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襄说道:“那位老嬷嬷与我还算熟识,我们只是问了只钗子的事情,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四人心里也想着快点去找老嬷嬷问事情,用饭也快了许多,不久就吃完了饭,又从酒楼回到宫中。
梁襄带着他们三人直奔着尚衣局而去,进门时看到了尚衣局的不少女官,梁襄截住一位女官的去路问道:“这位女官,你可知道赵嬷嬷在哪儿吗?”
那女官认出凌思公主和梁襄来了,她福了福身子,说道:“赵嬷嬷此时正在堂中检查布料布匹呢,我带你们过去吧。”
那女官带着梁襄等四人去到了堂中,果然赵嬷嬷正在堂中仔细地挑选桌上的布匹。
女官小碎步走了过去,向赵嬷嬷行了个礼,说道:“嬷嬷,梁小侯爷和凌思公主以及两位公子过来找您了。”
赵嬷嬷听到这话,忙放下了手上的布匹转过身来,随后他便走到了梁襄和凌思公主的面前,朝着他们四人行礼。
梁襄伸手托了托赵嬷嬷的手臂,说道:“嬷嬷不必多礼。”
赵嬷嬷直起身子来后,有些好奇地问道:“梁小侯爷和公主,还有这两位公子是来找我的吗?”
梁襄说道:“没错,赵嬷嬷,我们这次来找您,是有一点事情想问问您。”
赵嬷嬷奇道:“不知小侯爷和公主是有什么事情想问我啊?”
梁襄不动声色地抬起眼看了看赵嬷嬷身后的女官。
赵嬷嬷一看到梁襄的眼神,便懂了他的意思,她挥了挥手,让身后那女官先退下去,赵嬷嬷对女官说道:“你且下去看看今日新进来的布匹数量是否有问题。”
这女官也很有眼力见儿,一听到这话便立马福了福身子退了下去。
赵嬷嬷见说话方便了,便问道:“梁小候爷,有什么事情问我啊?”
梁襄低声说道:“赵嬷嬷,我来是想问您关于一支钗子的事情。”
“哦?什么钗子?”
梁襄侧过身子,让凌思上前来,他对凌思说道:“凌思,你给赵嬷嬷描述一下那支钗子的样子。”
凌思抿了抿唇,随后开口道:“那支钗子是纯金做的,钗子顶端雕刻有一支凤凰,那凤凰口中还衔着九颗珍珠。”
赵嬷嬷倾耳认真听着凌思说话,一边听着还一边在脑海中勾勒着那支钗子的模样,听完凌思公主的话后,赵嬷嬷思忖了一会儿,随后说道:“这钗子···········”
梁襄忙插话道:“嬷嬷记起来了?”
赵嬷嬷喃喃了道:“听公主所描述的,我感觉我好像确实是见过这样一支钗子,只是· ··············在哪儿见过呢···········?”
梁襄这回没说话了,许淳他们也沉默着没有打扰赵嬷嬷,任她独自在脑海中思索着这支钗子的来历。
四人等了半晌,终于等来了赵嬷嬷的回神,赵嬷嬷张着圆圆的嘴“噢”了一声,说道:“我想起来了,这钗子我见长公主用过。”
“长公主?”梁襄、许淳和崔简三人异口同声地重复了一遍。
凌思也喃喃道:“姑母··········?”
赵嬷嬷说道:“没错,我记起来了,确实是长公主用过这钗子。但其实长公主向来喜欢朴素的东西,不爱穿金戴银,只是这钗子是官家赏赐的,所以长公主才戴过那么几次。”
凌思说道:“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赵嬷嬷笑道:“公主,还有小侯爷,你们那时候都还小,才七八岁的样子,对这个当然没有印象啦。”
梁襄试探着问道:“那些钗子后来去哪儿了呢?”
赵嬷嬷笑了,答道:“小候爷,您这可是为难我了,这我哪能知道去哪儿了呢?”
梁襄说道:“也是……”
赵嬷嬷有些好奇他们为什么突然问这个:“小候爷,您问这支钗子,是有什么缘故吗?”
