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青州,历史悠久。青州的郡县是换了一个又一个,青州据说是当时最小的一个州。古代九大州,一洲一神鼎。其实不是每个州都是神鼎的,除开一些州镇有神鼎外。其他的都没有。
青州,是一个历史名城。相传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在远古时为东夷之地,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
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称“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现代则指中国山东省的一座县级市——青州市。
青州得名甚早,禹贡中就有记载:“海岱惟青州”。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这是山东作为朝代首都的地方之一。后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
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筑东阳城南郭,即南阳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隋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宋为京东东路路治。金为山东东路益都总管府治。元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明清时期,为青州府治。民国时期为益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昌潍地区(今潍坊市)管辖,1986年撤县改为青州市。
【青州大事历史年表】
青州大事年表
【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
约公元前30至26世纪传说中的东夷太昊部族在古青州地域内活动,创造了最早的东夷文化。
约前25至24世纪传说中的爽鸠氏部族兴盛时期,其首领做过少昊氏的司寇,即职掌刑狱的官职。
约前22世纪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并巡行古青州。伯益帮助大禹治水,后到萁山(今谭坊香山)隐居。
约前21至17世纪夏朝建立,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季荝氏等部族在古青州活动。
约前17至11世纪商朝建立,一度迁都到青州“奄”地。逄伯陵、蒲姑以及强大的亚丑部族在青州一带活动。
约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文王灭商。周成王东征,灭掉古青州地的奄、蒲姑等方国。姜太公封于齐,先后征服逄伯陵、纪、东莱等国。
公元前841年周朝共和行政,中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前651年齐桓公称霸,大会诸侯于葵丘。纳宁戚于青州峱山。
前391年“田和代齐”,古青州由奴隶社会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秦汉、魏晋、南北朝】
前221年秦始皇派大将王贲带10万大军灭齐,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青州地为临淄郡。
前204年韩信击败齐王田横,青州地入汉。置广县,建广县城。
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召欧封为广侯,食邑广县2200户,传5世。
前106年汉武帝设置青州等十三刺史部。《水经注》称青州刺史治广县,广县城为历史上的第一座青州城。
前89年汉武帝巡行青州,至巨洋淀,亲自试耕。
前86年隽不疑任青州刺史,平定刘泽叛乱
前33年淄川王刘横之子刘便封为广侯,驻广县,传三世。
公元2年夏天大旱,蝗虫成灾。官府令百姓捕蝗,按数量给钱。
19年西汉农民起义,樊崇率赤眉军转战青州。
25年汉将耿弇率军大破张步于临淄,追击到弥河,张步投降,地入东汉。汉光武帝刘秀巡行青州。隐居青州的严光出山。
108年张伯路起义,青州刺史法雄带兵镇压。
188年青州黄巾军起义,聚众百万,转战青、兖各州。
190年青州黄巾军进攻北海郡,孔融战事不利,刘备率军来援助。
192年曹操诱降黄巾军,编为“青州兵”。
205年曹操击败袁绍之子袁谭,占领青州。青州刺史治益都。
220年曹操病死,“青州兵”自行解散,返回故乡。
