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事实会证明
汤二狗2025-11-12 17:156,213

上午九点,昆阳科技园管委会三楼会议室。

林枫提前半小时到达,桌上摆着三份文件夹,每一份都是对华东电子、云江新材料、博奥生物的详细调查报告。

陈强和小刘也来了,坐在林枫两侧。

"林主任,李组长那边有十五个人。"小刘有些紧张,"我们只有三个。"

"人多不代表有理。"林枫翻开第一份报告,"只要我们的证据充分,他们再多人也没用。"

陈强担心地说:"可是李组长有省委的授权,他如果强行要求我们停止调查..."

"那就让他强行。"林枫合上文件,"我们该做的都做了,问心无愧。"

九点整,会议室的门被推开。

李清河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十五名调研组成员。

他们分别是五名民主党派代表、三名工商联负责人、四名企业家和三名专业人士。

"林主任,又见面了。"李清河伸出手,脸上挂着公式化的笑容。

林枫站起来握手,感受到对方手掌微微出汗。

李清河也紧张。

"李组长,请坐。"林枫示意大家入座,"今天调研什么内容?"

李清河在林枫对面坐下,拿出记事本:"主要了解科技园企业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发改委准备清退的那几家。"

"华东电子、云江新材料、博奥生物。"林枫很配合,"这三家企业的调查报告我都带来了。"

他把三份文件推到李清河面前。

李清河翻开第一份,是华东电子的调查报告。

报告长达四十七页,从企业注册、投资情况、设备采购、人员配置、技术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林主任,这份报告的结论是什么?"李清河看了几页后问道。

"华东电子申报的是芯片制造,实际是电子产品组装。"林枫回答得很直接,"技术能力与申报内容严重不符。"

"有什么证据?"李清河追问。

"第一,无尘车间。"林枫掰着手指说,"芯片制造必须在百级甚至十级无尘环境下进行,但华东电子的厂房是普通车间。"

"第二,核心设备。"林枫继续说,"他们宣称有光刻机,但我们调查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光刻机其实是一台二手的曝光机,只能做简单的电路板加工。"

"第三,技术人员。"林枫说到这里,语气更加严肃,"真正的芯片制造需要大量微电子专业的工程师,但华东电子的员工大多是普通工人,连基本的半导体知识都不懂。"

民盟委员刘教授举手发言:"林主任,我是搞材料研究的,对半导体也有一些了解。您说的这些问题,有没有可能是企业刚起步,设备和人员还在筹备阶段?"

"项目已经运行三年了。"林枫拿出一份时间表,"2005年注册,2006年开工,现在是2008年。如果真的要搞芯片制造,三年时间早就应该建好无尘车间、购买核心设备、招聘技术人员了。"

工商联副主席王董事长说:"可能是资金问题,企业有困难。"

"资金不是问题。"林枫翻开另一页,"华东电子从政府拿了2000万的专项资金,从银行贷了1500万,自有资金还有1000多万。总共4500万,足够建一条小规模的芯片生产线了。"

"那钱都花在哪里了?"民建委员老李问道。

林枫拿出一份审计报告:"我们查了他们的账,大部分钱都用在了土地、厂房这些固定资产上,真正用于技术设备的不到500万。"

李清河看完报告,放下笔:"林主任,这些只能说明企业的经营策略有问题,不能证明他们是虚假项目。"

"什么叫虚假项目?"林枫反问,"申报的是芯片制造,实际是电子组装,这不叫虚假叫什么?"

"可以理解为项目调整。"李清河说得很淡定,"市场有变化,技术有难度,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营方向,这很正常。"

林枫感到一股怒火在胸中燃烧,但他强压下来。

"李组长,那我问您一个问题。"林枫的声音变得很冷,"如果一个人申报说要建医院,拿了政府的医疗专项资金,享受了医疗机构的税收优惠,最后却开了个美容院,这算不算欺诈?"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

这个比喻很形象,让调研组的人无法反驳。

"林主任这个比喻不太恰当。"李清河想了想说,"医院和美容院是完全不同的行业,但芯片制造和电子组装都属于电子信息产业,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关性?"林枫冷笑,"那我再举个例子。申报说要搞航天飞机,最后造了个纸飞机,这也有相关性,都是飞机。"