梁襄抿了抿唇,说道:“啊……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凌思她偶然得知了有这样一支钗子,所以想寻来看看。”
赵嬷嬷叹了口气道:“那公主恐怕是要失望了,长公主在世的时候不喜欢这些金银玉器,所以这些东西估计也没好好地收拾起来,现在想找恐怕就难了。”
凌思蹭到前面去,笑着说道:“嬷嬷,我也就是好奇才想看看的,既然不好找了,我便不看就是了。”
赵嬷嬷答应着:“是啊,公主您想要什么东西没有,只要跟官家说声您想要钗子,官家保管立马就送上一堆到您面前。”
凌思心道,还真不是这样,我问的这支钗子就是官家不给我看的。
但凌思也只是讪笑一下,说道:“哈哈···········是啊。”
四人估计再问也不一定能问到更多的东西,便觉得离开尚衣局。
等四人离开了尚衣局之后,梁襄见四周无人,便说道:“原来这竟是长公主的东西。”
凌思蹙着眉头说道:“长公主当年突然离世,我那时还小,竟没来得及见姑母最后一面。”
许淳对此不是很了解,听了凌思的话后才问道:“长公主当年去世的时候,是年纪尚轻吗?”
崔简点点头,说道:“没错,当年长公主去世的时候,可能还不到三十岁。”
许淳大为吃惊,三十岁,那真的算是英年早逝了,他不解地问道:“那长公主是因为什么才去世的啊?”
梁襄道:“听说是因为突发疾病,所以才突然离世。”
许淳觉得甚是不解,三十岁突发疾病去世?按理来说,长公主从小待在宫中,应该是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怎么会突然得了什么疾病,猝死也说不过去啊。
许淳:“突然离世···········听起来有点奇怪。”
其余三人也沉默不语,看来是认同了许淳的想法。
最终还是凌思打破了沉默,她得知这钗子是长公主而不是什么官家的爱妃之后觉心里舒坦了,既然是自己姑母的东西,那爹爹肯定是思念姑母,所以才将这钗子好好地收藏起来了。自己说都没说一声就擅自拿了这钗子,爹爹生气也是应该的。
想明白了这点之后,凌思的语气又快活了起来,她兴高采烈地说道:“既然是姑母的钗子,那我就不怪爹爹罚我了,我们接下来去哪儿玩?”
崔简无奈地摇摇头,说道:“你呀,就知道玩,腿不疼了?”
凌思原地跳了一下,说道:“不疼了,好着呢。”
许淳倒是没说什么,他抬眼看向梁襄,只见梁襄面无表情地抿着唇。
许淳看到许淳这个样子,一猜就知道梁襄不满足于这个结果,他肯定也觉得这事很是奇怪,说不定背后有什么隐情,说不定这件事还和官家有什么关系。
只是现在还没有什么可以往下查的头绪,看来梁襄是在发愁着这个。
凌思完全没注意到许淳和梁襄两人的异样,她一手拉住崔简的袖子,一手拉住梁襄的袖子,还冲着许淳喊道:“走,出宫去玩。”
梁襄被凌思一拉,思绪都被打断了,但也只得跟着她的步子往前走。
··················································
六七日后,郑账房托人给许淳带消息,说炉清楼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只等许淳挑一个良辰吉日,便可以开张大吉了。
许淳跟国子监的学官告了假,随后又跟梁襄、崔简和凌思三人说了一声,告诉他们自己今日要去汴京城中查看自己的酒楼。
凌思哪里肯放过这个凑热闹的机会,立马便拉上崔简和梁襄一起跟着许淳出去了。
崔简和凌思没有见过许淳在云梦县开的酒楼,因此一看见这个炉清楼便眼前一亮,觉得布置十分新颖,还有各种装饰品看上去也十分新鲜。
梁襄环视了一番,见店内的布置和之前在云梦县的那家炉清楼并无二致,只是一些小摆饰摆的是汴京人喜欢的那一类型的。
凌思夸赞道:“淳哥儿,你这酒楼真好看。”
许淳笑道:“之前在云梦县时大概也是这样的一个布置,只是有一些小小的变化。”
说完,他回头看向跟在自己身后的郑账房,说道:“辛苦你了,郑账房,我没想到你竟然能这么快将酒楼布置好。”
郑账房说道:“小东家谬赞了,这些布置都是按照之前您在云梦县时吩咐我布置的那样去做的,若不是之前已经有范本了,我也没法这么快做好。”
崔简说道:“对了,淳哥儿,你这酒楼的匾额做好没?”
许淳勾勾唇,说道:“匾额还未做好,不过我有个想法············”
凌思插嘴道:“什么想法?”
许淳清了清嗓子,答道:“我这酒楼的匾额,刚好三个字————炉清楼,这三个字呢,我打算让你们每个人写一个字,到时候让木匠师傅按照字雕刻出来。”
凌思眼神一亮,顿时欢天喜地地喊道:“哇,好啊好啊,我同意,这个主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