291~306年西晋“八王之乱”。封于青州的齐王司马冏曾把持国政,兵败被杀。青州陷于战乱之中。
311年前赵曹嶷攻占青州,任青州刺史。筑广固城,移青州、齐郡、临淄县三级政府来驻。广固城为历史上第二座青州城。
323年后赵石虎领兵攻击广固城,曹嶷投降。石虎坑杀广固军民3万人,仅留男女700。
334年石虎迁徙秦州各族3万余户到青州。
350年段龛据广固城,自称齐王。次年,归附东晋。
355年前燕慕容恪带兵围困广固城,城中粮尽,人相食。次年城破,段龛投降,地入前燕。坑杀降兵3000人。
371年前秦苻坚灭南燕,迁陈留、东阿各族民众万余户到青州。
384年“淝水之战”后,东晋谢玄派高素攻打青州,前秦守将苻朗投降。
399年鲜卑族慕容德称帝,建立南燕国,定都广固城。改革政治、兴办盐铁,国力大盛。
405年大地震,栖鸡惊飞,井水溢,女水(裙带河)竭。南燕皇帝慕容德病逝。慕容超继位。
409年东晋大将刘裕率军攻打南燕,野战两个月,围困广固城。次年,陷广固、灭南燕,杀慕容德及王公以下3000人,纵军士掳掠妇女儿童万余人。地入东晋,羊穆之任青州刺史,另筑东阳城,为历史上第三座青州城。
412年高僧法显从印度海路取经归来,在崂山登陆,居住青州一年之久。
442年北魏大军3万余骑围困东阳城,刘宋青州刺史竺燮率军民1500人死守,血战6个月。刘宋名将檀道济领兵来援,北魏兵撤走。
467年北魏大将慕容白曜率军5万人进攻东阳城,始末3年,日日交兵。郦道元之父郦范随军来青。后攻占东阳城,地入北魏,郦范被任命为青州刺史。郦道元“生长”青州。
469年北魏迁徙青州“平齐户”8000余户到北魏都城平城,建“平齐郡”。后,“平齐户”大多迁回。
499年连年洪水成灾,平地水深一丈五尺,“居民全活者十之四五”。此后,连年饥荒。
517年重筑东阳城,同时修筑南郭,即南阳城。南阳城为历史上第四座青州城。
528年流亡在青州的河间人邢杲率领流民10万余众起义,自称“汉王”,攻打东阳城,率军西去。
533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青州归属东魏。
530年卸任的青州刺史侯渊起兵反对东魏,攻占南阳城,东魏济州刺史蔡隽率军讨伐,侯渊逃走。
550年北齐灭东魏,地入北齐。
556年撤销临淄县,移益都县治东阳城。
567年大水成灾,饥荒,“僵尸满道”。
577年北周攻入北齐都城邺城,北齐太上皇高纬率小皇帝高恒逃到青州,北周军队捕获高纬父子,北齐灭亡,地入北周。
【隋、唐、五代】
589年隋文帝杨坚灭北周,建立隋朝,青州地入隋。
607年撤青州,设北海郡,治东阳城。
614年青州人郭方禹发动农民起义,攻占青州城。
617年綦公顺、刘兰成率农民起义军占领青州,后投靠瓦岗寨李密,归顺唐朝。
618年唐朝建立,隋北海太守郑虔苻降唐。唐朝改北海郡为青州。
725年大唐盛世,青州富庶,粮食丰收,斗米五钱,斗谷三钱。
742年改青州为北海郡。著名书法家李邕任北海太守。李白、杜甫携手来青州拜会李邕。南阳寺改名为龙兴寺,李邕为龙兴寺题匾额。
748年李邕被奸相李林甫陷害,杖杀于青州,时年70岁
755年“安史之乱”。北海郡太守贺兰进明率军渡黄河,援助坚守平原的颜真卿,讨伐安禄山。
756年改北海郡为青州,置青密节度使,辖青州、密州、莱州、登州,治青州。
762年平卢节度使侯希逸率军2万余人自辽东渡海至青州,被任命为平卢淄青节度使,驻青州。自此,青州有“平卢”之称。
765年李正己赶走侯希逸,自领节度使。先后攻占周边州郡,占有山东、江苏等大片地区,割据青州,“拥兵十万,雄居东方”。李正己及其子李纳、孙李师古、李师道先后承继节度使称号,延续50余年。
818年唐朝廷调集5镇兵马讨伐李师道,平定青州。平卢镇领地划分为三镇,青州仍设平卢镇,领青、淄、齐、登、莱5州。
874年爆发黄巢起义,平卢节度使宋威带兵镇压。
889年王师范继承其父王敬武,自立为平卢节度使,拥兵青州。
903年朱温率军20万围攻青州,王师范投降。
906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青州归属后梁
923年李存勖建立后唐,青州人夏鲁奇生擒后梁大将王彦章,灭后梁。青州地入后唐
936年石敬瑭建立后晋。平卢节度使杨光远归顺后晋。
944年驻守青州的杨光远勾结契丹叛乱,后晋将领李守贞带兵平定,杀杨光远。青州饱受战火之苦。
【宋、金、元】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青州地入北宋。
993年名臣寇准知青州,任职一年后,进京任参知政事(副宰相)。
994年名将曹彬任平卢节度使知青州,任职3年。
996年北宋把全国分为13路,设京东路,治青州,辖1府15州4军2监,共81县。
1003年青州人王曾考中状元,官至平章政事。
1016年蝗灾。飞蝗“弥复郊野,食民田殆尽”。
1032年夏竦知青州,在南阳河建虹桥,由曾肇撰文,米芾书写,刻碑记事。到明朝,虹桥改建为万年桥。
