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笔走龙蛇震考官
鹿鸣野2025-10-29 10:252,051

一位身穿官服的主考官,在两名侍卫的护卫下,走上高台,面容严肃,目光如电,扫过全场。

  “肃静!”

  他洪亮的声音响彻考场,压下了所有的窃窃私语。

  “本科童生试,第一场,策论!”

  “考题——”主考官顿了顿,缓缓展开手中的卷轴,一字一顿地念道:

  “论——无——用——之——用!”

  题目一出,整个考场,瞬间如同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的池塘,炸开了锅。

  “什么?无用之用?”

  “这……这题目出自何典?如何破题?”

  “完了,完了……这可如何下笔啊……”

  哀嚎声此起彼伏。大部分考生当场就懵了,他们准备的都是圣人文章、经义策论,哪里想过会考这等出自《庄子》、看似虚无缥缈的题目?一个个抓耳挠腮,面如死灰,只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

  而另一头的赵瑜,在听到题目的一瞬间,脸上那得意的神色,几乎再也无法掩饰。

  他爹花重金请来的县学名师,前几日押题时,正巧就讲过一篇类似的文章!

  赵瑜的嘴角咧开一个大大的弧度,他瞥了一眼不远处的楚峰,眼神里充满了快意与怜悯。他几乎已经能想象到,那个乡下来的泥腿子,此刻定是方寸大乱,不知所措。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楚峰身上时,脸上的笑容,却猛地僵住了。

  只见楚峰靠在号舍的墙壁上,脸上非但没有半分慌乱,反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仿佛在看一场闹剧的浅笑。

  他没有急着去拿笔,只是好整以暇地看着周围那些如丧考妣的考生,又看了看远处那个得意忘形的赵瑜。

  直到考场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纸张的摩擦声和压抑的叹息声时,他才慢条斯理地站起身,走到自己的小案前。

  他拿起墨锭,不疾不徐地在砚台里画着圈。

  “沙沙……沙沙……”

  那均匀而平稳的研墨声,在这寂静又焦躁的考场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奇异魔力。

  赵瑜死死地盯着他,不明白这小子为何还能如此镇定。装模作样!一定是装模作样!

  楚峰将墨研好,提起那支曾夫子所赠的紫毫狼峰,饱蘸墨汁。

  笔尖悬于雪白的卷纸之上,蓄势待发。

  无用之用?

  这道题,对那些皓首穷经的腐儒来说,或许是天堑。

  但对他这个来自后世,深知“无用”的哲学、艺术、思想,才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行真正动力的人来说……

  这简直就是一道送分题。

  他拿起那支曾夫子所赠的紫毫狼峰,饱蘸浓墨,在那张雪白的卷纸上,悬腕,落笔。

  赵瑜奋笔疾书,笔走龙蛇,嘴角那抹自得的笑意几乎要咧到耳根。他将名师所授的那篇范文,稍加修改,便洋洋洒洒地铺满了半张卷纸。开篇引《庄子·逍遥游》,论证北冥之鲲、南冥之鹏,其大不知几千里,看似无用,实则有待而飞,方显其大用。辞藻华丽,引经据典,端的是一篇工整的八股文章。

  他偶尔抬眼,瞥向不远处的楚峰,只见那小子依旧不紧不慢,像是在纸上描花,心中愈发不屑。

  乡巴佬终归是乡巴佬,偶尔卖弄虚浮的文采惹人惊艳罢了,懂什么《庄子》?怕是连题目都看不懂,在这里装腔作势!

  他心中冷笑,下笔更快,已然预见到了自己夺得案首,而楚峰名落孙山的快意场景。

  考场中,一名身穿青色教谕官服的老者,正背着手,在号舍间缓缓踱步。

  此人正是安平县县学的孙教谕,孙思邈。他年近五旬,面容清癯,眼神锐利,两道法令纹深深刻在嘴角,透着一股不近人情的严厉。

  孙教谕在县学里是出了名的“铁面”,最是厌恶那些辞藻浮华、言之无物的文章,更看不上靠着家世捐监入场的富家子弟。

  他一路行来,眉头越皱越紧。

  满场的文章,十之八九都在引述《庄子》原文,翻来覆去地讲些“栎社树”、“支离疏”的典故,空洞乏味,千人一面,看得他几欲作呕。

  当他走到赵瑜的号舍外,只随意扫了一眼,便冷哼一声,眼中闪过浓浓的厌弃。

  又是一个卖弄学识的书虫,将圣贤文章当成了炫技的工具,满纸机巧,毫无风骨!

  他摇着头,继续往前走,心中已对本科考生失望透顶。

  就在这时,一抹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字迹,像一道凌厉的剑光,猛地刺入他的眼帘。

  那是在一个角落的号舍里,一个身形格外瘦小的考生。

  孙教邈本以为是哪家大人胡闹,将不懂事的孩童也送了进来。可当他看清那卷面上的字时,整个人如遭雷击,脚步瞬间凝固。

  那不是馆阁体的工整,也非颜筋柳骨的雄浑。

  那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字体!

  笔画瘦硬,铁画银钩,锋芒毕露,每一个转折都带着一股斩钉截铁的决绝,每一个撇捺都透着一股傲然于世的风骨。字里行间,仿佛能看到一位绝世的君王,正凭栏远眺,指点江山!

  “这……这是何等风骨!”孙教谕的心神被这惊世骇俗的书法彻底攫住,他下意识地往前凑了凑,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本以为,有这等书法,文章内容必然也是惊世骇俗。可当他看清那开篇的几行字时,却又是一愣。

  没有引经据典,没有高谈阔论。

  那文章的开头,平淡得就像在说一件乡间最寻常不过的琐事。

  “论无用之用:道旁野草,人皆恶之,以为无用。然春生护堤,夏长固土,秋枯为薪,冬腐沃田。无用乎?实有大用也。”

  短短几句,平铺直叙,却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了孙思邈的心坎上!

  他一辈子都在钻研经义,讲究破题要精、立意要宏。可眼前这篇文章,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最卑微、最“无用”的野草破题,却在一句话之内,点明了它四季轮回中的“大用”!

  这哪里是文章!这分明是对“道法自然”最质朴、也最深刻的阐释!

  孙思邈那颗早已古井无波的心,此刻竟“怦怦”狂跳起来。他强压下心中的激荡,继续往下看。

继续阅读:第57章 妖孽文章,红点为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六岁魔童闯科举,逆天改命镇朝堂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