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人没其他优点,就是能生。
齐王、晋王他们那一代光是兄弟姊妹便有二十来个,后太子继位,他又生了一堆。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太子的那些个儿子里挑不出像齐王、晋王那样的绝世英才,争权夺位的把戏倒是学了十成十,偏偏最后继位的是最不被看好的那个。
李宏盛生母出身低贱,和先帝亲情浅薄,若非投在以前的韩贵妃如今的韩太后膝下,也没法捡现成的便宜坐上龙椅。
韩家想扶持一个傀儡皇帝,却不曾想,那是一只披着羊皮的小狼崽子。
——
梁十七挑挑拣拣整理出几道菜品,准备做好了让人送往燕京城去。
其中卤制品是最为可靠的,只要沿途冷藏,便能多存上三五日,而后便是选多盐酱浓的菜,像是梅干菜烧肉、三杯鸡、酱烧茄子、辣子鸡丁等。
菜好做,包装难制。
崔钰和林阳泽尝试了数十种纸张,软的硬的都没法保证不漏汤水不漏油。
接连两日没个结果,崔钰泄气地不想动弹。
林阳泽也说直接用罐子装得了,何必搞那么麻烦。
然而韩洛和崔桓不依,不管是陶罐还是玻璃,都不易运输,若是途中磕磕绊绊,一不小心就容易碎裂,损失诸多成本不说,好菜好汤也给糟踏了。
梁十七实在看不下去他们几个大男人聚在一起整天愁眉不展,一副想不出来就去撞墙的模样,便给他们提了个醒:“这事儿急不得,马上就到府试了,考试要紧,剩下的等以后再慢慢想。”
崔钰这才反应过来,居然要府试了!
他突然就紧张起来。
反倒是杨鸿云和崔桓两个考生该吃吃该喝喝,完全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府试前三日。
客来轩打尖住店的生意越来越多,不仅客房被订空,连梁十七准备给那些达官贵族体验的“农舍”也都被抢订一空。
农舍里的装修构造是梁十七结合后世的规模建的,主要体现在里面有盘炕、马桶、以及自来水管,造这些物什的时候费了梁十七不少心思,崔钰更是把鞋底都磨破了好几双。
故而住农舍的价钱也更高一些。
但方便也是真的。
住客栈最大的问题就是吵闹,墙壁修得再厚,木质的门窗也隔不了音,不然客栈怎么会成为打听消息最方便的场所之一。
农舍就不同了。
独门独院,环境清静幽雅,充满了诗情画意,既能品烂漫繁花,又能听蛐浅吟,并且屋子的窗户都用玻璃替换了窗纱,采光大幅度增强,阳光倾泻,一眼便能欣赏屋外美景,真正体验“笑看庭前花开花落,满贯天边云卷云舒。”
如此惬意,谁不享受。
但凡住过两日的书生,都不想再搬到他处。
转眼就到府试。
参与考试人员名册早早送至知府衙门,那时,张正信已经跟王苏交接,成为临安知府。
此次主持考试者便也是他。
府试的场地比县试要好的多,天气也转暖,考生无需在考棚里瑟瑟发抖。
考棚两旁大门内有大院,是应考生聚集等候点名之处,大院外挤满了卖各种食品的商贩,县试的时候是因路远不便,客来轩没来得及准备,这回赶在临安本地,崔钰哪能错过这门生意。
大清早,天未亮。
客来轩的小吃车便哒哒哒出发了。
小吃车上有两个烧火的炉子,包子、馒头、鸡蛋饼、饭团、豆干、茶叶蛋等各种小吃应有尽有,所过之处飘香十里,把睡梦中的人都给馋醒了。
尚未到考试时辰,没吃早膳的考生也舍得花三五个铜板买点儿来填填肚子。
咚——咚——
铜锣敲响,考生陆续跨入大门。
穿过大院往北是穿堂大厅,知府在此处点名,经认保搜检后进入考棚考试。
过了穿堂大厅,是一个很大的院子,正面为大堂,为各官员考试时监临之处,院中东西各有一个大敞棚,约各十多间至几十间不等。
敞棚中设有长条桌和条凳,长度与敞棚相等,每距离二尺做一个人。
杨鸿云掸了掸上面的灰尘,坐下后却发觉桌凳质量很差,板薄且脆,中有疏缝,稍微动一动就会发吱嘎吱嘎的声响,是体宽敦实者坐下去,指不准会折断。
更让人无语的是,考试一排坐十几个人,为防止更号,便将这十多个座位用竹条钉在一起,考试时只要有人挪动,整条桌凳都会随之晃动,让人一天无一刻安静。
好在府试只考一场,试四书文及经义文各一篇,忍忍也就过去了。
府试比县试略添难度,但对于杨鸿云和崔桓来说问题不大。
两人才思敏捷,看完题目后,便开始破题。
不过半天时间便一前一后交了卷。
客来轩新收的厨子刘四儿见他们出来,忙在小吃车后头招呼:“两位爷,要不要先吃点什么再回庄子?”
