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泪流满面后,忽然又愤怒起来,呼天抢地道:“宴儿是最聪明的孩子,学问好,人品好,心态好,不可能不中状元。”
亲随道:“主母,真的没中。”
柳氏却不相信,一把抓住亲随的手臂,死死掐着道:“你说,这是假消息。宴儿肯定高中状元,对不对?”
亲随再一次道:“老爷再三确认,确实是最后一名。”
柳氏彻底绝望,再也稳不住心态,双腿一软倒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她今天,是来奚落李凡的。
现在,成了李凡看她的笑话。
想到悲伤处,柳氏更加的难受,哭得伤心欲绝,硬生生哭得昏死了过去。
李凡看着这一幕,冷笑两声后关上门,往国子监衙门去。
从住宅去衙门有些远,走路需要两刻钟多一些。李凡可以乘坐马车,只是大多数时候都徒步,借此锻炼身体。
现如今,他的营养跟上,自身也在锻炼,身体的素质一天比一天好,再不像之前那般孱弱。
李凡进入国子监,有条不紊的做着事情。
国子监丞只是个小小的八品官,却掌握着惩戒士子的权利,遇到违法乱纪的士子,可以鞭笞,更能上奏朝廷革除违法乱纪的士子功名。
除此外,国子监丞还负责稽考勤惰、纠正过失。
这是典型的位卑权重。
李凡刚到国子监任职的时候没有表态,只是了解着情况。熟悉了国子监后,就没有再藏着掖着,犯错的士子第一次告诫,再犯就直接惩罚。
一旦第三次再犯,就逐出国子监。
李凡待人和气,和国子监的士子能谈心,能好好的说话。一旦遇到屡教不改的士子,直接就逐出国子监,雷霆手段令国子监的士子敬畏。
没办法,李凡的老师是礼部尚书。
太子几乎天天都来国子监找李凡,连太子都器重李凡,这样的背景下,李凡还待人和气,又不端着架子,只惩罚屡教不改的人,反而很多人愿意亲近。
短短时间,李凡就立足。
李凡处理着手中的政务,在下午的时候,听到国子监有人议论殿试的排名,说太子太傅司马益为首,认为殿试排名不公平。
除了司马益外,还有吏部左侍郎黄谦、户部尚书崔博远、工部尚书王泰吉,以及户部员外郎李虚等诸多的文官,联袂上了奏折,质疑殿试的榜单排行。
李宴、黄宏、崔征等参加科考的士子,以及范遥、胡安民等无数士子云集在皇宫外叩阕静坐,反对榜单排行,请皇帝重新排名。
有臣子上书反对,有士子敲响登闻鼓叩阕,事情彻底闹大了。
李凡听到消息,想着李宴倒数第一的排名,这事儿太子提过,因为李宴是投降派。
现如今,陛下想要主战,想要一扫之前的颓势。所以,才会借助殿试释放信息,所以这一次排名不在于殿试文章的好坏,在于各自的立场。
主战派,纷纷提拔。
投降派,纷纷打压。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皇帝选了主战派当状元,符合朝中主战派官员的心思。这一事情也捅了马蜂窝,投降派全都怒了。
李凡知道消息,反而有些担心老师周云逸。
老师是礼部尚书,又是主战派,皇帝有了明确的偏向,主战派和投降派争斗了起来,局面会很复杂。
李凡思考着这事儿,却也没办法,他连进士都不是,是个八品小官,无法左右局面。
也无法影响局势。
却在此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太子急匆匆来了。
李凡看到太子来了,顿时眼前一亮。他人微言轻,太子却有足够的影响力,足以影响皇帝的决策。
李凡问道:“太子怎么来了?”
太子连招呼都没打,一屁股坐下后,愤懑说道:“李凡,今天真是气死人了。”
李凡心中知道和叩阕有关,问道:“怎么了?”
太子一巴掌拍在案桌上,大怒道:“司马益老贼这个软骨头,纠集户部尚书、工部尚书等人,上书反对陛下对殿试的排名。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的士子却叩阕闹事。”
李凡点头道:“我也知道了这事儿。”
太子沉声道:“周朝和北蛮之间没有缓和的机会,周朝强大了,北蛮就弱了。”
“周朝弱,北蛮就强。”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不可能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的前提,是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北蛮才会乖巧。”
“这些投降派,一味地要求和,可是我们求和,不仅被瞧不起,还要赔款。”
太子咬着牙,怒道:“偏偏,这些人竟然不懂。”
李凡笑着摇头,回答道:“太子,他们不是不懂,实际上都很懂,只是觉得割地赔款不影响他们的利益。”
“赔款需要钱,国库的钱不够了,他们就建议征税。”
“摊派赋税,受苦的是百姓,骂名是陛下背着,他们依旧还是朝中的权贵。乃至于百姓日子艰难过不下去,他们背后的家族还能兼并土地,吸纳百姓。”
李凡说道:“他们能得到好处,同时也可以主持朝政,何乐而不为呢?”
太子仔细的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大怒道:“一群虫豸,用这样的人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说到这里,太子继续道:“不仅如此,还有人把这事儿捅到后宫。”
“虽说后宫不干政,皇祖母得了消息还是来了,让父皇不要走极端,说父皇应该照顾些其他人,不应该都提拔主战派。”
“父皇提拔了很多人才,原本心情很好,今天气得摔了碗,连中午饭都没吃。”
李凡想着皇帝,能亲自参加他的搬家宴,能每天抽空看他的小说,对他犹如长辈,是个挺好的皇帝和长辈。
李凡问道:“陛下打算怎么办?”
太子眼神变得锐利,强硬道:“父皇已经说了,绝对不会改变主意。即便他们搬出皇祖母,即便他们继续叩阕闹事,也不会改变。”
李凡眼神若有所思。
投降派的影响力很大,连皇太后都搬出来了。
皇太后是皇帝的亲娘,也从不过问政务,未必要投降。她一把年纪了,只想着太太平平和和气气的,不愿意见到混乱的局面。
老太太,只是不希望闹腾。
太子越说越愤怒,正色道:“李凡,你一向聪明,可有解决的办法?一定要处置司马益,要解决了这事儿,否则我咽不下这口恶气。”
李凡心中有了策略,笑着道:“的确有解决的办法。”
太子问道:“怎么解决?”
李凡回答道:“百官上书,士子叩阕,如果顺着他们的思路走,乃至于派人和他们辩论,是中了他们的计划。”
“他们要反对,任由他们反对,不必去管这些。一句话,他打他的,我打我的,陛下要破局,从其他方面入手即可。”
太子听得云遮雾绕的,不明白李凡说什么。
可是,父皇肯定懂。
太子一把拉着李凡的手,催促道:“走,跟我入宫去,你亲自向父皇说。”
李凡被太子拉着,跟着出了国子监往宫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