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歌萝劈五十2025-07-28 16:473,003

  辛狻猊示意杨明云跟他进来,杨明云便也跟着进去了。

  忽然,杨明云一阵恍惚,感觉自己穿过了无数光年。

  倏尔,豁然开朗。

  看着眼前的景象,他便明白书海究竟为何物。

  这里没有边际,没有天空与大地的明确界限,因为整个空间都被书籍所填满。

  一本本形态各异的书,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静静地漂浮在空中,它们层层叠叠,相互交错,逐渐汇聚成一片奇异的“地面”。

  这些书籍的封面闪烁着或古朴、或华丽的光泽,书名的字迹涵盖了各种文字与字体,从古老的象形文字到流畅的现代字母,从飘逸的毛笔书法到规整的印刷体,应有尽有。

  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散发着独特的气息。

  它们微微颤动着,仿佛在彼此交流,又似在向这个寂静的空间诉说着自己所蕴含的故事。

  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未来的科幻畅想,从东方的诗词经典到西方的文学巨著,书海之中无所不包。

  阳光——如果可以称之为阳光的话,是一种柔和而朦胧的光线,它穿透层层书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让这片由书构成的世界更添几分神秘与奇幻。

  偶尔有一阵微风不知从何处吹来,轻轻拂过,书们便如同灵动的精灵,微微晃动身躯,发出轻柔的“簌簌”声,似是在低吟着岁月的歌谣,又像是在欢迎着某位远方而来、即将踏入这片知识奇境的访客。

  辛狻猊迈着沉稳的步伐在前方引路,杨明云则满怀好奇与期待地紧紧相随。

  “明云,你看这一本。”辛狻猊伸手轻轻触碰一本封面散发着幽蓝光芒的古籍,那书上的文字仿若灵动的蝌蚪,“此乃上古秘典,其中记载着诸多早已失传的法术修炼法门,其价值不可估量,多少修行者穷极一生都在寻觅它的踪迹。这读书之道,恰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初涉书海,需得有这般登高望远,探寻无尽知识的决心与视野,此乃读书第一境也。”

  他们继续前行,辛狻猊又指向一本皮质封面、用金箔镶边的厚重大书,“这是西方大陆的魔法圣典,里面详尽地阐述了元素魔法的真谛,从基础的魔力感应到高深的禁咒术式,皆有收录,曾经在西方的魔法盛世中,它可是被供奉于魔法塔的最顶层。于这漫漫书途之中,当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求书中真意,即便耗费心力,身形消瘦亦不后悔,此为读书第二境。”

  随着脚步的深入,辛狻猊的介绍也未曾停歇,“瞧那本,以丝线装订,书页薄如蝉翼的,是东方的一本奇书,书中尽是些奇门遁甲、机关巧术的精妙设计,曾助一位帝王建造出了举世无双的防御要塞,抵御外敌无数。待你将书读透,自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悟,于不经意间领悟书中至理,融会贯通,这便是读书第三境。”

  也不知走了多久,在杨明云的感知种,起码有数百万本书。

  要知道一所正常大学的图书馆,约莫也就是数万本书。

  可以说,这里是真正属于书籍组成的海洋。

  忽然,二人走到了一个“岸边”。

  当然,与其说是岸边,倒不如说是没有书了,来到了类似海面的地方。

  “你确定你要修文修之道吗?”辛狻猊问道。

  因为领袖已经问了很多次,所以杨明云有些不解为什么还要问。

  但他还是点了点头,说道:“是的领袖,我要修习文修之道。”

  “那你知道,文修踏入三阶所需要的是什么吗?”辛狻猊问道。

  杨明云摇了摇头,毕竟除了领袖外,他认识的人中可能就孙佳佳一个文修。

  “那便是读书,读大量的书。”辛狻猊说道。

  “为什么文修道是最容易的道你知道吗?”

  不等杨明云回答,辛狻猊说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万里书,行万里路。”

  “不管你是初读、浅读乃至是深读,一本书总能带给你不同的想法。”

  杨明云似乎明悟了什么,问道:“莫非,文修的突破之道便是不断的积累自己的学问?”

