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循没搭理左文廷,朝杨知府拱手,“大人,现在审理的是韩府的案子,若是韩大人涉及什么案件,按照大玄律法应该另案处理,御史台,刑部,大理寺,可有公文?”
杨知府震惊着呢!
他万万没想到,左文廷会抖落出这么一件事,江南盐厂,二百多万两银子,户部,左文廷剑指何方一目了然。
怎么地,要把靖亲王,廉亲王,北境王一勺烩了?
胃口是不是太大?
不怕崩掉牙?
我想辞官,还来得及吗?
杨知府有种一只脚踏进鬼门关的预感,看左文廷的眼神很是不善。
“左大人,颜秀才说的在理,韩府的案子,如果涉及到先韩大人,就不是承天府可以审理,起码要三司会审。”
“御史台,刑部的公文就在路上,明天差不多能到,不过本官这里有一份内阁便宜行事的手令,杨知府请过目!”
杨知府恨不得踹左文廷几脚,有内阁手令,怎么不早拿出来?
你就是把我当枪使唤呗!
验看手令无误,杨知府同情的看看颜循和褚雪涵,官司已经不用打了,胡主事等人的供词把韩府钉的死死的,百口莫辩。
颜循不等杨知府说话,抢先说道:“杨大人,昭狱也好,供词也罢!韩大人已经不在了,如何辩白?他们把脏水往死人身上泼,不过是想减轻罪责而已,不足采信。”
我也这么觉得,奈何你说话不管用啊!
杨知府把几份公文让颜循过目,“颜秀才,算了吧!韩府的案子,按例会转往刑部,一应人犯会押往京城。”
他想快点把烫手山芋脱手,也不想颜循再替韩府说话,卷进去,只会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颜循感觉不对,左文廷既然这么下力气,怎么可能让案子转交给刑部?
九江王在刑部能说的上话?
左文廷还有杀招!
颜循正准备孤注一掷的时候,衙门外传来杨恭的高喊声。
“大玄北地举子杨恭,上告承天府巡抚左文廷,替宛平韩府陈情!”
杨恭手捧万言书,大踏步走进大堂,身后还跟着五个长衫儒服的读书人。
“掖州张士朝。”
“华县关白。”
“京畿上官凌。”
“北境王梁。”
“鹤州伦永经。”
“我等六人联署万言书,请杨知府过目。”
杨恭把万言书放到杨知府面前。
杨知府愕然的看着杨恭等人,万言书什么的先不提,六个前途无量的举子,明年春闱基本上可以名列进士榜单的读书人,一起出头替韩府说话?
说实话,他压力山大。
杨恭的话还没说完,“杨知府,学生等六人只是离的近,另有十九名举子还在路上,皆愿意联署万言书,替韩府喊冤,请大人替学生们做主。”
做个屁的主,我想去见开国老祖!
杨知府一听还有十九个举子要联署签名帮韩府站台喊冤,这是要干什么?
造反啊?
大玄开国多少年了,从未出现这种事情,杨知府也算开了先河。
二十多名举子给予他的压力,让他好半晌说不出话来,只能闷头看万言书掩饰心中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