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千般皆如意,万事定称心5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33,246

  更何况,惇哥掘开之河岸,在暴雨、激流这纵向、横向反复剪切冲击之下……

  掘开之处很快也出现了大面积决口,而且决口渐渐蔓延,不过数息之间,激流便沿着壕沟流向柳城城墙之下。

  然后……

  不出意外地……

  激流冲刷之下,城墙“喀喇喀喇”、“轰隆轰隆”,出现了大范围坍塌。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城墙坍塌所发出的巨响,惊醒了酣睡的乌桓人。

  当乌桓人披好衣物探头张望之时……为时已晚。

  汹涌的河水、瓢泼一般的大雨汇聚而成的激流,已经流进了柳城,而且水位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着。

  乌桓人四顾心茫然。

  惊慌失措之下,他们做出了最愚蠢的决定:

  冲出柳城!

  柳城外,不但满是纵横交错的壕沟,而且……

  河水倒灌入城的城内,水位尚且在快速上涨,遑论位于其上游的城外?

  水火无情啊!

  于是乎……

  乌桓人悲惨的命运,终于来临。

  惇哥、渊哥相加,虽然仅有苟哥三成功力,但仅仅这三成功力,便足以使乌桓人万劫不复!

  洪水威力如何?

  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事件,便是答案。

  是夜,柳城城外哀嚎不绝,城内悲啼不已。

  惇哥、渊哥还是远不及苟哥仁慈,若换成苟哥在此提前布置一番,这些乌桓人焉能发出如此哀嚎、悲啼?

  洪水席卷而来,万物瞬间淹没,岂不比如此痛快?

  这场豪雨下了一夜犹然未息,直至次日巳时一刻(上午九点一刻)方才渐渐停歇。

  而此时,柳城已然消失不见,徒留无垠碧波。

  任他蹋顿、苏仆延、楼班等乌桓酋首再如何了得,又岂能敌得过如此天地之威?

  惇哥、渊哥和纯哥三人站在远处高地上,眼看着激流汹涌而来,自他们掘开之决口处分流涌入那无垠碧波,只觉不寒而栗。

  一座雄城、十余万条人命,一夜之间便尽皆化为乌有。

  惇哥后怕之余,不由得痛心疾首。

  “唉!痛哉!憾哉!数万屯田之丁壮,就此……就此葬身于河底矣!”

  这确实是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柳城乃乌桓人的重要居住地,其中许多老弱妇孺,实则皆为无辜。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

  苟哥给这些猛将下的命令是生擒,而不是屠城!

  所以说,这确实是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渊哥挠挠头,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这……兄长,子和,某等应如何是好?”

  曹纯长叹一声。

  “为今之计,惟有待洪水退去、晾晒几日,以火焚之,再言其余。”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曹纯如此处置,毫无问题。

  惇哥默默颔首,然后转身就走。

  再多看一眼,惇哥便难忍心痛之情。

  是日,除辽东郡、辽西郡榆塞以西之地,因裴潜、幽州豪杰提前安置妥当而未出大灾之外,辽西郡其余诸地,几乎皆哀鸿遍野。

  雨过天晴之时,太史慈、徐晃、马超三将,令各自兵卒清理完毕营寨后,站在高地,目睹辽西旷野一片狼藉之惨状,不由为之黯然神伤。

  此前,为人冷酷无情、兼且性格桀骜不驯的小马哥,在数年苦战、又经历此番东北讨伐之战后,逐渐认识到,富庶的中原,与贫瘠的边郡之间,那宛若云泥的巨大差距。

  其人,一如先前同样曾见利忘义的边郡武夫张辽一般,开始了自己的觉醒之路。

  是以,此刻,便连冷酷桀骜如马超,也忍不住仰天长叹。

  “苍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太史慈轻轻拍了拍小马哥肩头。

  “孟起此言差矣。主公曾言:人心齐,泰山移。无论天地之威何等可怖,但使吾辈自强不息,存坚忍不拔之志,亦必教此方天地为吾辈改头换面!”

  太史慈虽仅寥寥数语,却道破了我们华夏五千年的历史。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几乎都是在不屈、抗争、战斗、奋进、拼搏之中度过。

  我们经历过数次黑暗,却犹可在黑暗中觉醒;我们历经无数苦难,却因苦难,而磨练出惊人的意志及无畏的精神!

  我们虽饱受苦难却越挫越勇的华夏民族,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英雄民族!

  太史慈这番话,瞬间点燃了徐晃、马超二人之豪情壮志。

  “子义兄所言极是!此正所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吾辈大丈夫,当存是心耳!”

  太史慈微微颔首。

  “既如此,某等便先自收复辽西、玄菟、乐浪三郡做起!”

