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你麾下,有能人啊
鹿鸣野2025-10-29 10:252,126

“此诗……此诗……”李建安的嘴唇哆嗦着,竟是一时想不出任何词语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

  他只能反复地念叨着:“好诗!好字!好气魄!”

  一旁的王中贤,也是看得目瞪口呆,心神俱裂。他知道楚峰有才,却万万没想到,楚峰的才华,竟已恐怖到了如此地步!

  许久,李建安才从那巨大的震撼中回过神来。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卷《侠客行》卷起,递还给曾夫子,眼神中的情绪,已经从最初的审视和怀疑,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惊叹与复杂。

  他的目光,重新落在了曾夫子的身上。

  这一次,他看的,不再是这个乡野夫子的学问,而是他这个人。

  他看着曾夫子那虽然穿着粗布长衫,却依旧挺得笔直的脊梁。

  看着他那虽然布满皱纹,却沉稳从容的脸。

  看着他刚才在介绍楚峰作品时,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诗词书法了然于胸的渊博。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李建安的脑海。

  他忽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了然,一丝探究。

  “能教出如此妖孽的学生,想来,先生本人,也绝非池中之物吧。”

  他伸出手,指了指书案上,曾夫子自己批注过的一本经义。那上面的字迹,虽然内敛平和,却自有一股端正方严、法度森然的气度,绝非寻常乡野村夫所能拥有。

  “曾先生这一手馆阁体,写得炉火纯青,风骨已成。若本官没有猜错,先生当年,在京城翰林院,恐怕也非无名之辈吧?”

  曾夫子闻言,只是淡然一笑,他接过那卷《侠客行》,珍而重之地将其重新放回书箱。

  他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抬起头,望着窗外那片湛蓝的天空,悠悠地说道:

  “京城的风太大,吹得人心慌。倒不如这乡野之间,听听孩子们的读书声,来得安稳。”

  曾夫子那一句“京城的风太大,吹得人心慌”,如同一片轻飘飘的落叶,坠入李建安心中那片早已翻起惊涛骇浪的湖面,却瞬间让所有的波澜都平息了下来。

  他懂了。

  他彻底懂了。

  眼前这个甘于在乡野之间教书育人的前朝探花,不是没有抱负,而是看透了官场的本质。他不是失败者,而是一个主动选择退出的智者。

  而楚峰,那个年仅六岁的妖孽,正是这位智者最得意的作品,甚至,是一个连智者本人都无法完全掌控的,正在疯狂生长的奇迹!

  一个隐于市,一个初露锋芒。

  这安平县,这清河村,哪里是什么穷乡僻壤,这分明是一处卧虎藏龙之地!

  李建安的目光,在曾夫子那张平静的脸上停留了许久,又转向那幅杀气腾腾的《侠客行》,最后,他的视线仿佛穿透了墙壁,落在了那个已经走远的,小小的身影上。

  他缓缓地,郑重地,对着曾夫子躬身一揖。

  这一拜,拜的不是前朝探花,也不是乡野夫子。

  拜的是那份甘于寂寞的风骨,拜的是那份点化顽石的功德。

  “先生高义,建安受教了。”李建安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发自内心的谦恭。

  曾夫子坦然受了这一礼,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大人言重了。草民只愿这世间的璞玉,莫再被俗世的泥沙所玷污。”

  李建安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没有再多说一句话,转身便走出了书房,走出了学堂。

  当他再次站在县令王中贤面前时,那股子来自州府大员的威压,已经荡然无存。他拍了拍王中贤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意味深长:“王县令,你很好。”

  王中贤受宠若惊,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只能连连拱手:“下官……下官不敢当……”

  “你麾下,有能人啊。”李建安又补了一句,那眼神,却瞟向了学堂的方向,“此乃安平县之幸,亦是南燕州之幸。好生护着,莫要让他走了歪路,更不要让他……受了委屈。”

  王中贤心中剧震,他知道李建安说的是谁。他立刻挺直了腰杆,斩钉截铁地回道:“大人放心!下官以项上人头担保,只要我王中贤在安平县一日,便绝不容任何人,伤及楚先生分毫!”

  “好。”

  李建安再不多言,翻身上马,带着那队来时气势汹汹,去时却沉默肃穆的卫队,绝尘而去。

  回州府的路上,李建安一言不发,只是将自己关在马车里。

  他的脑海中,反复回荡着那几句石破天惊的言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风,可以决定草俯仰的方向。但水,却能决定舟的存亡!”

  “治国安民之道,教化为表,民心为本!”

  这些话,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刻刀,将他过去几十年对儒家经义的认知,雕刻出了一个全新的、更加深刻的模样。

  他甚至不敢想象,若是这番言论传到京城,传入那位乾纲独断的皇帝耳中,将会掀起何等恐怖的滔天巨浪!

  是福?是祸?

  他不知道。

  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

  回到州府的当晚,李建安便将自己关进了书房,彻夜未眠。

  他摒退了所有下人,亲自研墨,铺开了一张雪白的奏章宣纸。

  他提笔,写的却不是他惯用的馆阁体,而是带着几分模仿的,锋芒毕露的瘦金体!

  他要让那位高高在上的按察使大人,在看到这份奏章的第一眼,就感受到那股来自安平县的,与众不同的“风”!

  奏章之上,他笔走龙蛇,字字泣血。

  他先是痛斥安平县商贾赵昌明,狼子野心,构陷忠良。将赵家如何威逼利诱地痞二癞子,如何自导自演苦肉计,如何意图通过诬告县令来达到自己垄断连枷、操控民生的卑劣目的,写得淋漓尽致,罪证确凿!

  其罪名,已非简单的官商勾结,而是“囤积居奇,扰乱农事,诬告朝廷命官,意图祸乱一县之根基”!

  紧接着,他笔锋一转,开始盛赞县令王中贤。

  称其“勤政爱民,心系苍生”,面对构陷,不乱阵脚;面对流言,以阳谋破之。更是赞扬他设立“质检司”,将惠民之器纳入官府监管,既保质量,又充府库,是为“良政典范”!

  而奏章的最后,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他用尽了毕生所学,以最凝练,也最震撼的笔墨,写下了那个名字——楚峰。

继续阅读:第77章 赵家的全面落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六岁魔童闯科举,逆天改命镇朝堂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