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的很慢,萧晗等的十分心急,恨不得自己上了朝堂去听。
好在傍晚的时候终于又有消息传来,说那李天师因为欺君之罪,已经被立即斩首了。
李天师被斩首,那说明司韶的困境已经尽数借了,即便是皇帝暂时没有怪罪太子和皇后,这件事对于司韶来说也算是拿住了太子和皇后的一个短处。
再说司韶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总不至于最后只是能自保,总要让太子和皇后也付出代价才是。
萧晗想着,心里总算是安定了许多。
这件事一时之间也是急不来的,只是今天算是一个开头,总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以后的事情才能顺利。
晚上司韶依旧过来了,萧晗也没有再碎碎念,两人都好像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萧晗在芜院等着,而司韶肯定会来。
只不过与往常不同的是加入了一个南宫慕谦,三人相处的还算是和谐。反正三个人都是嘴上不饶人的,斗一番嘴反倒像是放松了。
他们这边的事情进行的顺利,那太子那边自然就不顺利了。
太子府中的幕僚都被太子骂了一个狗血淋头,可惜没有一个人出的主意是能用的。最后太子将所有人都赶出了大厅,只留下了萧扬一个。
萧扬的年纪虽然小,可是屡出计策,今年春闱时考过进士科,虽然没有中,但是太子太傅看过了萧扬的文章,说只要稍稍再用功一些,中举指日可待。
这段时间太子太傅一直对萧扬的文章有所指点,想来今年的科举萧扬很有希望上榜。
即便是不上榜,太子也打算将萧扬推出去,壮大自己的势力。到时候萧扬又可以帮他壮大在朝堂上的势力,又可以帮他出谋划策,岂不是一举两得?
所以太子对萧扬是抱以厚望。
“对这件事,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太子咬重了‘不一样’三个字。
萧扬垂眸沉思了一会儿,但是没有想太久,说道:“此事的重点其实不在齐王殿**上,而是在陛**上。只要陛下相信殿下和娘娘,那殿下和娘娘一定会没事的。”
“我还不知道这件事要父皇相信吗?”很明显司程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可是司韶弄出了那么多的人,父皇怎么还会相信我们?都是你,找了一个这么不靠谱的道士。”
“殿下息怒,都是属下的错。”对道士这件事,萧扬没有太多可以辩解的。当时事情紧急,这是他能找到最合适的人了。
当时他们想的只要给司韶和先皇后扣上不详的帽子,将司韶赶出了京城,再顶尖的刺客,一定要将司韶赶尽杀绝。之后再把道士暗中除掉灭口,这件事就完美了。
可是没有想到刺杀会不成功,反而让他们惹上一身腥。而且他们也没有料到司韶会回来的这么快,没有来得及把这个道士处理掉。
所以就让事情变成了现在这样。
但太子可以因为这件事的失败发脾气,萧扬却不可以,还要承受着太子的宣泄,安抚道:“殿下放心,陛下没有在朝堂上怪罪您,您也已经向齐王认了错,那齐王就不能拿着这件事再来攻击殿下,毕竟殿下也是被人蒙骗的。”
这些话太子并不想听:“说来说去就是这些,本宫问的是怎么狠狠的给司韶一击,让他永远都爬不起来!”
萧扬按捺着,缓缓劝道:“殿下,此事不能着急,越是着急越容易出错。依属下看来,还是度过目前的危机才是重中之重,以后的事情可以以后再情筹谋。”
司程的心里虽然还是郁闷,但也知道萧扬的话有道理,只能强压着怒气,问道:“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度过?民间已经有传言说云华郡和雪灾和豫州的水灾都是因为本宫和母后,父皇也让太常寺去观测天象。”
“属下以为豫州的水灾不是这么容易退去的,殿下去到豫州的时候豫州的大雨明明有所缓和,可是现在又有了反复的趋势。并且现在才是十一月,往年云华郡的雪能下到一月之后。殿下不如就让太常寺去测算,即便是最后的结果暂时不利于殿下和娘娘,等过个十天半个月的,云华郡和豫州的天灾还没有所缓和,那太常寺的言论也就不攻自破了。”萧扬道。
太子皱眉认真思索起来,可是心中还是不太确定,看着萧扬问:“你确定短时间内天灾不会退去吗?要是退去了的话,岂不是坐实了本宫和母后不详?”
萧扬在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殿下也可学一学齐王,现在先暂时退一步,就说去大佛寺为国念经祈福。那天灾总会停的,那到时候这都是殿下和娘娘的功德。”
太子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对萧扬的主意他已经认可了一半,只是对司韶还是满腔的不忿:“那司韶呢?难道本宫这次就只能吃他的亏了?”
“殿下稍安勿躁,只要殿下还是储君,娘娘依旧是中宫皇后,咱们的根基就还在。那司韶只是区区王爷,殿下想要收拾他,何愁没有机会。”萧扬劝道。“咱们知道此次的事情齐王针对殿下的,等到殿下度过此关,之后找到证据揭穿这件事,那殿下今日所受的委屈的,就可以加倍还给齐王。”
太子想一想这话的确有道理,那么多人说的那么多话,也只有萧扬说的这些中听中用一些。目前也只能这么办了。
萧扬见太子的神色已经缓和,便试探着对太子道:“殿下可知道,伊川城城主的公子进京了。”
“什么,你是说南宫空青的公子进京了?”太子惊得坐了起来。
萧扬微微一笑,点头道:“前两日随着属下的二姐一起回京的,如今就住在家父的府上。”
太子记得萧扬说过萧晗与司韶走的近,那南宫慕谦是和萧晗一同进宫的,岂不就是与司韶一同进宫的,且这次司韶就是在南宫府上修养的……
太子越想越觉得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