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陈兵
初缘君2025-07-31 10:342,620

  舒明蓁心烦不已,每次练字总是扔了满地的废纸,一张让她满意的都没有。

  她这边还在纠结,钟离修那边也出了岔子。

  钟离修的母亲,不知从何处得知了钟离修还活着的消息。

  在此之前,他还活着的消息,家里人只有意外遇见的小鱼儿知道而已。

  也正因为小鱼儿见过他,他才没有把小鱼儿也送到一起去。

  若是他将小鱼儿送过去,家里人肯定都知道他还活着了。

  钟离修自觉没脸见家里人,也不想让她们得知自己还活着。

  如今的他,无能到了极点,只能给她们带去失望。

  钟离修他娘林氏得知他还活着后,就想见儿子一面,最终还是被钟离修祖母蒋氏拦下。

  蒋氏当初也是跟着老定北侯一起上过战场的,对于沙场和朝局都比林氏更清楚。

  当初钟离家被朝廷降罪,凡满十六岁男丁皆斩首示众,在此之前,钟离修的死讯就从前线传回了定北侯府。

  蒋氏不知道自己这小孙儿究竟是如何躲过,可如今都不能出来。

  在帝王眼中,她这小孙儿早该没了。

  只有所有人都觉得她这小孙儿没了,她孙儿才能好好活着。

  当初钟离家出事之后,她就一直跟儿媳林氏在一处,直到后来又出现了她一个孙女儿。

  她先前以为钟离家只剩下妇孺幼儿,并且四散于天下,她强撑着身子骨,不过是为了剩下那些寻不到的族人。

  直到孙女儿出现,她就猜到钟离家还有意想不到的人活着。

  先前她一直以为是抄斩时躲过的漏网之鱼,没想到竟然是自己那早就将死讯传回了家的小孙儿。

  林氏也不是那等真无知到家的,只是刚得知儿子还活着的消息,高兴过了头,回过神来后,才意识到有多不妥当。

  虽然林氏暂且是按捺下了相见孩子的冲动,可钟离修留在她们身边的人还是发现了这事儿。

  钟离修得知他娘知道他还活着之后,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

  幸好他祖母把他娘给拦了下来,不然他都无法想象自己会有多么麻烦。

  西北那边,据说匈奴已经开始陈兵列阵。

  若当真还是起了战火,他不可能不去。

  他是钟离家的人,就算死,也得死在西北的沙场上。

  如果他因为怕死就一直躲着,那他就算是死了,也没脸去见钟离家的列祖。

  可如果是他娘知道了,以他娘的性子,肯定会想法子拦着。

  钟离家人死在战场上的已经太多了,每逢西北大乱,定北侯府的白幡总是能连着挂上许久。

  不仅是他娘会拦着,就是这些日子,他也收到了不少定北侯府旧部的来信。

  他们都在劝他,千万不要去西北。

  定北侯府已经倒了,钟离家如今明面上就只剩下他一条血脉,不该再为了朝廷去冒险。

  钟离修准备去西北,自然不是为了朝廷,朝廷做的那些事儿,不过是哄自己罢了。

  他要去,不过是钟离家每个男儿的归宿。

  生于西北,也亡于西北,是钟离家每一代男子的宿命。

  钟离修身为家族中人,逃不过,也没想过要逃。

  哪怕他在世人眼中早该是死人,本不该去趟这趟浑水,他也必须要去。

  那是养他长大的西北,那里曾有会给他塞胡饼的阿婆,他怎么能让西北像当初的寒安十二州一样归属匈奴。

  寒安十二州,是在太祖时期割让出去的,直到现在都没有收回来。

  钟离修曾经听人说过,寒安十二州的百姓,过的那都不能说是人的日子。

  也难怪,百姓只有在自己的所在的朝廷,才能勉强算得上是百姓,若是到其他人那,那就是奴隶。

  不说别的,就是每次起冲突后,那些匈奴俘虏,同样也不会有好下场。

  大顺几度想将寒安十二州收回来,奈何一直因为各种原因失败。

  两百余年,寒安十二州一直在匈奴手中,是大顺历代有血性之人心中的隐痛。

  哪怕是先帝荒唐,也曾想过收回寒安十二州。

