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秦泽的询问,郑乾淡淡一笑,仿佛已经不知听多少人问过同样的问题。
“秦大人,老朽这房子虽然破旧了一些,但可都是雅舍啊!”
说着郑乾指了指木头房上刻的牌匾。
秦泽顺着郑乾手指的方向看去。
“雅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郑老之风骨,晚辈敬佩!”
在郑乾面前,秦泽并没有以知县的身份自居,而是以读书人以晚辈的身份自立。
“老朽可配不上秦大人这句话,只是想在这最后的时间,再为清丰县的百姓们做一点事。”
郑乾淡然道。
随着秦泽与郑乾两人往里,一道道响亮的读书声传入秦泽的耳中。
看着读书声似乎是从眼前的一间木房中传出,秦泽转而看向郑乾。
“郑老,这是?”
“秦大人随我看看不就知道了?”
闻言,秦泽跟着郑乾走到了木屋前。
透过窗户,秦泽一眼就看到了木屋里有八 九个孩童正坐在座位上专心的读书。
讲台上郑乾的得意弟子薛文杰正带领着台下的学生诵读课文。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台下学生跟着读道。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看着眼前一派祥和的景象,秦泽有些不解。
“郑老,我记得城里不是有学堂吗,为什么还要薛公子在这里教这些孩童?”
听到秦泽的询问,郑乾望着里面的孩童不由的轻叹了一声。
“这些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家里连吃饱饭都很困难,又哪里有多余的钱送他们去学堂上学呢?”
“我看里面也有好几个约八 九岁的孩童,难道他们家里不用让他们干活?”
得知眼前这些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秦泽继续问道。
要知道武朝不同于秦泽生活的时代,在武朝但凡到了六七岁,基本上都要帮着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按理来说这些要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不会让他们来这里读书了。
因为读书是脱离生产的活动,而在武朝,绝大多数的家庭不生产就会面临没米下锅的窘境!
面对秦泽的不解,郑乾摸了摸胡须。
“这些家伙儿都还小,在家里其实也干不了太多的活。”
“在我这里我不仅教他们读书,而且还供他们一日两顿饭食。”
“所以他们的家长便都同意让孩子在我这里学习读书了!”
听到郑乾不仅免费教孩子们读书,甚至还自费供给这些孩子的饭食。
秦泽被震动了!
自从三年前到了这个世界,秦泽见了太多的人。
不论是表面伪善,背地阴狠,还是表面就很尖酸之人。
这些秦泽都见了很多!
可像眼前的郑乾这样,明明有大好的生活却不愿去享受。
反而还将自己那点微薄的薪水都拿出来接济附近的孩童,教他们读书识字。
这样的人秦泽第一次见到!
感受到郑乾高尚的人格,秦泽郑重的对着前者弯腰行了一礼!
“郑老高风亮节,仁德厚爱,请受晚辈一拜!”
这一拜,秦泽真心实意!
看到秦泽突然向自己行礼,郑乾有些意外。
“秦大人,万万不可!”
“论官职,秦大人在老朽之上。论学识,老朽望秦大人之项背都难。”
“所谓达者为师,按理应当是老朽向秦大人行礼才是!”
“郑老,我敬你不为身份也不为学识,只为你的仁爱之心!”
“如果武朝能有一半的权贵有郑老这样的仁爱之心,那或许会是另一番情景吧。”
秦泽忍不住感叹道。
虽然秦泽感叹,但他也知道他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甚至可以说是幼稚的。
毕竟人性就是自私的,能克服自私,是违背人性的。
因为能违背自己的天性,所以像郑乾这样的人才显得稀有!
从木屋离开,郑乾将秦泽带到了他居住的屋子。
进了屋子,一眼望去几乎没有什么摆设,更不要说有什么值钱之物。
“秦大人,请坐。”
招呼秦泽坐下后,郑乾替秦泽倒了一杯茶。
“秦大人,老朽这里没有什么名贵的茶,只有一些乡邻送的茶叶,秦大人还请将就将就。”
听到郑乾的话,秦泽将面前的茶一饮而尽。
秦泽在京城相府里不知喝过多少好茶,就连秦无道珍藏的名茶秦泽都偷喝了不少。
可不知为何,秦泽却觉得眼前这杯平平无奇的茶格外的有味道。
“入口苦涩,久而回甘,香入心间!”
“郑老,这茶真的是乡邻所赠?”
秦泽知道郑乾口中的乡邻大多是些穷苦人家。
或许是看郑乾平日里不仅教他们家的孩子读书,而且还供应饭食。
所以便将自家种的茶赠了一些给郑乾。
但偏偏是这寻常普通的茶,让秦泽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奇妙之感!
茶入口,唇齿留香,回味悠远!
看到秦泽似乎很是享受,郑乾淡淡一笑。
“真是乡邻自家所种的茶树,采摘时送了一些给老朽。”
“秦大人如果喜欢的话,老朽这里还剩一些,就送给秦大人了!”
看到郑乾起身要去拿茶,秦泽连忙劝阻。
“郑老不必了!”
“想我今日饮茶会有如此之感,大约也是在郑老这里有所感悟。”
“这样的茶,换个地方或许就喝不出这样的味道了。”
“郑老还是留着吧,等他日我再来,再来向郑老讨两杯喝!”
秦泽明白这茶喝起来不同完全是因为他此时的心境。
换个时间换个地点,心境不同,即便喝下的茶一样,味道也不会相同!
听到秦泽的话,郑乾点了点头。
“好,就依秦大人所言。”
……
秦泽与郑乾两人坐而论道,从天南聊到海北,不知聊了多久。
忽然郑乾看向秦泽,神情一肃。
“秦大人,老朽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你说我们这天下千万读书人,这一辈子都花在了读书上,到最后真的有什么意义吗?”
听到郑乾的询问,秦泽沉吟了片刻。
数秒后,秦泽坚定的看向郑乾。
“有用!”
“《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古人给出的答案,而我的回答是读书人应当记住四为!”
“何为四为?”
郑乾疑惑的问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