不说还好,一说杨鸿云还真觉得有点饿。
因着只考一场,梁十七知晓这两人心大,也不像县试时候那样老妈子了,只说让他们赶紧考完回来吃饭,便当都没给准备。
崔桓也有点饿。
“那给我来个包子。”
刘四儿打开蒸笼:“要什么馅儿?”
杨鸿云见里面都是一模一样的包子,委实瞧不出不同之处来,便道:“白菜猪肉粉丝的有没有?”
“有!”刘四儿给他拿了一个。
崔桓爱吃甜口的,又不想吃豆沙和麻蓉包。
刘四儿就说:“蛋黄流沙包还剩最后一个,您要不?”
崔桓:“要!”
隔壁茶摊上围坐的外乡客端着茶碗都忘记了喝,满腹疑问,朝茶馆老板吆喝:“我说你们这里的包子名字咋这么奇怪捏?我竟是一个都没听过!”
茶馆老板听了便哈哈大笑:“客官,可不是我们这地儿的包子奇怪,是客来轩的包子奇怪,这些与众不同的包子别地儿可没有!您要是感兴趣,不妨买两个尝尝,不过几个铜板的事,也不贵,保准您啊,吃了还想吃!”
有没有这么夸张。
外乡客不太相信茶馆老板的说辞,唯恐他们当地人把他们当冤大头,联手起来宰客。
倒是他们中间有个女人家听了不以为意,快人快语道:“一个包子能卖几个钱,还宰客……没让你花几十两几百两的能算宰客么!你们几个大老爷们等着,我去试试水。”
女人没指着四个男人骂了一通,拍桌站起来便往小吃车走去。
车上挂着木板,上头将所有小吃价格皆罗列在内。
女人识得几个大字,可依旧犯了难。
实在是……
客来轩的包子种类太多了!
光是素包便有雪笋包、酸菜包、蔷薇豆沙包、麻蓉包、香菇荠菜包五种。
肉包就更多了,三鲜包、鲜汤鸡肉包、双冬鸭肉包、叉烧包、虾肉小笼包、梅干菜肉包、白菜猪肉粉丝包……
拢共有十种。
不过好多都是被划去,表示已经卖光了。
可即便如此,留下的也足以让人挑花眼。
女人和四个壮汉来自偏僻的小县城,他家祖坟冒青烟,一窝糙汉文盲里出了个读书人,他们此行便是来送弟弟府试的。
在他们那犄角旮旯,只有白面包子、肉包子、菜包子三种,哪见过这么多花头。
她咬着指尖挑来挑去没能择出个一二三四来,索性不挑了,剩下的每个来一样!
“好嘞!这就给您包起来!”刘四儿欢快的声音在街巷回荡。
也不知他是怎么从白白胖胖的包子里挑出各种馅料的,在其他人眼里,这些包子明明长得一模一样。
只见刘四儿掀开蒸笼盖,好似看都不用看,手一伸便是一个,转眼间纸兜里被塞得满满当当。
“客官您拿好,小心烫。拢共四十一文钱,给您抹掉零头,收您四十文。”
女人爽快地付了钱。
正当这时,考场里第三个人考完出来了。
杨鸿云抬眸一看,竟还是老熟人——丰泰。
崔桓向他招招手,笑眯眯道:“快来,请你吃包子。”
丰泰不仅吃了崔桓请的包子,还多吃了一个杨鸿云请的茶叶蛋,不过两人都没付钱便是了。
三人一起打道回府。
离开时,还听到身后传来一阵阵惊呼。
“我滴个乖乖,这包子味道竟然这般好!”
“好吃是好吃,就是个头有点小,没白面馒头得劲儿。”
“呸,牛嚼牡丹,你懂个屁!白面馒头味道寡淡不说,口感又糙,干的时候咽下去能划破喉咙,哪有这包子好,又松又软,咬进嘴里跟棉花似的,回味甘甜,馅儿里的油水还足!”
“皮薄馅大,才六文钱一个,老妹儿啊,趁考生还没出来,咱们赶紧多买几个给五弟留着。”
“……”
茶馆的交谈声逐渐消散在风中。
三人中,属杨鸿云文采最为出众,崔桓次之,丰泰自知学识不如,便没跟他们对试题答案,一路只聊了些闲话。
回到客来轩。
杨鸿云敏感察觉客栈内气氛不对劲。
“怎么了?”
“伯晏,大哥,还有丰兄弟,你们考完了?”崔钰扬起唇勉强笑笑,脸色说不出的阴沉,“有人针对客来轩,垄断了整个临安城的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