骑也不能闲着,就与共载通往吧。正好,我也去见识见识西凉铁骑和我幽州铁骑哪个更胜一筹。”公孙瓒这个时候端着酒杯起身一饮而尽,说道。
袁绍见又有人愿意前去,还都不用损伤他袁家的兵马,自然也是满口应允。
孙坤瞧了瞧自己身边的老兄弟,在环伺一圈其他人,将那些人各自不一的神情一一记在脑中。
那些暗自撇嘴,不屑一顾的;高高挂起,不关己事的;颇感敬佩,喜上眉梢的等等,一个一个都深深地看在了眼里。
尤其是始终阴着脸的袁术,他想了想,出言道:“盟主。荥阳离此地颇远。况且攻城之战,旷日时久,还请发我三月粮草。以免途路遥远,粮草不足,让贼兵有可乘之机。”
言语恳切。
袁绍想了想,又看了看闷不做声的袁术,点头道:“好,就与你二人三月粮草。但同样,此战关乎我联军声威。许胜不许败。”
“还请盟主放心,只要粮草充足,供应顺畅,我和公孙太守毕竟拿下荥阳,让诸位顺利进发虎牢。”孙坤言语中对于粮草充足几字,着重地点了点,同时眼神就没离开过袁术。
果然,袁术的脸色一变,端起酒杯遮了遮。
哼。
就知道你想在粮草问题上使诈,先断了你后路,看你还怎么使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