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乐城归心
樱幕秧2021-07-11 14:512,167

  将欧洲尸体抛入乐城后的第二天,程远志留下两千余人后,照例派人攻城。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程远志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派去城内探听情况的黄巾也都是有去无回。

  后来营中的众人也都染了怪病,起先是患病只有身上涨了密密麻麻麻麻的黑斑,后来黑斑越来越多,直到在痛苦中死去。

  “看来,一切的罪魁就是那个异族人,他现在何处?”

  听完眼前黄巾小头目的叙述,杨启敏锐的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那名异族人,随即开口询问。

  “那名异族与程远志交谈完便连夜离去,小人也不知他的去向。”

  “看来,只有明天到城里一探究竟之后,才能弄清楚来龙去脉了。”

  杨启摇摇头,将黄巾小头目打发下去,转头看向忧心忡忡的孙飞燕。

  “飞燕姐姐莫要担心,一切有我在呢。”

  “嗯,我相信你。”

  孙飞燕轻轻点头,心中感慨万千。

  记得与杨启初识之时,他还之时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这数月之间,竟成长如此之快,也许自己真没看错,此人将来真能帮自己完成那个不可能完成使命。

  第二天一早,沮授便率领主力在乐城外扎营,与杨启兵合一处。

  “主公,现下一切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进城。”

  “好,进城!”

  杨启一声令下,五千名精心准备全副武装的士卒分批次进入乐城。

  一路走来,杨启是触目惊心。

  乐城街道,遍地是乐城守军和黄巾兵的尸体,他们或被刀剑所杀,或死于疫症。

  有的是厮斗中犯了病,死前还做战斗状,偌大个乐城,简直成了人间地狱。

  杨启等人一路沿途收拾街道的尸体,时间不大便来到了乐城府衙。

  只见乐城府衙大门紧闭,门口斜躺着一根撞门用的横木,周围倒着几百名黄巾兵,有的在痛哭呻吟,有的早已死去。

  “嗯?难道乐城府衙没有被攻破?”

  杨启抓紧命人将躺在地上的黄巾兵处理,已经断气的运往城外焚烧,没断气的则服用黄天赐生符后看管起来。

  “府衙内可有人,大汉都尉杨启再此,还请开门。”

  一连喊了三遍,皆没有人应答。

  “主公,如今形式也不用顾及礼数了,破门吧。”

  沮授上前,拉住情绪有些激动的杨启,命手下士卒破门。

  “轰!”

  只片刻间,大门轰然倒塌,一众士卒鱼贯而入。

  “保家卫国,驱逐黄巾,杀!”

  随着一阵虚弱的声音传来,一个魁梧的身躯出现在大家面前,此人正是高览。

  此时的高览佝偻着身躯,脸上尽是黢黑的黑斑,手中的战斧摇摇晃晃,仿佛一阵风就能给吹倒下。

  “高览将军,我是杨启,我引援军回来了。”

  “文豪,你回来了……”

  只凭一口气强撑着的高览在也支撑不住,一头栽倒下去。

  “快快,送高将军出城安置!”

  沮授心思敏捷,当即下令让人带高览出城。

  “如今城内危机重重,还需尽快处置。”

  见高览没有性命之虞,杨启也顾不得感慨,命令手下加紧动作。

  虽然手下的五千士兵都是精锐,奈何城内患病之人太多了,还要分出一部分人手去看管黄巾兵,进度不是很快。

  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守城士兵与百姓服用符水后痊愈。

  他们痊愈后,庆幸自己活命之余,也都自发加入,帮忙清理乐城,速度陡然加快。

  乐城内,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城外,焚烧尸体的巨坑也一直没有间断……

  “再有半日,城内便能清理完毕,高览代城内百姓谢主公再造之恩,愿为主公赴汤蹈火,以效犬马之劳。”

  高览跪在杨启面前,言辞诚恳,中气十足。

  高览身体底子好,服用符水仅半个时辰便清醒过来,问清眼前形式后,不顾初愈的身体便加入到清理乐城的大军之中。

  如今,自杨启进城已半月有余,城内已基本处理完毕,只要有一息尚存,不管是守城士兵还是当地百姓,亦或是原来的黄巾兵,都对杨启是感恩戴德。

  “高览将军快快请起,如今黄巾猖獗,天下不平,还将军不吝才能,与启共平乱世。”

  “谨遵主公教诲。”

  高览起身,对杨启深施一礼,眼中敬佩之情无以复加。

  当初乐城被困,自己情急之下将乐城死囚放出,真是个明智的选择,不但解了乐城之危还寻得明主。

  谁在说我高览是个只知拼杀的莽夫,我就跟他急眼。

  “元伯将军既已寻得明主,日后当与授尽心辅佐主公,以图大事。”

  “览定档尽心竭力。”

  高览自元伯,是乐城本地人,现任乐城县尉,向来以高义著称,在乐城的威望极高。

  “如今乐城已定,主公可四方出兵清缴流窜黄巾,如今河间境内剩余黄巾不多,太平盛世指日可待。”

  高览双手抱拳施礼,向杨启进谏。

  这段时间,斥卫也已经将河间境内的情况探明。

  除乐城外,弓高、成平二县境内也有黑死病的出现,但都不严重,已被控制,其他府县并没有出县黑死病的踪迹。

  而境内只有零星的几股四处流窜,不成气候,程远志与冀州的黄巾主力则是去向不明。

  眼见形式一片大好,乐城百姓与军中将官皆都欢欣鼓舞,天下太平指日可期了。

  “现下主公仅有军职在身,在河间境内行事颇有不便,当设法请一太守之职,方为上策。”

  听完沮授所说,杨启暗自点头。

  不愧是原来袁绍帐下第一谋士,果然是有远见。

  他可是清楚的知道,黄巾叛乱只是乱世的开始,想要在乱世立足,必须要有一方属于的自己的势力,自己的地盘。

  现在自己在河间境内已然有了一定的威望,但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自己确实需要一个太守的头衔。

  否则将来空降个太守下来,自己还真是左右为难。

  “先生所言甚是,但启年幼,只怕这太守的职位不好请吧。”

  “主公无需多虑,此次平定河间,战功显赫,在有朱儁将军提携,只需适时往洛阳走动走动,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杨启点点头,沮授说的很有道理。

  东汉时期,人们对出身和名声很是看中,如今自己两样都占,想取个职位,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报!”

  正在众人议论之时,一名斥卫飞也似地闯进县衙,大声禀报。

  “启禀都尉,刘关张兄弟求见。”

继续阅读:第四十二章 祸根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诡道三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