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王府回曹家,徒步需要些时间。可是对热恋的小情侣来说,边走边聊中,转眼就到了曹家,只觉得时间似水无法留住。
曹悦站在门口,俏生生道:“这些日子,你一直来回奔波,没时间专心备考。这期间,就不要考虑其他的事情了。”
李凡道:“我知道。”
李家的事情处理完,秦有德也被责令归家,和北蛮的谈判也结束。
暂时,朝中没有什么事情。
实际上投降派和主和派的风向,也跟着皇帝变化而变化。当皇帝不强硬时,投降派就多了,主和派就少。
当皇帝强硬起来,许多投降派会变成主战派,因为很多人本就是骑墙派,是跟着风向走的。
如今,可以专心备考。
和曹悦一番交谈,李凡离开曹家回了李家专心备考。
三国演义仍在继续写,隔段时间就交给文华楼。
太子倒是常客,几乎每天都要来李家,成了他不去东宫点卯,反倒是太子来他的家里点卯,说朝中的事情,看最新的三国演义文稿,聊练兵备战的事情。
这期间,对北蛮俘虏已经处理了。
虽说押回了三千余俘虏,可是北蛮方面方面没有派人赎人,也没有派人联络,完全没管俘虏。
朝廷把俘虏充做奴隶,全部送去挖矿了。
六月飞逝,进入七月。
天气愈发炎热,李凡安安稳稳的读书,为备考做准备。
在七月中旬,薛刚急匆匆进入书房,禀报道:“公子,有一则消息和李虚、李宴有关的。”
李凡问道:“什么消息?”
薛刚回答道:“李虚在流放途中,遇到贼匪袭击,人已经不知所踪,不知道是被贼匪掠走,还是被杀了,目前没有找到尸体。”
李凡若有所思,问道:“李宴呢?”
薛刚回答道:“李宴没有被处置,一直住在李家。今天一早,也有李家的下人来禀报,说李宴出去后不知所踪。”
李凡心中一动。
都没了!
太巧合了,太多的巧合就是有预谋的。
李凡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他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都不怕李虚父子。更何况现在越来越好,更加没什么惧怕的。
李凡沉声道:“安排人稍微关注下就是。”
薛刚道:“我知道了。”
李凡没把李虚父子的事儿放在心上,这一对没有血脉关系的父子即便在一起,李凡也没什么好怕的,他按部就班的准备着考试。
一低头,一抬头,转眼到了八月二日。
这是特许开恩科的时间。
太后的生辰在八月二十六,提前开恩科以庆贺生辰。
会试要考三场。
第一场考试,四书制艺题三道、五经题两道,试帖诗一首。第二场考试,考判、诏、诰、表等公文处理;第三场考经史策问,偏向务实的治理国策。
每一场都是三天,一场结束能回家短暂休息,然后到考场继续考。
一场考试的时间三天,看起来时间多,其实不算多。
四书五经的难度不一。
有的考题简单,有的考题难度很高。普通四书五经的考题是摘抄原句,让你来写一篇文章,阐述其中道理。
一旦难度拔高,就可能出现截搭题,将经文中不同的句、节和章等,或截上或截下或截上下而搭在一起。
李凡做好了准备,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八月二日,才过了丑时不久,李凡已经被喊醒了,要准备去考场贡院。
李凡的心态很平常,萱儿、王嬷嬷,以及薛刚和刘大富等人,反倒是一个个紧张无比。
实际上凌晨刚过不久,府上就亮灯。煮早饭的煮早饭,准备考篮的准备考篮,一个个如临大敌一样。
李凡正吃饭的时候,曹悦也来了。
曹悦俨然是女主人一样,有条不紊的为李凡检查考篮,检查笔墨纸砚,以及需要带上的物品。
曹悦检查了一遍后,看向李凡道:“凡哥哥,我请观察气象的人,观测了这几天的气象。”
“这几日有些闷热,且星象转为晦暗,可能有雨。”
“参考的举子去考试时,考棚有的能遮风挡雨。有的考棚却是漏雨,一旦遇到下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极容易打湿试卷。”
“试卷湿了,墨迹模糊,所有付出就白费。”
曹悦正色道:“所以,必须要带上毡布,我也已经带来了。虽然会接受检查,一开始麻烦些,进了考棚却能确保不会风吹雨打。”
李凡点头道:“听悦儿的。”
曹悦又继续嘱咐,给他准备了一些药丸,或是提神醒脑的,或是感染风寒的,或是补身体的,各种小药丸都有。
李凡听着曹悦的话,心中更是感动。
考试是脑力活,可是撑过考试是体力活。
一连三场,而且一场三天的考试,在一个小棚里面不能外出,乃至于上茅房还要被盖个红戳,很多人尽量不去上茅房,避免受影响。
恰是如此,许多人都在考棚中吃喝拉撒。
这是极大的考验。
李凡吃了早饭一切收拾妥当,就乘坐马车往贡院去。
会试参考的人极多,凡是举子都可以参加。有当年通过乡试,正巧可以参考的举子,也有往年没考中的举子,还有特许参考的人。
每次会试考试,都是数千人。
这一次特许开恩科,不似往常那样正常考试,许多人没有准备。恰是如此,特许开恩科的诏书下达,偏远地区的人来不及也觉得折腾考不上,就有些人没有参加。
饶是如此,也有三千多人参考。
在李凡乘坐马车抵达时,贡院考场外的街道已经是密密麻麻的人头,到处都是送考和参考的人。
车马在街道上,无法通行。
李凡下了马车,挥手和曹悦告别,在薛刚的带路下来到考场外。
恩科在八月,天气还算好的。
正常会试的时间是二月初二龙抬头,那时候春寒料峭,寒冷的天气让许多士子难受,因为衣裳不能有夹层,衣裳也单薄,考试很难。
现在八月初,天气开始凉爽。既没有二三月的春寒料峭,也没有六七月的酷热,多了丝凉意。
李凡从薛刚的手中接过考篮,此时贡院的龙门大开。
京城的贡院都是砖墙瓦顶,坐北朝南,门外还有着一座座牌坊,很是大气。
留下薛刚在龙门外,他拎着考篮进入龙门,接受专门的衙役搜检,确保没有夹带作弊。
搜检结束,李凡领了号房牌子,一路来到属于他的号房。
眼前的号房,狭窄逼仄,破旧无比。
站在号房里往上看,还有个明显既漏风又漏雨的洞。他暗自庆幸有曹悦在,给他准备了遮风挡雨的毡布。
家有贤妻啊!
趁着考生还在陆续进入考号,还没到开考时间,李凡拿出毡布盖在号房上。多亏他身高够,身强力壮,否则单是忙这事儿就麻烦。
李凡忙碌的时候,周围许多士子看过来,看李凡的眼神很是古怪。
有看笑话的。
更有觉得李凡多此一举。
昨天是艳阳天,虽然现在还是清晨,天上也有月亮,丝毫没有下雨的样子,李凡却如此麻烦,实在是杞人忧天。
李凡没管周围的目光,盖好了毡布,又清理了桌椅凳子的灰尘,把笔墨纸砚摆放好,以及带来的水壶、药丸等都分门别类,连号房的恭桶也摆放一番。
一切完毕,李凡坐下来静心一会儿,考生全部就位,开始发放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