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位置本来因为战乱之故,暂时是坐得十分稳当的。
只要不是魏王和容家军分出了胜负,凯旋还朝,他的地位就不会有任何变动。
但正是因为如此,晋王看不下去。
晋王一心想着往上爬,先头不过是源于容盛之故,让他更为忌惮而已。
如今的局势,他和他的手下,觉得容家军也不是那般可怕。
虽然晋王的手下几乎都是文臣,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武将。
那些武将跟在晋王身后,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是几乎没有。
多年不曾往上爬,他们自然也心痒痒得很。
这次时机,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
在真正面临容家军之前,边军的威名他们一直都有所耳闻,自然也是不敢轻举妄动。
但现下看来,从前的边军或许也是夸大其词。
他们觉得自己上也能对付容家军,甚至可能比魏王做得更好。
每当晋王问起,他们就异口同声地保证,一个个信誓旦旦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神兵天降。
晋王及其手下人认不清形势,自然也有人混在其中煽风点火的的缘故。
其中下手最狠的,就是陆珏。
舒明蓁也不知道陆珏跟晋王到底是有什么仇什么怨,下这样的狠手。
这个时候往晋王那里添柴加火,显然是送他好走。
但凡是个脑子还没有彻底进水的,都知道这时候绝对不能分散兵力斗争。
晋王小动作不断,太子同样也恼火得很。
从前只以为自己这个弟弟手段阴狠,人还是极有城府的。
但如今看来,自己还是走了眼。
真有城府,就不会这么容易就被自己手下所裹挟。
太子不清楚那些拾掇晋王之人究竟意欲何为,不管怎么样,都是其心可诛。
为了不分散魏王的注意,太子几次三番去信,让他专心对付反叛之人,不用在意京城局势。
太子送过去的信虽然对他的处境丝毫不提,但魏王心里也清楚,太子的处境只怕是不好。
先头为了支持魏王,他力排众议把所有的兵权都交到了魏王手上,把整个大顺的命脉一同交了出去。
太子的所谓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不少人都在背后想要动太子,甚至于太子自己的人,也不怎么老实。
在明摆着官员不够用的情况下,太子为了不让人拖后腿,还是让人处置了不少。
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人。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朝廷上吵闹的声音当即便小了很多。
但也造成了太子身边的人离心离德,除了那些死忠的,有不少都因为太子的所为寒了心。
可说着是寒心,不过是觉得太子不再像先前那般好掌控,想要逼一把太子而已。
太子身边如今没什么人,要对付晋王发难,也不大容易。
因着晋王和太子博弈,魏王那粮草就迟了。
若不是如今时局实在是离不得人,他都恨不得立马赶回京城,好好替他那四弟倒倒脑子里的水。
就算是要争权夺利,也该看看时候才是。
先前他看宁双王氏的热闹看得兴起,却忘了自己家同样也有这样的人人才。
晋王看不清局势,一味地在这时候扯后腿。
每次收到京城和宁双城消息,舒明蓁和容惊羽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不管是宁双王氏本家那些人,还是晋王,几乎是每一步都踩在意料之外。
舒明蓁甚至觉得,他们才更像是一家子。
也不知道宁双王氏本家之人跟晋王凑在一起,会斗成什么样。
她其实还是有些好奇的,不管是宁双王氏本家之人,还是晋王,都不该如此不清醒才是。
世家子弟三岁开蒙,读那么多书,也该开些智。
晋王那边勉强还能说是有人在背后拾掇,但宁双王氏本家这边闹起来,可就纯粹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了。
王广义不断努力调和,最终还是没能压住,宁双城内自己乱了。
起因是宁双王氏本家之人,对百姓出了手。
在宁双王氏本家那些人的认知力,那些百姓都跟面团没什么区别,忍气吞声了这么多年,也不会敢有什么反抗。
可偏偏这一次预料错了,那些百姓群起而攻之,直接把那个公子哥给打死了。
这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局势一下就乱了起来。
