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分置颍川、汝南、弋阳、陈郡、谯郡、鲁郡、梁国、沛国等六郡二国,下辖94县,属魏地。约於今河南省。
【三国主要人物—豫州】
袁术:?—199,东汉末割据群雄之一。豫州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袁绍从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专权,他逃奔南阳(今属河南),据有其地。遭袁绍与曹操夹击,率余众割据扬州(今长江与淮河下游之间)。建安二年(197年)称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建号仲家。后相继为吕布、曹操所破,欲投袁谭(袁绍子),道中病死。割据期间,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致使士卒冻饥,人民相食,江淮残破。
荀谌:?—?,荀彧兄弟,豫州颖川颍阴人,表字友若。荀谌,荀彧之弟,为袁绍所任,曾为之游说韩馥,使绍领冀州。袁曹决战官渡,荀谌为袁绍谋主,后不知所终。
演义死因:最后不知道跑哪里享福去了。
郭图:?—205,豫州颖川人,表字公则。郭图为袁绍所任,曾为之游说韩馥,使绍领冀州。天子之东,郭图阻绍迎帝。袁曹争霸,郭图力主决战,并因是谮沮授,使绍分监军为三都督,图亦典其一军。官渡之战,随颜良攻白马,失利而归,后曹操偷袭乌巢,郭图固请以重兵攻曹营,计失而谮张郃,郃等忿惧而降曹,袁军溃败。袁绍病死,审配等立袁尚为嗣,郭图因说袁谭攻尚,兄弟交兵,袁谭战败,郭图复说谭呼曹操击尚,去亲就敌。尚败而谭复叛,曹操攻之,谭败走被杀,图亦见诛,并其妻子。
演义死因:袁谭大败时被乐进射杀。
徐庶:?—?,豫州颍川人,表字元直。徐庶原名徐福,年少时爱好任侠击剑,后折节向学,因中原战乱,客居于荆州,与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等人相友善。后徐庶效力于刘备,还推荐了诸葛亮。长坂之战时,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抓获,于是徐庶北投曹操,在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演义死因:不知,善终了吧!
夏侯敦:157—220,豫州沛国谯县人,表字元让。夏侯敦是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东郡、陈留、济阴太守、河南尹等职;在曹操出兵征讨之时,夏侯敦总是负责防守后方,曾亲自搬运泥土修太寿陂,鼓励将士种田,发展农业,多有功劳。濡须口之战后,夏侯敦留守居巢,统领26支军队,为魏国东线主帅。曹操对夏侯敦格外亲近,经常邀请他一起乘车外出,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其他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曹丕继位后,夏侯敦被封为大将军,不久病逝。
演义死因:病死。
曹丕:187—226,豫州沛国谯县人,表字子桓。曹丕,曹操之子,自幼善骑射,好击剑,常从曹操征战。汉献帝建安年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后立为魏王世子,镇守邺城,常从诸生宴游为乐。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为丞相、魏王,不久代汉称帝,史称魏文帝,在位七年去世。曹丕喜好文学,八岁能着文,有异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集二十三卷、《典论》五卷、《列异志》三卷,今多散失。明人编有《魏文帝集》,与曹操集、曹植集合称《三曹集》。
演义死因:病死。
许褚:?—?,豫州沛国谯县人,表字仲康。许褚,高八尺,腰大十围,容貌雄毅,葛陂贼战箭矢末掷石攻敌,倒牵牛反向百余步,贼众闻褚之名皆畏惮。储官渡诛反贼。[关中战时褚左手举鞍,右手控船护操安渡(有歧义,可能是张颌所为)]。马超欲袭曹操,以从骑为褚,超不敢动。操薨褚哭至吐血,后迁武卫将军,曹睿继位封牟乡侯,谥曰壮侯。
演义死因:不知,善终吧!
夏侯霸:?—?,豫州沛国谯县人,表字仲权。夏侯霸,夏侯渊之子,在魏官至右将军、征蜀护军,屯住陇西,多次参加对蜀战争。后因司马懿政变,曹爽被杀,夏侯玄被调离,夏侯霸心不自安,投奔蜀国,被封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后病逝于蜀国,得到追谥的荣誉。
演义死因:随姜维北伐,在洮阳之战中中埋伏被射死。
乔瑁:?—190,豫州梁国睢阳人,表字元伟。乔瑁,东汉的东郡太守,曾参加讨伐董卓的联盟。后与联盟关系破裂,因拒绝刘岱借军粮的请求而被杀,乔玄之侄。
【豫州刺史部】
东汉时期,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其中豫州刺史部治所为谯(今安徽省亳州),辖区在今河南南部、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下辖颍川郡、汝南郡2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4国,县九十七个。
注解:东汉时期行政名称,比如幽州是蓟县今北京,豫州是谯县今亳州等等,并非指的是县城。《颍川郡,汝南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这些只是地界名称并没有实权。类似今天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北京虽然属于华北,但是北京管辖华北,同样的道理谯县虽然是沛国地界,但是谯县管辖沛国。谯县代表是豫州。豫州刺史部相当于现在中央一级政府,直接管辖两郡,四国,九十七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