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延后的消息一传出,有些敏锐的人就能察觉到不对。
会试之后,朝堂上就该多出不少新面孔了。
在这个时候元和帝非要延后会试,怕是还有其他的打算。
朝堂上,年前被他清理掉的那些官员,位置多数依旧开始空悬着的。
不少人一直盯着那些空出来的位置,但元和帝始终不愿意松口。
那些被打落下马的低阶官员还好,可其中还带着几位五品以上的官员。
凡五品以上的官员,任免调迁都需要当今点头,不能全由吏部做主。
如今的现状,就是元和帝宁肯让位置空着,也不想让那些人把自己的党羽扶持上位。
朝堂上明里暗里的争斗,处处都是腥风血雨。
年前元和帝处置了一批官员,朱亮出事之后,元和帝借着这个由头,又处理了一些官员。
至于朱亮的家属,就如同不少人猜测的一般,朝廷只是口头嘉奖了一番,然后放任他们回了老家。
若是先前国库里边还没空得能跑耗子,元和帝可能还会做做样子。
但国库当真是空得耗子去了都得留两粒米,可让他动自己的私库,他是绝对舍不得的。
朱亮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走上仕途,这么多年来一直走得战战兢兢。
生前门庭冷落,身后无人挂牵。
不管外面吵成什么样子,靖安侯府始终都关起门来过着自己的日子。
先前还有人觉得靖安侯府太傻,后来一再出事,才有人觉得他们家也是傻人有傻福。
容成蹊惹怒当今被罚,却也意外躲过了那些麻烦。
有些历来都是明哲保身的官员,也开始学起了靖安侯府。
靖安侯府是领命闭府思过,他们就是称病在家不出门。
元和帝每次上朝看着空了将近一半的朝堂,那群大臣还不用开口,就已经先把他气着了。
上位者心绪不佳,其他人自然也会多加注意。
就连平时蹦跶得比较欢的几位皇子,一个个也都老实了下来。
若是先前,元和帝自然恨不得他们老实。
可在需要用到他们的时候一个个不说话了,明摆着也是在招惹他生气。
元和帝推迟春闱,但雪灾的事依旧很繁琐。
灾后是个大麻烦,要用百万两银子填补整个天下,那是在做梦。
国库当真是一个铜板都挤不出来,元和帝还是不想动用他的私库。
他的私库可是这些年来他的心血,若是用出去了,日后税收上来了也不会给他补上。
这时,又有人给元和帝出了馊主意。
其实朝廷想要银子,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法子而已。
元和帝虽然不比先帝奢靡,但也不是个节省的主。
先前已经从那群商人那下了手,如今那些商人也不愿意配合。
但国库当真没钱,所以只能从赋税下手。
如今正是春耕的时候,粮税动不得,但商税却可以。
那些商人本来就挣得多,多交点税也没什么。
元和帝也是这么想的,他的私库都没多少东西,但他还记得曾经去过陆贵太妃的宫中。
那时贵太妃还是贵妃,她宫中虽然算不得奢靡越矩,但很多东西连皇后那都不见得有。
一个身处宫中的女子,除了帝王的赏赐,就是娘家人送进来的东西了。
元和帝太清楚自己父皇的本性,他奢靡成风,哪来的那么多好东西分赏出去,有好东西他都自己留着了。
只可惜,先帝死的时候,连自己的私库也全都败光了,不然元和帝还能接手不少银子。
粮税一年一收,往往在秋收之后,但商税可是一月一收。
商税加重的消息一传出来,影响的可不只是一两家。
就是陆家主收到消息的时候,都在书房沉默了。
那点商税确实算不得什么,但凡是有点本事的商人,都有自己避过去的法子。
十税七。
这样的重税,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
这人到底是想朝廷好,还是想朝廷快点垮都说不准。
十税四已经是重税,历朝历代,商税一直都是最重的。
如今竟然来了个十税七,纵使是陆家主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十税七,可不是逼着那群商人去死吗。
百姓吃不起饭会乱,商人逐利,若是到头来混个温饱都难,同样也要出问题。
加重商税,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小商贩。
大商人自有躲避的办法,只有那些小商人没法子。
加重商税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大顺,这大概是传得最快的一次政令。
朝廷为了敛财,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舒明蓁收到这消息的时候,都差点以为元和帝是疯了。
十税七,正常人都做不出来。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舒明蓁反正是不会让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银子就这么交给朝廷。
她一边留意收税官吏的消息,一边让掌柜做好了一份阴阳账本。
真正的账本,只放在她那,在空间里的东西,除了她谁都拿不到。
琳琅阁有些东西是无本的,舒明蓁要把这部分本钱添上去。
卖出去的价格也能做点手脚,定制能动的地方就更多了。
也是这道突然的政令发下来,舒明蓁原本的准备被打乱了。
她原想着清明之前可以把茶楼开起来,但若是商税这般重,她就要重新考虑一番了。
思考了几天,舒明蓁最终还是决定按时把茶楼开张。
她很清楚,就算是拖着,茶楼早晚还是要开起来。
而身为上位者,只要尝到了甜头,暂且是不会更改政令的。
就算是元和帝在此之后有心想改,也会有人阻止他。
况且,帝王的命令本就不能朝令夕改。
十税七的重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改变。
她的茶楼还是要照常开张,只是要稍微调整一番。
茶楼的茶和点心不能动,但那些姑娘们那可以动。
本来嘛,去茶楼赚钱的说书先生也好,卖艺之人也好,也不是靠着那点月银过日子,还是多来自打赏。
可这打赏多少,总是不能全记在茶楼的。
来茶楼挣钱,茶楼只会抽成而已。
舒明蓁的人都是茶楼的人,没有从外边来的,但就算是青楼的老鸨,也不会把姑娘的银子全部拿走。
她只需要稍微调动一下抽走的银子,账面上就好动了。
元和帝加收商税的消息舒明宗得知时,只觉得天都要塌。
本来外公的点心铺子一直都是半死不活的,突然收这样的重税,那能不能开下去就是个大问题了。
没得到铺子之前,舒明宗一心想着怎么得到铺子,可铺子眼看就要到手了,突然又出了这样的岔子。
十税七,对于他外公的点心铺子来说,剩下的银子根本不够养活一大家子的。
舒明宗先前的高兴荡然无存,甚至更想把这烂摊子丢给他爹。
他爹不是有想法吗,不是能让铺子更好吗?
舒明宗开始打起了退堂鼓,王老头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个没出息的外孙,王老头都不想多看一眼。
虽然商税下来了他也发愁,但他还不至于像舒明宗一样没用。
商税政令一下来,舒峰诡异的舒坦了些。
他憋在心里几个月的那口气,可算是舒服了点。
让那个老不死的把铺子交给他儿子,他倒要看看究竟能是个什么结果。
他亲生的儿子,他难道还不知道舒明宗的斤两。
舒峰除了注意舒明宗以外,还特地让几个乞丐盯着琳琅阁那边。
乞丐都是舒明蓁的人,他自然得不到什么消息。
但琳琅阁的生意依旧还是一切如常,没有丝毫变化,他就能猜到舒明蓁并未慌张。
相比之下,舒峰又想起了自己那个六神无主的蠢儿子,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舒武凭什么那么好命,这样有出息的儿女竟然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