调研组里有几个人忍不住笑了。

李清河脸色有些难看。

"林主任,我们今天是来调研的,不是来辩论的。"李清河敲了敲桌子,"你的意见我们记下了,但最终结论要由调研组集体讨论决定。"

"那好,我们看第二家。"林枫拿起云江新材料的报告,"这家企业申报的是锂电池正极材料,实际是建筑材料贸易。"

"证据呢?"李清河问。

"我们对他们所谓的磷酸铁锂样品进行了检测。"林枫拿出一份检测报告,"结果显示这就是普通的滑石粉,和锂电池材料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个检测报告是哪个机构做的?"民革主委张教授问道。

"云江大学化学系。"林枫说,"云江大学是211高校,化学系在全国排名前三十,检测结果应该是可信的。"

"可以再检测一次。"李清河说,"找更权威的机构,比如中科院。"

"可以。"林枫很痛快,"我同意再检测一次,但在结果出来之前,云江新材料的所有优惠政策应该暂停。"

"这个我不同意。"李清河摇头,"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能对企业采取任何不利措施。"

"那华东电子呢?"林枫追问,"他们没有无尘车间,没有光刻机,没有技术人员,这还不够确凿吗?"

"企业可以解释。"李清河说,"可能是保密需要,可能是还在建设中。总之,要给企业说话的机会。"

林枫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

他知道李清河是铁了心要保护那几家企业,无论拿出什么证据都没用。

"李组长,我最后说一句。"林枫站起来,双手撑在桌上,"昆阳科技园是云江省的重点项目,承载着产业升级的希望。如果让这些虚假企业继续占用资源,真正的高科技企业就进不来。"

"到时候别说完成50亿的投资任务,能保住现在的30亿都不错了。"

李清河也站起来:"林主任,完成投资任务恰恰需要保护现有企业。如果把他们都清退了,投资规模只会更少。"

"那就引进新企业。"林枫说,"真正的高科技企业。"

"说得容易。"李清河冷笑,"新企业在哪里?谁愿意来这个清退企业的地方投资?"

"陈雅愿意。"林枫直接说出来,"大江科技准备投资10.2亿,这是真金白银的投资,不是包装出来的数字。"

李清河的表情变了变:"陈雅的投资我们也要调查。"

"欢迎调查。"林枫说,"她的技术合同、设备订单、资金证明,每一样都可以拿出来检查。"

"那就等调查结果出来再说。"李清河坐下,"在此之前,华东电子、云江新材料、博奥生物三家企业不能被清退。"

林枫知道再争论下去也没用,李清河已经把话说死了。

"李组长,我们走着瞧。"林枫收起文件,"事实会证明谁对谁错。"

————————————————

中午十二点,昆阳迎宾馆新闻发布厅。

陈雅站在主席台上,面对着三十多名记者。

她穿着一套黑色的职业套装,头发盘成发髻,看起来干练而自信。

"各位媒体朋友,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陈雅的声音很平稳,"我今天主要想谈谈昆阳科技园的投资环境问题。"

云江日报的记者举手:"陈总,您认为昆阳的投资环境怎么样?"

"总体是好的。"陈雅回答,"政府服务意识强,办事效率高,这是我们选择昆阳的重要原因。"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陈雅话锋一转,"就是有些企业在搞虚假项目,占用了大量资源,影响了真正的高科技企业进入。"

这句话在记者中引起了骚动。

昆阳电视台的记者问:"陈总,您说的虚假项目具体指什么?"

"比如申报芯片制造,实际是电子组装。"陈雅说得很直接,"申报锂电池材料,实际是建筑材料。这些企业占用最好的土地,享受最优惠的政策,却没有给昆阳带来真正的技术进步。"

省广播电台的记者追问:"您这是在批评科技园的现有企业?"

"我不是批评具体企业,我是在陈述事实。"陈雅说,"真正的高科技企业应该靠技术说话,靠产品说话,而不是靠包装和炒作。"

"我们大江科技引进的是瑞士的环保技术,投资10.2亿,解决1200个就业岗位。"陈雅拿出一份材料,"这些都有真实的合同和协议,欢迎任何机构来检查。"

财经日报的记者问:"陈总,听说省政协的调研组要调查您的投资?"