1047年富弼知青州,兼京东路安抚使。救助河北饥民数十万人。
1051年范仲淹知青州,兼京东路安抚使。政绩显著。
1068年欧阳修知青州,充京东路安抚使。
1074年京东路分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东路仍治青州,辖7州2军,38县。
1108年李清照、赵明诚夫妇自汴梁回青州屏居。到1127年,金人陷青州,李清照离开青州,赴建康(南京)。
1119年宋江等36人发动起义,经略青州。朝廷调集青州官军镇压。
1122年海州知州张叔夜招安宋江,因功迁任青州知州。
1127至1129年金兵数次攻陷青州,兵火频繁。最后占领青州。
1131年金国改青州为益都府,改京东东路为山东东路,治青州城。
1211年杨安儿、杨妙真兄妹起义反金,号红袄军。
1213年至1221年蒙古军队数次攻略青州,肆意抄掠,不守而去。
1222年李全招降杨林,占领青州。青州回归南宋。
1226年蒙古军队围困青州。李全粮尽援绝,投蒙古。地入蒙古汗国。
1231年杨妙真真及其子李璮占据青州。李璮表面归顺蒙古,实际割据一方。
1262年李璮起兵反蒙古,还军益都城。西克济南。不久,蒙古出兵攻灭李璮,杀李璮及其在朝廷任相的岳父王文统。
1264年李璮故将毛璋、崔成筹划反蒙。事泄,被镇压。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设益都路总管府,治青州城,领21县。
13世纪20年代于钦修《齐乘》。
1346年连续7天地震。
1357年红巾军起义反元,分三路北伐,东路军毛贵率军占领益都。元益王买努自杀。
1358年毛贵率兵北伐,逼近大都(今北京)。遇挫,还军益都。不久,被部将赵君用刺杀。红巾军内讧。
1362年元军进攻益都。城陷,红巾军首领陈猱头、田丰等遭杀害。元将王保保率军占领益都。
【明朝、清朝】
1367年朱元璋部将徐达攻占益都,普颜不花战死,青州地入明朝。
1368年改益都路为青州府,辖3州、16县。设山东行中书省,治青州。
1389年山西民陆续迁徙青州定居。
1370年重修南阳城,“增崇数尺,垒石甃甓”。
1376年改山东行省为山东布政使司,由青州移治济南。
1382年朱元璋第七子朱榑封为齐王,就藩青州。后被废。
1420年唐赛儿起义,据守卸石棚寨。
1448年青州人刘珝中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为“阁老”,得到成化皇帝的信任。
1499年明成化皇帝第七子朱佑楎被封为衡王,来青州就藩,传六世七王。
1506年衡王祝寿,内掌司周全撰写云门山摩崖大“寿”字。
14世纪中叶以冯裕为领袖的“海岱七子“活跃于青州文坛。
1565年嘉靖《青州府志》成书,知府杜思主修。
1568年青州人赵秉忠考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该年大雨,漂没人畜无数。
1580年青州人钟羽正考中进士,官至工部尚书。
1594年大饥荒,“民食树皮皆尽”。饥民聚众劫掠,官府进行弹压。
1597年明兵部尚书、青州人邢玠带兵抗倭援朝,大败日倭军队。
1636年蝗灾、疫灾、雹灾。“雹大如李实,害稼”。
1639年旱灾,半年不雨。大饥,人相食。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将领姚应奉率军进驻青州城,被刺杀。清兵进驻青州,地入于清。
1652年青州人房可壮任清朝左都御史(总宪)。
1692年陨石雨。“大星如雨,自西南流入东北,有声如雷”。
1671年青州人冯溥授文华殿大学士,自此,任职内阁(宰相)12年。
1730年大雨十余日,成灾,平地水深数尺,房屋倒塌,死伤无数。
1732年驻防满洲旗城建成,八旗兵2000人携家眷进驻。
1805年旱灾、蝗灾。“蝗自西北来,飞蔽日月,所过禾稼一空”。
1821年大地震。初震一日八次。自此,一月数震,数月一震,连续十年。房屋倒坍,压死多人。
1842年鸦片战争中,青州驻防旗兵在镇江抗击英军。
1853年青州驻防旗兵奉命到南京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
1862年淄川生员刘德培起义反清,僧格林沁带兵镇压。次年,刘德培在青州战败被杀。
1866年外国基督教会在青州办学、办医,后发展为广德书院、广德医院。
1867年太平军将领赖文光率捻军转战青州府,在寿光弥河受重创。
1877年连续旱灾,大饥荒。树皮、草根被吃光。
1888年渤海湾发生7.5级大地震,波及青州。
1900年义和团兴起。袁世凯调集军队,镇压青州义和团。
1902年松林书院故址设立青州府官立中学堂。
1903年胶济铁路铺轨至青州,建青州车站,通车。
1907年光绪《益都县图志》成书。
1908年宋传典开设德昌花边社,青州花边业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