  辛狻猊微微点头,继续说道:“文修之道,虽看似容易入门,实则深邃无比。这书海之中的每一本书,都是你攀登文修高阶的基石。在这第一境中,你需如探险家般在书海肆意遨游,广泛涉猎,无论正史野史、诸子百家,还是奇闻杂记,皆要纳入眼中,此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境界,重点在于‘看’,要博览。就如同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先将知识的框架在心中构建,把各类信息汇聚,方能有之后的精研细琢。”

  辛狻猊稍作停顿,目光深邃地望向杨明云,“待你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便进入第二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诸多书籍,便会互相比较,与自己的经历相互印证,开始深入思考其中的内涵与关联,此时便会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态。你会为了悟透书中深意,日夜苦思,不断琢磨,甚至忘却自身的疲惫与外界的纷扰,在思考中逐渐有所得,让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记忆。”

  他转身,抬手示意周围的书海,“而最终的境界,则是要返璞归真。这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从心所欲不逾矩’。当你达到此境,便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将书中所学与世间万物融会贯通。初时,你或许仅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虽可小成,但不过是浅尝辄止;进而若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也只是略有一得;唯有终能将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以心体道,以道御行,方为大就。文修三阶之路漫漫,你可做好准备?”

  杨明云眼神坚定,深吸一口气道:“领袖,我已明晰,虽艰难险阻,亦绝不退缩。”

  辛狻猊面露欣慰之色,“既如此,那便从这书海之中开启你的文修征程吧。你需先从这第一境扎实做起,我会来定期为你解惑。”

  杨明云点了点头,见状辛狻猊便转身消失不见了。

  见领袖离去,他缓缓蹲下身子,伸出手轻轻触碰那由书籍汇聚而成的奇异“地面”,感受着从书中传来的微微颤动与独特气息,仿佛在与它们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他站起身来,目光在周围的书海上扫视,思索着该从何处开启自己的博览之旅。

  最终,他走向了离自己最近的一本散发着柔和光芒的古籍,那古籍的纸张微微泛黄,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悠长。

  杨明云小心翼翼地将其拿起,翻开书页,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书中的文字犹如灵动的精灵在他眼前跳跃。

  他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起初,许多字词的含义晦涩难懂,但他凭借着强大精神力带来的便利阅读着。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逐渐沉浸其中,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他与这本书籍的世界。时而,他会因书中精彩的论述而微微点头;时而,又会因疑惑不解而皱起眉头。

  不知过了多久,杨明云读完了手中的古籍,他轻轻合上书本,长舒了一口气。

  虽然只是初读,但他已经感受到了知识在心中的沉淀。他将书放回原位,又转身走向另一本风格迥异的书籍,继续着他在书海第一境中的探索之旅。

  在这浩瀚无垠的书海之中,他就像一颗渺小却坚定的星辰,开始了自己漫长而璀璨的文修航程,每一本书都是他航行途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他不断向着知识的深处进发。

  不知过去了多久,杨明云阅览完第一百本书。

  此时,他的身上缠绕着一股气息,无形无色。

  他感受到一股玄之又玄的感觉,他觉得此时他可以做到出口成章,满腹锦绣。

  而与此同时,辛狻猊来到了书海。

  “也不知那小子怎么样了。”

  他远远看到了此时身上缠绕着无形之气的杨明云,眼睛都瞪大了。

  “卧槽。”

  这让辛狻猊一个读书人爆了粗口,因为杨明云居然一日之内就入门了。

  文气显化,这是一阶文修的象征。

  须知,读书一途无捷径可走。

  不少莘莘学子九年义务教育,便是为这一刻显化。

  能在高考之时,于环境球之中显化,便可入211之流的学校。

  辛狻猊了解过杨明云,知晓他并不是读书的料。

  而此时,杨明云的文气忽然凝实,其上出现了色彩。

  赤橙黄绿青蓝紫,最后呈现七彩斑斓之色。

  “七彩文运之气?!”

继续阅读:第二百零九章 学海之中(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画师笔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