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原先已经打定主意要拒绝自己的周写意,竟然会因为李坏的逼迫而选择倒戈?
看着周写意洋洋洒洒写了三大页控诉李坏逼自己考试的信,武寒霜顿感哭笑不得。
在下人汇报的有关周写意的信息中有提到过,周写意不喜欢读书,只想经商。
只是后来因为贺之行的错误决定,他才不得不归顺李坏。
不过现在看来,李坏貌似也触了这个年轻人的霉头。
原本以为李坏的确是个善于操纵人心的,但是现在看来,倒也不过如此。
“理由虽然可笑,但是也确实能信。”
“这几日派去监视周写意的人都说,他会趁着教书先生或是李坏的不注意偷偷溜出来。”
“有时候是帮别人摆摊赚钱换取佣金,有时则是走街串巷卖些小玩意儿。”
“这年轻人若是放弃了科举的路子,估计也能在经商上面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看到武寒霜一副沉思的模样,徐公公适时的在旁边坐着补充,所说的也都是旁人传回的消息。
要知道,自从从武寒霜的手中接下了和周写意联系的活儿之后,徐公公便是各种用心调查。
毕竟先前武寒霜很少用到他们这些太监,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他又岂能放过?
这几日,他早就已经将京城市井商贩口中的周写意打听了个一清二楚。
徐公公一开始心中也是万般惊讶,同时得到了李坏和武寒霜二人赏识的年轻人,居然是这样的一个人。
但是仔细想想,或许正是因为此人的不同寻常,才导致了这些大人物们的争相疯抢。
随着徐公公话音的落下,武寒霜微微颔首,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满意的神色。
若真的是如此,反倒也能够佐证周写意确实和李坏合不来。
若非形势所逼,周写意只怕早早就能归顺自己。
“这孩子倒是重情重义之人,那时候他拒绝朕时,说李坏对他有恩。”
“如今看来倒更是个聪明人,知道该如何选择。”
武寒霜微微颔首,眼神中流露出几分喜色,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周写意的赞赏,更不吝啬自己的充赞。
即便她知道还不能完全信任周写意,但愿意给予他应有的尊重。
“徐公公,明日科举考试开始后记得派人盯着,以免有人想对这孩子下手。”
“虽然李坏那边的人不打算干扰科举,但别人就不一定了。”
武寒霜像是突然间想起来了什么事情一般眉目一冷,低声开口说道,很明显心情并不算多么美妙。
虽然手下无人可用,但是还能硬挤出来几个探子负责盯梢。
据她所知,现在已经有人蠢蠢欲动,想要扰乱科举秩序。
念在这正是立威的好时候,她方才没让人直接出手铲除,反倒打算找个合适的时机再将其一网打尽。
届时不仅能够树立威信,也可清除乱党,可谓一举两得。
“是,奴才明白。”
听到武寒霜这话,徐公公这才恭恭敬敬的躬身领命,随后便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了后花园。
除了武寒霜外,无人知晓他曾经来过这里。
次日一早,科举考试正式开始。
为了表达自己对周写意的重视,也同样为了某些目的,李坏亲自送周写意去了科举考场。
然而他们刚刚到场,却险些被现场堵塞的人群阻拦去路。
为了能够不耽误他考试,李坏只好和周写意步行前往考场。
望着周写意走进考场的背影,李坏心中又是一阵吾家有儿初长成。
然而当他刚刚想要转身离开的时候,身边却突然响起了一道粗犷的声音。
“这位公子,你也是送家人来参加科举考试的?”
李坏下意识的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发现声音的主人是一位中年男子,身着粗布麻衣脸上,甚至还有干结的泥土。
瞧这模样,应当是刚从地里面出来,还会来得及清洗。
见李坏一直盯着自己头上看,中年男人立马反应过来,面色尴尬的急忙搓起了脸。
确保自己脸上再无灰尘之后,他才腼腆的道歉。
“早上干农活的时候没注意,不小心沾上了点灰,这位公子您别介意。”
中年男人干咳几声,似乎是有几分尴尬一般,眼神中还有几分歉意。
看着他不停的向自己道歉,李坏不由得下意识的愣了愣神。
在他的认知中,这并不是需要道歉的事情。
眼前这位大叔,反倒是有些太紧张了。
“您无需道歉,干活留下的痕迹而已,不丢人。”
“反倒是这位大叔,您也是送家中孩子来考试的吗?”
李坏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人,神色中不由得流露出了几分诧异。
虽说这次科举考试并不限制参考人员的身份和地位,但实际上大多数也都是些书香门第的子弟。
他万万没想到,穿着如此简陋的中年人也舍得让家中孩子读书,甚至来参加科举。
刚来这里时,他还特意做过了解,大多数务农的家庭,实际上并不愿意自家孩子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读书上。
他们只希望孩子能够赖好认识几个字,再早早的在投入劳作当中,为家里赚取生活所用的银两。
读书那简直就是耗费时间和金钱的奢侈物品,可谓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就算朝廷为了缓和这样的局势,每年投入不少,但也终究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以至于如今看到这位中年人,李坏难免克制不住惊讶,毕竟眼前之人还是他第一个见到愿意以此身供孩子出来读书的。
看到李坏这副模样,中年人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也没什么,就是俺家孩子喜欢读书,就让他来读,反正当爹的也供得起。”
“俺孩儿也说了,若是考不上,就老老实实回家种地。”
“在俺看啊,能不能考上都是造化,俺倒是希望他能上以后也能轻松点。”
中年男人腼腆的摸了摸脑袋开口说道,颇为和善的笑了笑。
毕竟他心中也清楚,自己村里的都没几个会供孩子出来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