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包含若干小国和郡,很大,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阳、东平八个郡国。
元和郡县志曰:“河南道兖州;隋大业三年改为鲁郡。武德五年改鲁郡,置兖州。”案:唐兖州治瑕丘县在今山东滋阳县西。顾修远(宸)曰:“兖州,隋改为鲁郡,唐武德间复曰兖州。”
杜甫《等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注:海、岱惟青州。】
我们现在来讲讲州和郡的差别,或许大家有些人知道,有些不知道,没关系,和我一起来走进这兖州的奇妙世界。
【兖州刺史部】
【陈留郡】
治陈留(今河南开封县陈留)。
领17县:陈留、雍丘、尉氏、扶沟、圉县、襄邑、己吾、考城、外黄、济阴、东昏、小黄、浚仪、封丘、平丘、长垣、酸枣。
【东郡】
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庆祖北)。
领15县:濮阳、白马、燕县、顿丘、卫国、东武阳、阳平、东阿、范县、谷城、临邑、乐平、发平、聊城、博平。
【济阴郡】
治定陶(今山东菏泽定陶区西北)。
领11县;定陶、冤句、乘氏、句阳、成阳、鄄城、廪丘、离狐、成武、单父、己氏。
【山阳郡】
治昌邑(今山东菏泽巨野昌邑)。
领10县:昌邑、巨野、金乡、东缗、防东、方与、高平、湖陆、南平阳、瑕丘。
【任城国】
治任城(今山东微山鲁桥)。
领3县:任城、亢父、樊县。
【东平国】:治无盐(今山东东平宿城)。
领5县:无盐、寿张、须昌、富城、章县、东于陆、宁阳。
【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长清马上附近)。
领5县:卢县、茌平、蛇丘、刚县、成县。
【泰山郡】:治奉高(今山东泰安范镇)。
领12县:奉高、博县、梁甫、巨平、茌县、嬴县、牟县、莱芜、盖县、南武阳、费国、南城。
【词语简介】:州郡zhōujùn[stateprefecture]累官故不失州郡。
——《资治通鉴》
【解释】:州和郡,均为古代行政区。州基本沿袭九州之分,郡始于秦,完善于汉,数量变化较大。
兖州,古九州之一,今山东省兖州市。“兖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兖州即其一。“兖”古作“氵允”(音yan)
《史记·夏本纪》“兖州”作“氵允州”。水原出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入海。
水的河段称谓与流域记载不一,《尚书·禹贡》:“导氵允水,东流为济,入于河。”
《伪孔传》载:“泉源为氵允。流去为济。”
《水经注·济水》:“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氵允水,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以上记载,氵允水在黄河北岸济水的发源处,《禹贡》载兖州得名于氵允水,其州境在黄河以南济水中、下游。
《汉书地理志》叙氵允水自发源入海,未提发源以后或下游称济水,则氵允水实指济水全流。近世黄河北岸的济水有时亦称氵允水。总之,从以上的这些记载分析,氵允水和济水实为一条河流,上游称氵允水,下游称济水,有时全流亦称氵允水或济水,只是由于各个时期的称谓不同而已。古兖州的地域范围与氵允水的流域有关。
华夏九州之一,古代不特指某地,是一个地理范围,大体位于古黄河和济水之间(今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范围和治所随历史多有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