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成轩怒吼一声把法官吓了一大跳,不但严厉地训斥这种无视法庭秩序的行为,还要求他认真回答郑艺的问题。那所谓的欠款一看就是临时造假签出来的,哪有可能想得到会被抓着小辫子追根究底?就连最基本的抵押登记都没有想到,又怎么可能想到现金结算还是银行流水这些细节问题?
所以回答的磕磕巴巴、根本无法自圆其说简直天经地义……
由于郑艺在庭审中还提出冯成轩其他财产线索,法院需要进一步调查确认,只能择日再次开庭。
出法庭后,袁捷为表示感激,非要请郑艺吃饭。想到她家里还有个病重的父亲需要钱医治,郑艺无论如何也无法心安理得的接受。
其实有时候客户非要请吃饭,郑艺很多情况下会答应。这一点看似与她的性格极度不符,却是多年前从父亲的一个同事那里受到的启发。
郑艺小的时候常常去父亲工作的法院玩,与法院所有庭年长的工作人员都很熟。即使过去很多年,再去父亲生前工作的法院开庭,还能常常看见奋斗在司法一线的叔叔阿姨。
父亲有位挚友,是法院执行庭的法官。郑艺常常跟着父亲去单位食堂吃饭,十有八九都和那位执行庭叔叔一起。
郑艺小的时候话就不是很多,常常沉默地坐在旁边,听两个大人聊天聊地聊案子。有一次那位叔叔聊起的一个案子,让郑艺心里难受了好几天,并一直记到现在。
那是一对从乡下过来的老夫妻,在建筑工地打工,却因为黑心的包工头拖欠民工工资,不得已艰难地走上法律维权的道路。但是很多人都清楚,官司打赢了不代表钱一定能要回来,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老赖”。那对老夫妻也不例外,即使拿到了法院胜诉判决,还是不得已跟着执行庭法官四处奔波查询黑心老板的财产线索,为了那一万多块钱,几个人顶着近四十度的大太阳不停辗转各处……
中午吃饭的时候,那对老夫妻非要请法官下馆子,说他为了自己的案子实在辛苦。法官看着他们黝黑苍老的面孔、晒到蜕皮的颧骨、还打着补丁的牛仔裤和快要脱胶的鞋底,哪能吃下他们的饭?可是俩夫妻实在执拗,拖着拽着他进了一家小饭馆,点了四菜一汤。
这一餐一百多块钱,说实话并不算贵。可结账时看着老婆婆颤巍巍的双手艰难地从怀里摸出一个包裹严实的塑料袋,解开两道结才从里面掏出皱皱巴巴好几张五块十块钱和一堆硬币时,法官的心高高的揪起来了……
“那是我吃过最难受的一顿饭,不是因为厌恶,也不是因为愧疚。我知道只有我吃了那顿饭他们老两口才会放心,才会相信我一定会尽力帮他们……我难受的是,即使我倾尽全力,也不一定帮他们要回那笔钱……唉,执行难执行难,难于上青天啊!”
工作以后,郑艺慢慢明白了那位执行法官当年的心情,因为她最后也没有拗得过袁捷,还是跟她出去吃了饭。只不过结账的时候多长了个心眼,抢先一步付了钱。
面对袁捷窘迫又不好意思的眼神,郑艺淡淡的安慰她:“等我帮你把钱要过来,你再请我吃顿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