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在民间游历时,未曾想过会再次遇到林从莲。
再次相见,却并无针锋相对之意。
她依旧在自己的医馆中,一袭白衣示人,见着赫晏时更是一愣,刚想要屈膝行礼,却被赫晏拦下。
“我并未透露身份,不必多礼。”
赫晏这才察觉到,林从莲的小腹已经微微隆起。
一时之间,双方的神情都有些微妙。
赫晏率先开口:“几个月了?”
“四月有余,还未显怀太多。”
林从莲轻轻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苦笑着回答。
“你为何不早说,若是你说了……至少我不会将你那么早送回江南。”
林从莲摇了摇头:“是我自己想清楚了。公主,是民女对不住您,民女更不想利用这个孩子继续待在京城。”
“霍鄞康知晓吗?”
林从莲犹豫了许久,才缓缓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他竟丝毫没有在我面前提起过,甚至连我将你遣送回江南时,也未曾出来看过你?”
我和赫晏一下子觉得火气蹭蹭往上涨,出声的语气也带了些恼怒。
“就如同公主所说,霍鄞康并不是值得托付之人。我就权当,自己的孩子没有父亲了。”
赫晏神色不明:“这么说,你打算一人带着孩子生活?”
林从莲毫不在意地笑了笑:“我在这医馆中替人看病能挣不少银子,还有许多外乡的来找我把脉……我想趁着现在还未行动不便时,多挣些家当,将来不至于让孩子饿着苦着。”
“这个孩子,和霍鄞康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我的孩子而已。”
赫晏没有说话,只是环顾了四周一圈。
“这个地方,会不会觉得有些太小了,而且也有些偏僻。”
林从莲有些不解地看着她。
赫晏轻轻一笑:“我在闹市边的街道上置办了一间中药铺子,为了方便平民百姓看病抓药。林姑娘若是得闲,可有想法去帮我照看一二?”
林从莲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眼中竟蓄满了泪,直接跪在了赫晏面前。
“多谢公主殿下不计前嫌,还能想着帮民女一把。”
赫晏伸手将她扶起,故作恼怒:“谁说是在帮你?我说了,只是药铺子没人看管罢了。”
13
林从莲在赫晏的安排下住进了更大的医馆里,连银子也挣得更多些。
不仅如此,赫晏还为她找好了接生婆。
“公主如今心境有了很大的不同呢,还学会了以德报怨。”
“她并未错得离谱,顶多就是对我不敬。”赫晏轻声说道:“错都在霍鄞康身上,我又何必咄咄逼人。”
“霍鄞康还真是狠心,竟然抛下她和他们的孩子。”
“他那样的人,做出此等事情也并不令人意外。”
赫晏眼里闪过一丝冷意。
“还好,我听了阿姊的话,及时清醒了过来,否则真真是迈向火坑了。”
“是公主自己想得清楚。”
赫晏笑了笑:“再说,林从莲医术高明,在这犄角旮旯里未免太过暴殄天物。既然有这样好的本事,自然应该为民看诊才是。”
她看了看天空:“如今真的深入民间了,才知晓普通人民的不易之处。我在宫中时能轻易得到的价值连城的宝物,说不定能维持他们一年的生计。”
我欣慰地回应她:“公主能这样想,便是成长了不少。”
“人民安居乐业,便是一个王朝兴盛的最好体现。父皇是明君,但我总觉得或许这一切还能做得更好。”
赫晏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
“终有一日,我能看到人民粮食充裕,不再因得病无处可治而抱憾离去,更不用因战争动乱而无家可归。”
14
赫晏在江南停留了许久,等到回京那日,唯一知晓她身份的林从莲抱着儿子来送她。
赫晏摸了摸小婴儿的脸蛋,接着便看向林从莲。
“你自己一人带着小孩子,要多加小心。”
“愿公主此去一帆风顺。”
“或许不久后,还会再见面的。”
赫晏坐上了马车。车夫一声令下,马儿拉着车缓缓离开。
回到京中,赫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编纂成书,献给了当今皇上。
而后,这本书在京城广为流传。
人们纷纷赞扬这位心怀天下的公主,有着为民着想的菩萨心肠。
皇家能拥有像赫晏公主这般体恤民情的人,是当朝之幸。
皇上龙心大悦,为赫晏赐了“福康”的封号,次月,赫晏作为福康公主出现在祭祀典礼上,为民众们祈雨,护佑国家风调雨顺。
我知晓,她现在不仅仅是一位金枝玉叶的公主了。
她胸怀子民,识大局知体统,怀有为民谋生的悲悯之心,不再困囿于过去的小情小爱,心中早已怀揣着万里山河。
或许刚刚穿越到这个时代时,我对她的怯懦和踌躇感到不屑过。
但她依旧接纳了我给予她的属于新世界的思想,逐渐成长至如今的模样,很是不易。
我很是欣慰。
不久后,赫晏再次动身前往江南,并决定沿途一路向西,去条件艰苦的边关处。
“这次,或许我会待得久一些。”
我想,她编纂的书册一定还会有第二册,第三册。生在京城的人们将会通过她的文字来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
她将游遍四方,为京城带来源自四面八方的清风,吹拂去新的生机。
那瞬间,我感觉到自己的意识变得微弱。
再次醒来,我已经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15
我在网上搜索了关于赫晏公主的信息。
在史书上,她是一名颇有思想的女子。
她为边境带去了新作物的种子,还建议皇上兴修水利,鼓励商人们出海经营贸易。
而史书记载,她终生未嫁,一生为民操劳,最后寿终正寝之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记录的书册。
我终于释怀了些许。
她至少,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将赫晏的生平往下拉时,突然发现,她的家信中,其中有一封含义模糊的书信,像是在同仙人讲话,但无人研究出那究竟是写给谁的。
而我见着“阿姊”二字,一时之间热泪盈眶。
这是她留给我的信。
「阿姊慧鉴:
已许久未曾听到过你的声音,想来是阿姊在人世间的修行时期已到,早已返回天庭了罢?今日写下这封信,也不知阿姊是否能看到。
近日,我总是想起阿姊的殷殷嘱托。阿姊对我有恩,若不是阿姊,我便不曾领会这万千世界的美好景象,对此,赫晏心怀感激。
说起来,我似乎从未跟阿姊正式道过一声谢。可惜,阿姊走得匆忙,未曾继续见证我游历四方。若是阿姊还与我同行,看到沿途的美丽风景,定能心生欢喜。
阿姊曾经说过的江南美食,我都一一吃过了。林姑娘见我喜欢,便用开药铺余下的银钱在闹市又盘了个铺子,开了个糕点铺。不过她儿子倒是整日偷吃,气得她将铺子关了好几日,我嘲笑了她许久。
不知阿姊如今过得可还好?我早知你我是萍水相逢,未曾想过离别竟是如此匆忙。无妨,你教给我的一切,我都记着呢。
你在天庭,定能看到如今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吧?见到了,定然会夸上一夸的。
我会继续同你说的那般走下去。阿姊,多谢你。
顺祝康安。
赫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