"我欢迎调查。"陈雅很坦然,"越调查越能证明我们的投资是真实的。"

"而且我要明确表态。"陈雅提高了声音,"我支持发改委清退虚假企业的行动。只有清退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企业,真正的高科技企业才有发展空间。"

这句话说得很重,等于公开站在了林枫一边。

会议厅里响起一阵激烈的讨论声。

"陈总,您不担心得罪那些企业吗?"云江日报的记者问。

"我不担心。"陈雅说,"因为我们靠的是实力,不是关系。"

"而且我相信政府会支持真正的高科技企业,会清理那些虚假项目。"陈雅最后说,"昆阳要发展,就必须有好的投资环境。好的投资环境不是纵容虚假企业,而是保护真正的投资者。"

新闻发布会持续了一个小时,陈雅回答了记者的各种提问。

她的态度很明确,就是支持清退虚假企业,支持林枫的工作。

————————————————

下午两点,昆阳市发改委三楼会议室。

张建设召集了几个科室负责人开会,名义上是学习调研组的指示精神。

实际上是在摸底,看大家的政治立场。

"同志们,今天上午李组长在科技园的调研大家都知道了吧?"张建设环视一圈,"李组长的态度很明确,要保护现有企业,反对简单粗暴的清退。"

项目科长老刘点头:"李组长说得有道理,企业确实需要保护。"

财务科长老王也说:"对,不能动不动就清退,要给企业改正的机会。"

规划科长小李犹豫了一下:"可是林主任的调查报告也很有说服力,那些企业确实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就要清退吗?"张建设反问,"哪个企业没有问题?关键是要看问题的性质。"

"而且李组长有省委的授权。"张建设强调这一点,"调研组的意见就是省委的意见,我们必须服从。"

技术科长小陈说:"可是陈雅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公开支持清退虚假企业。她投资10.2亿,不是小数目。"

"陈雅的投资还在调查中。"张建设说,"李组长昨天已经要求暂停办理大江科技的所有手续,等调查结果出来再说。"

"我看未必能查出什么。"小李说,"陈雅的技术合同、设备订单都是真的,瑞士那边的公司也确认了合作关系。"

张建设脸色有些难看:"不管怎么样,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们要执行李组长的指示。"

"张主任,我有个问题。"副主任陈强突然开口,"如果李组长的调查结论和事实不符怎么办?"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

陈强的这个问题很敏感,等于在质疑李清河。

"什么叫和事实不符?"张建设盯着陈强,"李组长有十五名委员,包括技术专家、企业家、民主党派代表。他们的结论难道不是事实?"

"我的意思是。"陈强组织着语言,"如果那些企业真的是虚假项目,我们还要保护他们吗?"

"虚假项目?"张建设提高声音,"谁说是虚假项目?你说?林枫说?"

"事实说。"陈强也不退让,"华东电子没有无尘车间,没有光刻机,没有技术人员,这是不是事实?"

"企业可能在筹备阶段。"老刘帮张建设说话。

"筹备三年还没建好无尘车间?"陈强冷笑,"当我们都是傻子吗?"

张建设拍桌子:"陈强,注意你的态度。"

"我的态度没问题。"陈强站起来,"有问题的是那些虚假企业,还有保护虚假企业的人。"

说完他直接离开了会议室。

小陈和小李互相看了看,也站起来跟着走了。

会议室里只剩下张建设、老刘、老王等几个人。

张建设脸色铁青,狠狠地把笔摔在桌上。

————————————————

下午四点,林枫办公室。

陈强敲门进来,林枫正在看陈雅新闻发布会的视频。

"林主任,我和张建设闹翻了。"陈强坐下后说,"他在会上明确要求执行李清河的指示,我当场反对。"

"我知道。"林枫关掉视频,"小陈刚才给我打电话了。"

"现在发改委已经分成两派了。"陈强说,"张建设、老刘、老王他们站在李清河一边,我、小陈、小李站在您这边。"

"还有几个中间派,在观望。"

林枫点点头:"意料之中。李清河有省委的授权,很多人会选择站在他那边。"

