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勾搭陈贵被冯氏半夜抓着了,冯氏下手狠,两大耳刮子扇得她脸都肿得不成样子了。
她不敢再出来让别人笑话,可背地里听着那些人对她的议论,还是恨得咬牙。
冯氏简直就是个疯婆子,多大点事,下那么狠的手!
罗氏再心里诅咒着冯氏,但其实冯氏对她下手还算轻的。
相比之下,直接被打得浑身是伤还得起来干活儿的陈贵更惨。
舒明蓁非常厌恶家暴,但陈贵显然是活该。
当初陈贵家里穷,要不是冯氏乐意让他当上门女婿,他就被自家亲爹娘给卖身为奴了。
这些年冯氏虽说脾气不好,但陈贵没招惹她的时候还是挺好的。
冯氏虽然脾气暴躁,但和她爹一样,也都是老实人,在村里的名声也不错。
罗氏和陈贵的事一出,立马就没人关注舒明蓁和钟离修先前的事了。
毕竟他们俩的事是捕风捉影的,但罗氏和陈贵的事确实不少人亲眼所见。
言语是最锋利的刀,可以杀人于无形,但舒明蓁清楚,这对于罗氏来说并不足以伤筋动骨。
罗氏非常擅长把责任推到其他人身上,这么多年,她若真在乎所谓的名声,背后那些议论就足以将她逼疯。
可她还好好活着,总能找到人转移自己的恨意。
言语可以杀人,但对于罗氏来说,不痛不痒,只会暂时影响她出现在众人眼前而已。
这不是舒明蓁要的结果,但她本也没指望这事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只是时机合适,她就给捅出来了。
要想掩盖一场流言,那最好的法子就是制造一场更大的流言。
郑小云在干活之前听到村里的流言变了,尤其还变成了罗氏,她高兴得干活都更有劲了。
舒明蓁并不知道,冯氏无知无觉的跟着她去抓奸的那一幕,被钟离修给看到了。
钟离修知道自己明面上虽然已经是个死人,但当初没找到他确切的尸体,多的是人不死心。
这两年多,来探查他的人多得他都快数不清楚。
他趁着月黑风高料理了两个暗地里探查他的人,准备回去的时候就撞上了那一幕。
当时他都觉得自己是眼花了,那一幕看上去冲击力太大。
月黑风高夜,看来不止他一个人觉得合适用来料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舒明蓁同样也是那么想的。
他就远远的缀在两人身后,努力掩藏着自己踪迹不被舒明蓁发现。
直到后来听了茅草屋那一场好戏,他才明白舒明蓁到底干了什么。
他眼瞧着舒明蓁中途就走了,似乎对结果并不感兴趣。
舒明蓁离开后,他也离开回了家。
村里那些人的恩怨纠葛,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只是恰巧需要一个地方能让他暂且掩藏好自己而已。
舒明蓁的行为越发超出他的想象,他已经不怀疑舒明蓁是谁派来接近他的。
要真有谁能找到像舒明蓁这样厉害的人物,要杀要救,肯定早就下手了,根本不可能一直等着。
冯氏木偶般跟在舒明蓁身后,钟离修只觉得不可思议,除此以外也没有其他的想法了。
舒明蓁身上奇怪的地方太多,他压根就探究不过来。
那日晚上,对自己被跟踪一事,舒明蓁也不是完全没有察觉,只是她一直找不到人。
她甚至还动用了异能,也没能感知到有谁在暗中窥伺着她。
到最后,她也只能暂时将其归究为错觉。
其实,舒明蓁之所以没有察觉到,是因为钟离修足够谨慎,他跟得很远,超出了她的感知范围。
因为罗氏的事,赵思源在村里也跟着不敢出门,不愿意去面对那些人怪异的目光。
罗氏和赵思源还吵了一架,准确说,是赵思源单方面冲着罗氏发脾气。
一直把赵思源看做自己日后指望,哪怕是被儿子骂,也一句话都不敢回嘴。
罗氏在外边的事,赵思源早就知道,可他根本不在乎,因为他也是既得利益者。
赵思源生父走得早,他父亲也没什么兄弟,爷奶同样也走得早,要想活下来容易,还要能够供他读书可就难了。
这些年,舒家接济是主要的,可罗氏在外边的那些人也没少起作用。
得利的时候赵思源自然不会说什么,可这眼见拖他下了水,他就无法忍受了。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他如此聪明一个人,怎么会有那样愚蠢的母亲。
大晚上出去,竟然还能再无知无觉的情况下被人被抓住了。
赵思源跟罗氏吵完,第二日就提前回了学院。
村里他暂且是待不下去了,不如回书院去。
赵思源离开后,村里的流言越演越烈,罗氏最终也忍不下去跟其中一个说闲话的打了起来。
打架一事罗氏不占理,还得低头道歉,罗氏那个憋屈,郑小云听了都连着高兴了好几日。
好不容易忙完了这一阵,吴婶家就五亩地,比她家先料理完,之后还来帮了舒家。
舒明蓁后来也送了些卤味表示感谢,吴婶也乐得牙不见眼。
早听说了舒明蓁的卤味在镇上卖得好,可村里人还没一个人尝过。
农忙过了,对于家里人来说还有两件大事压着。
一是舒明蓁的亲事,家里所有人都在想尽办法替她打探合适人选,只是还没打探好。
二就是舒明泽即将面临的秋闱了,舒明泽和赵思源一样,都是上一次院试上榜的秀才,这次俩人也都打算下场试试。
舒明蓁对科考了解有限,但她相信自己二哥不会做无准备之事。
至于赵思源,舒明蓁可就不怎么看好了。
赵思源本人,其实学识远没有他自己以为的那么好,当初考上秀才,也是三十多名,属于中下游了。
偏生赵思源心里十分没数,一直觉得自己比舒明泽小上一岁还能上榜,是他厉害。
可他光想着年纪,却不曾想过成绩。
舒明泽当初上班,可是第五名,甩出赵思源一大截。
赵思源在村里之所以比舒明泽有名,不过是因为他喜欢宣扬而已。
他当初考上童生的时候,就爱宣扬,好似已经考上了状元似的。
赵思源如此,他那什么都不懂的娘就跟着觉得她儿子了不得了。
大河村就舒明泽和赵思源两个读书人,其他人自然是说什么信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