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金殿议事结束,蔡攸却没有回自己的府邸,而是来到御书房见驾。
徽宗皇帝皱眉:“蔡攸,你还有什么事不在金殿上说,偏要来御书房。”
蔡攸道:“官家休恼,请听臣仔细道来,臣请官家下一道密旨。”
密旨?
徽宗皇帝就有些懵。
“蔡攸,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你到底要做什么?给谁下密旨?”
蔡攸不慌不忙的道:“官家请屏退左右。”
徽宗皇帝挥手:“全部退下。”
梁师成也要走,蔡攸忙道:“梁大人不能走,这件事还需要与梁大人好好的合计一下。”
梁师成心里很受用。
梁师成那可不是普通的太监,脑袋上一堆官帽子,一点也不比蔡攸小。
太监宫娥全下去,徽宗道:“蔡攸说吧,你到底是何意?”
蔡攸道:“请官家给兵部侍郎武值下一道密旨,待杨尚书率大军到达中山之后,有武值全面接掌兵权,负责对战辽国大军。”
什么?
徽宗真懵了:“这是何意?因何不在金殿上讲出来?”
蔡攸不慌不忙的说道:“官家,这是臣的另一条妙计。”
徽宗就有一些心烦意乱:“速速讲来。”
蔡攸道:“官家,杨尚书虽然位高爵显,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让杨尚书上战场,对战穷凶极恶的辽人,纯粹就是送羊入虎口。”
徽宗急眼了:“大胆的蔡攸,你明知道杨龙不会打仗,还极力保举于他,你安的到底是什么心?”
蔡攸一点也没慌张,而是慢悠悠的说道:“官家,杨尚书只是一个送兵的,所以,他会不会打仗无所谓,只要他要把这十万大军送到中山之外,他的任务就完成了,怎么打辽军就看武侍郎的本事。
世人都知道杨龙是个文官不会打仗,必定会让辽军指挥官麻痹大意,根本就不会把这十万兵马放在心上。
忽然之间,这十万兵马的指挥权落在武值手里,必定会打辽国人一个措手不及。
到时来个里应百合,一定会让辽军吃不了兜着走。一举将辽军赶出我大宋的边境。
然后。武值可率大军前往太原,不需要武值直接去太原,只要截断这辽军的退路,这股辽军不战自败。
至此,辽军的两路大军将无功而返,很可能会损兵折将。太子可趁辽军大乱之时挥兵北上,必可取得巨大胜利。”
徽宗被说的一愣一愣的,坐在那里直眨巴眼,根本就反应不过来。
这时梁师成上场。
“官家,蔡攸大人此计甚妙,这是釜底抽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着是杨尚书为主将,实际上主将为武侍郎。
只看此次北征之战役,武值用兵可谓出神用入化。加之武值在暗处,必定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先解中山之围,再解太原之围,两处大胜,太子那边一定可以大展神之威,向辽军发动进攻,官家在不久之后一定会得到大捷的战报,说不定,燕云十六州也可趁机夺回几州。”
徽宗慢慢的有些反应过来,仔仔细细前前后后把蔡攸的话想了一遍,“蔡攸,再把你的话重新说一遍,不,说三遍。”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蔡攸就把自己的计划详详细细的复述了几遍,每说一遍,徽宗脸上的笑容就多一份,最后徽宗点点头。
“蔡攸,你才是我大宋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粱。”
蔡攸道:“官家,这是臣与梁师成大人商议的结果,之所以没在金殿上说出来,就是要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否则在金殿上说出来,很快这个消息就会传扬出去,就起不到奇兵的效果。”
真的跟梁师成商议过吗?
那是扯淡。
但是梁师成那也是绝顶聪明之辈,这是蔡攸想结好自己,给自己送功劳。
而且梁师成属于是太子的支持者,现在等于是在帮太子,梁师成自然有多大力出多大的力。
梁师成道:“官家,蔡大人提出此计的时候,杂家也感觉到不可思议,但是经过蔡大人详细解说之后,才感觉这是一条绝顶的妙计。蔡大人果然是才高八斗啊。”
这叫花花轿子人抬人,你抬我一步,我就抬你一步。
徽宗连连点头:“好好好,只是谁去传旨?”