"那我们怎么办?"陈强问。

林枫站起来,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景色。

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被染成金红色。

他想起重生前的那个冬天,也是这样的黄昏,他收到被下放到清水镇的通知。

那时候他绝望过,愤怒过,但最终还是屈服了。

但这次不一样。

这次他有重生的优势,有苏庆阳的支持,有陈雅的资源。

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不屈的心。

"准备最后的行动。"林枫转过身,眼神变得坚定,"既然李清河要保护虚假企业,那我们就把证据做得更充分。"

"怎么做?"陈强问。

"联系中科院。"林枫说,"请他们派专家来做技术鉴定。不是云江大学,是中科院。"

"李清河不是说要权威机构吗?中科院够权威了吧。"

"还有。"林枫继续说,"联系工商、税务、国土等部门,调取这三家企业所有的资料。我们要做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不留任何漏洞。"

"可是这些部门现在都在观望,未必配合我们。"陈强担心地说。

"那就找他们的一把手。"林枫很坚决,"我亲自去谈。"

陈强点头:"明白了。"

"最后一点。"林枫拿起电话,"我要给苏书记打电话,汇报李清河的所作所为。"

他拨通了苏庆阳的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后被接通。

"苏书记,我是林枫。"

"小林,怎么样?李清河今天去科技园了?"苏庆阳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去了,而且明确表态要保护那三家虚假企业。"林枫简单汇报了上午的情况,"他还要求暂停陈雅的投资项目,等调查结果。"

苏庆阳沉默了几秒:"陈雅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看了,她公开支持你的工作,这很好。"

"但也给你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苏庆阳继续说,"李清河肯定会把陈雅当成重点调查对象。"

"我知道。"林枫说,"所以我准备主动出击。"

"怎么出击?"

"请中科院做技术鉴定,调取所有相关资料,做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林枫说出自己的计划,"然后直接向省委汇报,要求重新评估李清河调研组的结论。"

"这样做风险很大。"苏庆阳提醒道,"相当于直接挑战调研组的权威。"

"我知道。"林枫说,"但如果不这样做,那些虚假企业就会一直占用资源,陈雅的投资也会被卡住。"

"到时候别说完成50亿的任务,连现在的30亿都保不住。"

苏庆阳想了很久才说:"好,你去做吧。我会在省里给你支持。"

"但要记住一点。"苏庆阳语气变得严肃,"证据必须充分,程序必须合法。不能让李清河抓住任何把柄。"

"我明白。"林枫说,"谢谢苏书记。"

————————————————

晚上八点,省政协办公楼。

李清河接到王建华的电话,语气很急。

"李主席,陈雅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您看了吗?"王建华声音里带着愤怒,"她公开呼吁要清退我们,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整啊。"

"我看了。"李清河很平静,"不要慌。"

"怎么能不慌?"刘志华在旁边喊,"她投资10.2亿,这要是真的,我们就完了。"

"所以我们要证明她的投资是假的。"李清河说,"或者至少证明她和林枫有利益输送。"

"怎么证明?"李明问道。

"调查她的资金来源。"李清河说,"10.2亿不是小数目,她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哪来这么多钱?"

"而且那个瑞士技术转让协议。"李清河继续分析,"8000万瑞郎,折合五六个亿人民币,这个价格太高了。"

"有可能是假协议,用来做账的。"王建华说,"或者是为了洗钱。"

"对。"李清河说,"你们三个明天去找几个记者,透露一下这方面的信息。"

"不要说是我们说的,就说是从内部渠道听来的。"

"让媒体去质疑陈雅的投资真实性,质疑她和林枫的关系。"

"这招好。"刘志华说,"舆论压力一上来,她就顶不住了。"

"还有。"李清河说,"明天调研组要去大江科技实地调查,你们也跟着去。到时候多提问题,多挑毛病。"

"明白。"三个人异口同声。

挂断电话后,李清河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陈雅的出现确实打乱了他的计划。

10.2亿的投资,如果是真的,那些虚假企业撤不撤资都无所谓了。

必须把陈雅也拉下水,证明她的投资也有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华东电子他们几家企业,才能保住林永泰的资金链。

更重要的是,才能保住自己重新崛起的机会。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冷凯的号码。

"冷书记,是我。"李清河压低声音,"关于陈雅的调查,我需要您的支持。"

继续阅读:第299章 腹背受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返08:我登权势巅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