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尚书中,为首的是吏部尚书杨奇。
只是,杨奇今年都六十五岁,年纪大,又经常患病,很多时候没有上朝,都是在家里养病。
今天,皇帝把杨奇喊来了。
杨奇身材瘦削,略微佝偻着背,站在人群中很不显眼,时不时还咳嗽几声。
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
皇帝没在意杨奇的咳嗽,不过是老家伙的策略而已。他目光扫过行礼的众人,直接道:“朕召你们入宫,有两件事要宣布。”
崔博远道:“请陛下示下。”
杨奇明明是六部之首,反而很低调,没有在意崔博远主动说话。
周云逸站在人群中,也知道了秦有德辞官的消息,心中更是把皇帝对付秦有德的思路梳理清楚了。
皇帝让他安排人弹劾秦有德,却不处置,甚至故意给秦有德撑腰,是为了引爆舆论的反噬。
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下,秦有德不得不辞官。
这样的结果,秦有德名声丧尽,皇帝却丝毫不受影响,在轻描淡写间就扳倒了秦有德这个宰相。
皇帝手段真厉害。
有这样的圣君,周云逸对于未来的走向也愈发期待。
一众人各怀心思的情况下,皇帝直接道:“把你们喊来的第一件事,是太子和李凡去黄河大营,拿到了北蛮承诺的三十万两银子和三千匹战马。”
“只是,北蛮不讲信义,拿到俘虏就发起进攻。”
“镇北将军岳鹏举临危不惧,顺势反击,击溃入侵的北蛮,不仅斩杀过万,还俘虏三千余人北蛮,又虏获八千余匹战马。”
“黄河一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
皇帝声音愈发激昂,掷地有声道:“此战,我们堂堂正正赢了。”
周云逸激动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由此证明,我周朝的将士不弱于北蛮,也能打胜仗。”
“这一战雄辩的证明了,北蛮随随便便派遣些骑兵南下,就能肆虐边境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
刑部尚书范锦年近六十,身材微胖,也是主战派。
此刻,范锦也是一脸激动模样,欢喜道:“臣范锦,为陛下贺。”
兵部尚书刘章,今年五十岁,身材高大挺拔,燕颔虎须,尽显军人行伍姿态。
刘章眼神明亮而锐利,抱拳道:“陛下,岳鹏举大获全胜,打出了我大周的风采,更没有辜负陛下的厚望。”
一个个主战派的人欣喜。
崔博远和王泰吉心中叹息,也只能跟着夸赞,心中却很失望。
可惜了!
太子和李凡在前线落败,乃至于黄河大营被北蛮攻破,他们就能借势谋划,进一步打击主战派。
现在秦有德这个宰相没了,投降派损失巨大。
虽说,投降派的人依旧最多,整体上却处在不利的位置,因为少了最高决策层的宰相。
皇帝看着众人激动的样子,也由衷的高兴,说道:“此战取胜,岳鹏举功不可没。传旨,封岳鹏举为兴国侯,荫一子入国子监,赐麒麟服一件。”
旨意下达,没有人反对。
这一战打出了威风,尤其投降派都没了秦有德这个主心骨,也不敢随意反对,不敢再说武人跋扈专权的事儿,生怕被皇帝针对。
皇帝定下对岳鹏举的封赏,话锋一转道:“岳鹏举的大胜,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经过朕再三挽留,秦相执意要辞官。”
“朝中缺少宰相,朕就没有左膀右臂,朝政也难以运转。”
“朕思来想去,决定从尔等中挑选一人。你们都说说,谁适合接任宰相呢?”
此话一出,众人都眼前一亮。
从他们中挑选,意味着谁都有机会。
皇帝目光扫了一圈,看向吏部尚书杨奇,问道:“杨卿,你怎么看?”
杨奇道:“臣听陛下的安排。”
皇帝看向周云逸,继续道:“周卿,你怎么看?”
周云逸说道:“陛下,臣认为杨尚书德高望重,最适合担任宰相。尤其杨尚书经验丰富,也能协助陛下处理政务。”
此话一出,杨奇眼中也掠过一道精光,旋即又恢复了平静。
范锦作为刑部尚书,也表态道:“陛下,臣也同意。”
兵部尚书刘章也道:“陛下,杨尚书既有经验,又有能力,还老成持重,是最适合的人选。”
皇帝颔首道:“秦相辞官时,曾向朕举荐,说户部尚书崔博远能力出众,年轻有为,很适合接任宰相。有举荐杨尚书的,也有举荐崔尚书的,一时间难以决断啊。”
杨奇眸子中掠过一丝冷色。
昔日,他之所以时不时装病,或者不上朝,是没有升迁的机会,又被秦有德压制,干脆隔三差五就装病。
现在,他有机会当宰相了。
不管能当几年,当一年是一年,那也是宰相。
杨奇挺直了胸膛,不卑不亢道:“陛下,老臣当不当宰相,不怎么重要。”
“重要的一点是身为宰相,应该辅佐陛下,执行陛下的策略。”
“什么时候,反倒是宰相来教导陛下做事儿了呢?秦相有能力有忠心,就是太自负太强势。若非如此,也不会酿成林威的祸事。”
一番话阴阳怪气,处处指向秦有德干涉人事。
崔博远心中升起怒火,因为秦有德早就说了他的事儿,现在却要被截胡,他不乐意。
崔博远旗帜鲜明道:“杨尚书,秦相没有任何私心。”
王泰吉道:“秦相的提议,也是很合适的。崔尚书在户部用心办差,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不像某些人,动辄装病。”
一时间,开始呛了起来。
皇帝看到这一幕,笑道:“既然难以决断,那就投票表决。在场七个人,各自表态支持谁,允许支持自己。谁得到的支持多,就任命谁当宰相。”
“支持崔博远当宰相的人,举手示意,朕看看有几个人。”
话音落下,崔博远和王泰吉表态。
只有两票。
皇帝眼中掠过笑意,继续道:“支持杨尚书当宰相的人,举手示意。”
杨奇也在考虑要不要举手支持自己,忽然看到周云逸、刘章和范锦都齐齐举手支持,就不再举手。
除此外,御史大夫魏正仍然没有举手。
魏正是御史大夫,是皇帝的人,既不支持崔博远,也不支持杨奇,等于是放权。
杨奇有三票胜出,苍老的脸上也浮现出笑容,朝周云逸等人投去感激神色。
对崔博远等人怨恨的眼神,却视而不见。
官场就是如此。
利益面前,父子都会反目。
皇帝大袖一拂,直接道:“结果出了,就由杨尚书接任宰相一职。”
“空出的吏部尚书一职,由礼部尚书周云逸接任。空出的礼部尚书一职,由礼部左侍郎袁枚接任。”
皇帝快刀斩乱麻安排了,说道:“其他的调整,再慢慢进行。”
“陛下圣明!”
杨奇、周云逸等人齐齐表态。
杨奇和周云逸等人欢喜,崔博远等人却很失望。因为忙活了一番,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反而主战派又多了一个尚书。
因为,袁枚也是主战派。
皇帝吩咐道:“太子和李凡率领队伍返回,杨相负责去迎接。”
“臣遵命!”
杨奇意气风发的回答,再无昔日病恹恹的姿态,腰杆都挺拔了起来。
皇帝安排妥当,让所有人退下。
朝廷高层的变动,京城局势也有了变化。只是投降派一方没有掀起反对的浪潮,反而蛰伏了下来。
转眼到了六月二十九。
这一日,太子和李凡进入京城境内,朝着京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