  先帝刚登基时,国力强盛,国库充盈,朝廷甚至决定赎回寒安十二州。

  只是到了最后,匈奴那边狮子大开口,开出的条件太过苛刻,完全不像是愿意将寒安十二州还回来的模样。

  他祖父在时就曾说过,西北绝对不能落入和寒安十二州一样的境地,若是到了那一步,那必然是钟离一族的男子都死绝了。

  钟离修一直都觉得,自己这一生上对不起父兄,下愧对于弟妹侄儿。

  但至少,他还姓钟离。

  从前百姓提起钟离这个姓,都是交口称赞,到如今提起这个姓氏很多人都觉得晦气,其实也才过了三年而已。

  匈奴陈兵列阵的消息传回京城,朝廷再次乱成一锅粥。

  各种出主意的都有,可没一样能用的。

  都要入夏了,雪灾造成的麻烦还没处理完。

  这场仗,大顺打不起,还是只能求和。

  可求和又岂能是那么容易得,必得是扒下一层皮才算完。

  朝廷如今没有银子,谈判都没了底气。

  甚至还有人给元和帝出馊主意,让他权当做不知道匈奴陈兵一事。

  匈奴是马背上的民族,不善耕织,往常年在边境也总是抢完就跑。

  那人的意思,是让朝廷由着匈奴来抢,他们抢完东西,自然会离开。

  这样一来,也不过是损失些平民百姓罢了。

  元和帝虽然称不上是明君,但好歹也没昏聩到如此地步,那人当下就被元和帝拉出杖毙了。

  这样荒唐的主意都有人出,可见朝廷当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除此之外,还有人提出要割让西北三城的。

  既然没有银子,那就用城池来填补。

  西北三城,自打定北侯一脉倒下之后,就一直都是一盘散沙,谁都没法真正把西北三城掌控在手中。

  这法子比起让匈奴抢掠而当做不知稍微好上一点,但也就好上那么一点点了。

  收回寒安十二州,是大顺每一任帝王的期望。

  如今寒安十二州尚未收回,就要把西北三城割让出去,元和帝不用想都知道那群读书人会说的有多难听。

  这法子,同样也被元和帝当庭否决。

  国库空虚实不争的事实,要和谈也该拿出些诚意来也是必须的。

  就算愿意让公主和亲还平定此事,那么公主和亲的嫁妆也得拿得出来。

  元和帝膝下的公主不是早已成亲,就是年纪尚幼。

  唯一一个年纪合适的,是中宫所出嫡公主,年十三。

  元和帝平日对这个女儿也是格外爱重,才年满十三的女儿,他又如何舍得将她嫁去那蛮夷之地受苦。

  但事到如今,嫡出的公主,是大顺能够拿出的最大的诚意。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是此时大顺最真切的写照。

  大顺已经走到了这步田地,那些大臣多数都在想着明哲保身。

  就算是公主和亲,也得有人前去和谈。

  如今大顺的处境,使臣能不能回得来还不一定。

  谁都不想去送死,都相互推诿。

  到最后,只有已经致仕的老太傅带着当初元和帝所赐的金牌进宫,表示愿意带人前往西北和谈。

  老太傅是元和帝的老师,如今已经年过八十。

  到了这个年纪,已经不再适合长途奔波。

  到底是有着多年师生情谊在,元和帝不想让老师去送死,驳回了老太傅的请求。

  老太傅跪在御前,老泪纵横。

  “陛下,如今大顺已经风雨飘摇,就让臣这把老骨头,最后再替陛下办次差吧!”

  元和帝错开目光,不忍去看跪在地上哀求他准许的老太傅。

  不知何时,老太傅永远挺直的脊背,已经变得佝偻。

  元和帝一路走来,老太傅帮了他很多,在他登基之后,又致仕归家,从来不曾给他添过一丝麻烦。

  元和帝走到如今,当初的身边人一个个送走,又怎么舍得再将自己的老师亲手送走……

继续阅读:第179章 老太傅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农门娇女不好惹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