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夏传统,每年春闱放榜之后,便会举办一场春猎。
届时圣人不仅会邀请长安各世家,还会让新科进士们也同去。
今年也不例外。
平阳侯府收到帖子时,沈姝瑾正在寿安堂中给太夫人问安。
不过沈姝瑾今日来的有些不巧,老夫人带着几个儿媳妇也还在房中没走,沈姝瑾不得已,跟她们打了个照面。
其实沈姝瑾不愿看到老夫人,老夫人也同样不想看到她。
那日沈姝瑾去逼着她交出公中印鉴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她活了这么大岁数,居然被一个小辈,还是自己厌恶的小辈骑到头上,这对老夫人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可偏偏她却拿沈姝瑾毫无办法。
江南私盐案闹开的时候,老夫人与沈修良就做起了缩头乌龟,那阵子沈修良待在东榆林巷连街都不出了。
老夫人将自己关在松涛院,整日胆战心惊地在小佛堂里头抄经诵经,生怕沈姝瑾是个不中用的,让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
直到后来结案时,见此事果真没牵连到平阳侯府,两人才终于松了口气。
不过这也让他们深刻意识到,沈姝瑾的确不是什么好拿捏的软柿子。
一个离京多年、尚未及笄的小女娘,居然能在靖安侯一家都身陷囹圄的时候,还让整个平阳侯府都从这么大的案子里头平平安安地摘出来,丝毫没受牵连……这么大的能耐,足以让他们忌惮几分了。
况且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这公中的账,到底还是要补上的。
沈姝瑾也没跟同他们多废话,给了他们两个月的期限,让他们去凑钱。还威胁他们若是两个月内还不上账,便要将此事捅到太夫人那里去。
老夫人在此事上栽了大跟头,敢怒不敢言,整日都在发愁银钱的事情,眼下躲着沈姝瑾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会想要看见她……
虽然双方是相看两相厌,但当着太夫人的面,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
于是沈姝瑾进了屋子,恭恭敬敬地给各位长辈都行了礼。
“曾祖母和夫人、叔母们聊什么呢?”沈姝瑾坐到太夫人身边,一眼就看到了案几上摆着的一张帖子,“宫里头下帖子了?”
太夫人点点头,拉过沈姝瑾的手,慈爱地笑道:“是啊,是春猎的帖子,皎皎来的正好,我们方才正商议此事呢。”
太夫人一说,沈姝瑾心中便有了数。
这怕是在商量着让谁去了。
春猎时出行的世家众多,随行的军士与侍从也一大堆,猎场虽大,却也不能全都塞满。所以这人数上自然是有限制的,并不是谁都能跟着去的。
可是能面圣、能结交更多高门贵族的机会,又有谁不想争取呢?
“今年咱们府上有几个名额?”沈姝瑾又问。
“跟往年一样,官眷的名额,还是十个,随行的婢子,每人不得超过两个。”
沈姝瑾一听这数量,便也明白今年为何要特地商议此事了。
眼下的平阳侯府中,太夫人与老夫人已经不常在人前露面了,所以这春猎,她们二人定是不去的。
那余下的人中,四位夫人再加上她们膝下的嫡子和嫡女,如果不算上她的话,刚好就是十人。
所以往年人数都是刚刚好的,可是今年,偏偏多了一个她。
但沈姝瑾是平阳侯嫡女,此事自然是要以她为先,所以相应的,便只能从往年参加的人中减掉一人了。
不过沈姝瑾似乎还觉得此事不够难,不仅没问她们的商议结果如何,甚至又加了把火。
“曾祖母,我今年能不能将二阿姊也带去啊?”
“什么?!”
太夫人还没说话呢,一旁的五夫人罗氏一声惊叹便脱口而出了。
见太夫人面色不善地瞥了她一眼,罗氏又讪讪地打了个圆场:“我……我只是有些好奇,皎皎怎么会想着将婵儿也带去……”
面上虽是笑着,但是私底下罗氏的帕子都快被扯烂了。
他们五房本就人多,罗氏膝下一子二女,若是要换人,本就是要在他们五房的名额里头减掉。
方才沈姝瑾没来的时候,太夫人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让沈文鸢留在府中,罗氏本来就已经很不情愿了,如今沈姝瑾张口要将沈婵也带上,那五房岂不是又要再换掉一个人?!
沈姝瑾似笑非笑地看了罗氏一眼,随后扭回头,继续对着太夫人说道:“曾祖母,您可曾听说前些日子二阿姊仗义执言,护住了一位受同窗欺凌的举子之事?”
太夫人闻言,点点头,面上带了些满意,“此事传得沸沸扬扬的,我自然是听说了的。”
“那您可知,二阿姊护住的是什么人?”
“这我倒是没怎么关注过……”
沈姝瑾笑笑,“此人,正是今岁的新科状元,荀轻舟。”
太夫人闻言,面色突然一顿,“……你说他叫什么?”
“荀轻舟,曾祖母,他叫荀轻舟。”沈姝瑾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又重复了一遍,“听说是颍川荀氏的后人,原本也是名门世家,只可惜……家道中落了。”
“你方才说,他考上了状元?”
“是,今岁的新科状元,正是荀郎君。”沈姝瑾继续笑道,“二阿姊帮了新科状元,这对咱们侯府来说也是莫大的荣光啊,听说荀郎君一直都想亲自感谢一下二阿姊,只是一直都寻不到合适的机会,而且京中也有不少女娘们知道此事之后,都想结识一下二阿姊,所以我便想着顺水推舟,做个人情。”
“一来,是全了荀郎君知恩图报的名声;二来,也能给咱们侯府再多搏点声名……”
沈姝瑾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太夫人的反应。
太夫人的神色似乎有些怔愣,也不知听没听到沈姝瑾说的话,但眼眶却微微有些泛了红。
过了好半晌,太夫人才含泪点了点头,“……好,好……荀氏一族都是铁骨铮铮的好儿郎,能帮上荀小郎君、与荀小郎君相识,也是婵儿的福气……”
“此次春猎,便依皎皎所言,带上婵儿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