如果单纯让武值前往中山,简单传旨就是,但是有密旨那就不讲不一样了。
梁师成挺身而出:“官家,杂家愿往。”
徽宗兴致勃勃的亲手写圣旨,一份正文,一份密旨,盖上玉玺就是圣旨。
梁师成眼珠转转,干脆加一帮:“官家,为了保证中山之战的胜利,请官家再赐武值尚方宝剑一柄,可先斩后奏,这样更利于武值完成此次任务。”
徽宗犹豫道:“尚方宝剑就不必要了吧?”
梁师成道:“杂家以为很必要,这样可以给武值增加压力,逼迫他将本事全都拿出来,官家也好好看一看武值是不是可造之辈,官家也看一看武值领兵打仗的本事是否也跟他作画一样乃是一绝。”
徽宗笑道:“梁师成,你小子就帮武值吧,武值那小子到底给你了什么好处?”
梁师成道:“官家,武值一点好处也没给过咱家,咱家到现在没有喝过武值一口水没吃过他一口饭,咱家感觉官家非常喜欢武值这小子,就想让武值把他的本事全都亮出来,这样也可以让官家高枕无忧啊。”
徽宗就不禁喜笑颜开。
蔡攸心说:梁师成你老小子这张嘴坑死人补偿命啊。
不管怎么说,梁师成带着两份圣旨背着上方宝剑,在大内高手的保护下赶奔前线。
不说梁师成等人如何日夜兼程赶奔前线,单说武值。
梁师成还没到来,李大少派的人已经到达前线。来的人就是武值派给李大少的保镖之一,为了赶时间,一共骑了五匹马,换马不换人,用了一天两夜的时间就赶到了前线。
武值将这封书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轻轻把书信放下:“杨尚书与李侍郎出发了吗?”
来人说道:“九爷,小的当天就离开京城,按照官家的旨意,杨大人他们得转过天来才会出兵,所以他们到底走没走小的也不知道。”
武值轻轻点头:“好,你也辛苦了,下去休息吧。”
来人随着亲兵离开,武值一巴掌就拍在桌子上。
“其心可诛!”
吓得在一边煮茶的扈三娘小心肝儿就一跳,急忙放下茶壶茶碗走过来:“九哥,怎么了?”
武值怒气冲冲的道:“李大小姐随李侍郎出征,前往中山。”
扈三娘先是一愣,随即惊喜:“哎呦喂,李姐姐好厉害的,比人家还厉害呢。”
看到武值阴沉的脸色,扈三娘急忙上来给武值按肩膀:“九哥不生气啊。李侍郎又不会直接带兵打仗去,就是在大营中呆着,李姐姐愿意去就去呗。”
武值怒道:“兵凶战危那可不是一句假话。杨尚书李侍郎从来没带过兵打过仗,现在他们俩竟然为主帅,这不是给辽人送大餐吗?
乱军之中,李月娘的安危只能凭天意。”
就算自己在李大小姐身边,也只能说保住李大小姐而已,李大小姐一个千金闺秀竟然为尽孝,要陪着地她爹上前线,武值是怒极气极,又无可奈何。
李月娘这是尽孝,别说自己还没有正式迎娶李月娘,就算正式迎娶了李月娘,也不能阻止李月娘尽孝,孝道,在国人心目中之重犹如巍峨泰山。
武值生气的是:你去就去吧,干什么给我送封信?要我表扬你吗?
我难道能离开这里去中山?那是直接杀头砍头的大罪。
不去?
此战很可能就是一个全军覆没。
武值不认为杨尚书和李侍郎乃是深藏不漏的儒将。
气的武值恨不得把李月娘抓来暴打。
同时武值也感觉到悲哀,大宋真的没人了吗?让俩文官上战场,真是岂有此理。
大宋好像还是有不少的武将吧?宗泽、李纲、种师道,这都可是名将啊,怎么现在情势这般危急,他们这些人还没有启用呢?
气得武值连晚饭都没心思吃,要不是扈三娘小心翼翼的哄着,武值只怕非要憋出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