宁双王氏本家之人虽然指挥不动王广义手下之人,可他们自己府上本就有不少人。
他们直接用府上的人打压那些百姓,那些百姓在宁双王氏的阴影下火了这么多年,早就是满心怨气。
如今他们其中不少人的家人都被征入了军营,不知什么时候死讯就会传回去,他们也实在是不想忍了。
他们的家人随时可能面临着危险,一切的根源都是在宁双王氏身上。
都到了这个地步,他们还想着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宁双城的百姓可不答应。
不管是什么时候,普通百姓多数都是温良的,但并不是没有血性的。
宁双王氏的人不给他们半点活路,他们也不会放过宁双王氏之人。
如今在宁双城的王氏族人,也并非都是本家之人,还有不少旁支。
那些旁支虽然比起普通人可能日子过得稍微好些,但同样也是远比不上本家。
先头没人在乎那些旁支,如今那些相对较弱的旁支就成了百姓们下手的主要方向。
一直被那些百姓们针对,甚至出门都会被人谩骂,那些旁支之人也有些忍受不了,对于本家的怨气不小。
本家是荣华富贵不错,但旁支能够享受到的东西可不多。
往常他们没享受到多少好处,如今遇到了麻烦,却是他们给顶上的。
那些旁支之人怎么想都想不通,整个宁双王氏竟然又分成了两派。
本家自成一派,那些不满的旁支逐渐集拢,不再是一味听从本家的安排。
他们也开始和百姓斗在一起,甚至还会去本家闹。
宁双王氏旁支之人着实不少,他们也更为清楚宁双王氏是什么情况。
正所谓大家族若是要倒,那火必先是从内部烧起来的。
单纯从外部砍过去的刀,一时是没那么容易动摇他们的。
宁双王氏作为老牌世家,家大业大的同时,也沉疴不少。
有了如今要打仗这个缺口,那些先前勉强还能压下去的问题一股脑全都冒了上来。
王家主每日光是看着家中的内斗,都感觉自己肯定是要折寿的。
王广义和王家主商议之后,最终还是决定由王广义出手,直接派兵镇压。
这样一来,有些闹事儿的本家之人势必就会被牺牲。
宁双王氏本家之人可有些受不了,他们一直觉得自己生来就是高人一等,怎么可能接受自己成为弃子的事实。
他们天天找王家主的麻烦,倒是越发坚定了王家主要处置他们的心。
宁双王氏人多嘴杂,权利也并不是集中在家主身上,甚至,他还比不得陆家主在陆家的地位。
尤其是那些仗着自己辈分大些就倚老卖老的,一直都是王家主心中的一根刺。
这么多年,他们一直掣肘着自己。
此番动乱,对于王家主来说,也是个机会。
照着那些闹事儿的人直接下手,王家主难得展现了自己的铁血手腕,就连王沛他也没放过。
像是宁双王氏这样的世家,都是有自己私牢的。
族人就关押在私牢之内,那些闹事儿的百姓就往官衙里边送。
因着宁双王氏这个庞然大物盘亘于此,宁双城知府的存在感并不强。
以至于舒明蓁都快忘了,宁双城其实也是有知府的,就如同德曲一样。
只是宁双城的知府不如德曲知府有实权,一直都是宁双王氏的傀儡。
若是什么时候不听话了,也就不知道还能见到几日的晨曦。
王广义让人镇压,虽然看似是暂且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问题只能是更大了。
治水之人都清楚,治理水患,历来是堵不如疏。
宁双城内如今的情况其实也是如此,王广义此番行为,也是无奈之举。
强行将缺口给堵上,闹事儿之人可并不是真正心服,只是有所忌惮,暂且不敢出手罢了。
虽然动乱暂且压下,但那些不满之人却是越发多了。
尤其是宁双王氏内部本家和旁支的矛盾,越发厉害起来。
自己的族人,就算是旁支,也总不能像对待普通百姓一个处理法子。
稍有不慎,整个宁双王氏都将万劫不复。
宁双王氏能有今日,靠的可不仅仅是本家,宁双王氏那些旁支同样重要。
尽管城内发生了动乱,但因着最终被压了下去,同样也没到攻城的好时候。
再围困一小段时间,城内百姓不满积累得更多,双方冲突更加厉害,那就到出手的时机了。
容家军的人也是人,如今三方势力都不急着出一个结果,暂且就在宁双城这里僵持着。
魏王被自己人拖了后腿,无法参与其中推一把。
容盛秉承着不希望有任何无谓伤亡的想法,没有贸然让自己的人攻城。
只是稍微等些时日罢了,粮草暂且也还耗得起。
近些时日,容家军这边真正让容惊羽愁的并非战事。
一直在接触的京城陆家,如今可算是给了一个确切的答复。
陆家愿意支持容家军,为容家军提供粮草,他们少家主陆珏也要亲自过来。
正是因为陆珏要亲自过来,容惊羽才难免发愁。
他在京城之时,对于陆珏此人也是早有耳闻,各种传闻层出不穷。
都是千年的狐狸,彼此都想从对方身上获得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