  说着,太史慈伸出自己的手。

  徐晃、马超先是一怔,旋即也伸出各自的手,三人在各自击掌之后、把臂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灿烂的阳光穿透浓密的阴云,挥洒在积水渐退、露出茵茵绿色的大地上。

  诚然。阳光终会冲破乌云封锁,而一切苦难亦终将过去。美好的希望,则永远不会消逝。

  数日后……

  榆塞内外积水清退、淤泥尽除……

  当然了,乌桓人是断无可能再现身了。

  所以田豫信守承诺、慷慨解囊。

  其人兴冲冲地遣心腹自左近之汉人农户处,买来数千头肥羊犒赏三军。是以,今日榆塞关城内磨刀霍霍、欢声笑语不绝。

  正当兵卒们宰割、蒸煮肥羊(幽州本非赵旻统治之地,因此煎炸炒焖等后世烹饪技巧,如今并未传到幽州,幽州烹饪技巧大抵只有蒸煮两种)之时……

  斥候骤然来报。

  “报……主君!关外方才出现大股装备精良之骑兵!仆观其速,此刻恐将兵临城下,是故仆入城时已令守卒关紧城门、严禁出入。”

  这斥候,乃是鲜于辅的部曲。

  是以,鲜于辅闻言毫不惊慌,只是挥了挥袍袖。

  “某已知,你且退下、告知守卒勿要鲁莽行事!。”

  那斥候单膝下跪、抱拳行礼后,便匆匆离去。

  鲜于辅抚须看向自家兄弟、两位同伴。

  “诸君如何看?”

  田豫这次没有再抬杠。

  “子弼兄,此必为卫府铁骑也,只不知因何至此。”

  牵招神色一动。

  “国让,莫非……卫府铁骑已尽歼乌桓人?”

  鲜于银哑然失笑。

  “子经兄应知,辽西郡之乌桓人,其数何止数十万之众?兼且乌桓人骑术不俗、来去如风,卫府铁骑纵然勇猛无俦,亦难以尽歼之!”

  田豫颔首附和道。

  “诚然如此!乌桓人谙熟辽西郡之气候,卫府铁骑或可借暴雨大败乌桓人,却难以尽歼其众。”

  鲜于辅嘿嘿一笑。

  “国让,你可愿再与为兄赌上一赌?”

  田豫对此不假思索。

  “不赌!请诸君随豫同去城门,某等一问便知!”

  鲜于辅登时大感无趣。

  田豫心中嘀咕起来。

  依照约定,卫府在肃清关外道路之前,应不会主动叩关。而卫府此刻骤然前来,莫非……

  然则……乌桓人足有数十万之众,卫府铁骑竟当真如此无敌?若当真如此……某等又当何去何从?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田豫与牵招、鲜于昆仲疾驰至榆塞关城东城墙之上。

  其人望向城下,只见……

  整齐的队列、鲜明的甲胄、剽悍的兵卒、威武的军容……

  果然,城下,正是传说中战无不胜的卫府铁骑。

  而且,卫府那五位武艺尽皆不凡之猛将,此刻正身处阵前,耐心等待打开关门。

  于是乎……田豫的心情更加忐忑。

  这……卫府竟当真已强如斯?

  田豫正忐忑间,鲜于辅已然高声下令大开关城。

  厚重的关城大门开启时,发出的“嘎吱”巨响,使田豫如梦初醒一般……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彼时的诸葛亮摄行国政,是蜀汉的实际统治者。

  刘禅垂拱而治,甚至开玩笑般表示“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侧面反映出益州牧的特殊地位。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

  及(刘)禅立,以(诸葛)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魏略》

  诸葛亮死后(234),蜀汉不再设置州牧,所有的地方长官,一律改称刺史。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即蜀汉的版图范围。

  按蜀汉的实际辖区而言,它仅占据益州一州。因此实际封拜时,应该仅有“益州牧”一个选项。然而实际执行时,蜀汉有五个“州牧”或“刺史”的头衔可供选择。

  这与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自吴黄龙元年(229)之后,吴蜀二国便达成协议,约定灭魏之后平分疆土,史称“交分天下”。

  在交分天下的协定中,吴国分到了徐、豫、幽、青四州,蜀汉分到了并、凉、冀、兖四州;至于司隶校尉部,则东西两分。

  孙权与(陈)震升坛歃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属吴,并、凉、冀、兖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蜀书陈震传》

  此次领土分割协定,虽然看上去荒诞不经,但吴蜀两国的态度却颇为诚恳,还各自委任了地方长官。当然,这些所谓的地方长官,均为遥领虚封,实际意义有限。

  需要注意,在交分天下之后,吴蜀二国在地方长官的名称上存在较大差异。吴国授予的头衔为“州牧”,蜀汉授予的头衔则为“刺史”。

  在东吴政权中,贺齐为徐州牧、朱然为兖州牧、步骘为冀州牧;后来随着曹魏内部动乱,东吴又任免魏将文钦为幽州牧、诸葛诞为青州牧。

  (贺齐)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吴书贺齐传》

  (孙)权称尊号,(步骘)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吴书步骘传》

  黄龙元年,(朱然)拜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兖州牧。顷之,以兖州在蜀分,解牧职。--《吴书朱然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一百八十六章 千般皆如意,万事定称心6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