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千般皆如意,万事定称心6
云垂赏竹涛2025-08-08 15:183,581

  在这一瞬间,田豫豁然开朗:

  大汉一统……至少是北方一统,几乎已近在眼前!

  事到如此,某何必再犹豫不决?

  渔阳田氏广招部曲之初衷,本为保一方安宁,而今既有卫府保境安民……

  一念及此,田豫终于下定了决心。

  田豫此人本非优柔寡断之徒,只是因一向自视甚高,故而不愿承认,卫府诸将强于自己罢了……

  但话说回来,此刻城下夏侯惇、夏侯渊、曹纯、太史慈、徐晃及马超六人,即便放到整个天下,也是一等一的良将。

  田豫不如这六人,实属正常。

  其中之曹纯,与夏侯惇类似,也属于被严重低估之人。

  而且,二者的传记……

  被狗贼王沈、以及整合史料著成《三国志》的陈寿,一通操作猛如虎,“咔咔咔咔”删除了一多半。

  惇哥的传记,也就是“夏侯惇屯田记”不再赘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曹纯传。

  身为曹仁同父同母之胞弟,曹纯曾在洛阳为官(黄门侍郎)。

  曹操起兵,纯遂从征伐。

  然而问题来了……

  《纯传》极短,开篇第一句竟是“以议郎参司空军事”。

  仁弟纯,初以议郎参司空军事。

  摘自《三国志魏书九之曹纯传》

  这句话的信息量,大到爆炸!

  “司空”是曹操在建安初年(西历196至207年)的官职。

  操最初自领大将军,在其人主公袁绍的强烈要求下,退为司空(即御史大夫),将“大将军”转授于绍。

  以此可知,曹纯为“议郎”,与其兄曹仁一样,亦在建安元年(196)。

  而曹纯的“以议郎参司空(府)军事”,直译即“议郎、兼司空幕府参军”。

  其本质与曹仁的“以议郎督骑”一样,曹纯的真正职位其实是“司空参军”。

  “议郎”,呵呵,不过掩人耳目之虚职耳。

  曹纯又是首任“虎豹骑督”,于白狼山督斩蹋顿(207)、又在当阳大破刘备(208),由此可知,其人无疑是知名悍将。

  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以前后功封高陵亭侯,邑三百户。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

  摘自《魏书九之曹纯传》

  曹纯“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的古怪头衔,无疑是因其受到(袁绍)征召,借此任命。

  陈寿对曹纯的记载颇为隐讳。

  纯传开篇,说纯为“司空参军”(西历196年),而第二句……

  竟是“督虎豹骑从围南皮”。

  (纯)初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

  摘自《魏书九之曹纯传》

  须知曹操“围攻南皮”在建安十年(205),此与曹纯为司空参军,相隔九年之久!

  这亦可算是……

  听君一句话,已读九年书。

  然而,从《英雄记》之记载可知,曹纯曾随太祖赴襄邑募兵(190或193),乃是妥妥的曹魏从龙元勋。

  (纯)年十八,为黄门侍郎。二十,从太祖到襄邑募兵,遂常从征战。

  摘自王粲《英雄记》

  注意:襄邑在陈留,是故“募兵”当指酸枣联盟(190)或封丘之战(193)。

  由此可见,与曹魏第一功臣惇哥的传记《夏侯惇屯田记》类似,纯哥的《曹纯传》同样是阉割版。

  当然了,与这二者情况类似的,还有渊哥。

  渊哥的传记虽不似其从兄惇哥那般,直接变成“屯田记”,但其人自任陈留、颍川太守之后,便突然蹦到了“官渡之战”。

  嗯……渊哥记载的空缺跨度要比纯哥小,只有五年。

  太祖起兵,(渊)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迁陈留、颍川太守。及与袁绍战于官渡,行督军校尉。

  摘自《魏书九之夏侯渊传》

  陈留指曹操任职兖州时期(191-195),颍川则指建安时期(196-220)。

  不过还好,渊哥的传记类似于进哥,至少也是一部军功史……真替惇哥和纯哥不值!

  好吧,咱们继续说曹纯。

  能与辽哥深入敌阵、取蹋顿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的猛将纯哥,非但暗耻在三国志系列游戏中,只给出其人“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71点杂鱼武力值,而且……

  纯哥还成了八虎骑中颇不出名之人物,甚至于使不少小学生们质疑,如此杂鱼为何能成为首任虎豹骑骑督!

  真相其实是,有关纯哥的史料记载虽然颇为有限,但从这有限的史料记载中也不难看出,曹纯之能力,绝对不在夏侯惇、曹仁等其人几位兄长之下。

  换个角度来看,以曹操之知人善用,其人怎么可能当真派个杂鱼,来统领虎豹骑这一王牌骑兵?

  综上所述,田豫与包括曹纯在内的这些人作比较……

  田豫并非想多了,而是其人不应该与这些猛将作比较。

  做为智勇兼备的全能型人才,田豫的比较对象,应该是满宠、徐庶、周瑜、鲁肃等人物。

  好吧,虽然田豫不如上述诸人,但田豫不过是仅次于上述诸人而已。

  如今,田豫终于抛开心结,并再次与卫府诸将相遇、见礼。

  鲜于辅便不似田豫那般心事重重,其人在豪放一笑后,向卫府诸将一一行礼。

  性格不似田豫那般缜密、但也不似鲜于辅那般大大咧咧的牵招,则是始终带笑、与卫府诸将见礼。

  然而……

  其人向夏侯惇行礼时,却被夏侯惇一把拽了过去、把臂言欢。

  “哈哈哈!子经!六七年未见,别来无恙否?”

  夏侯惇与牵招,相识于为刘虞复仇之战,而彼时牵招的发小刘备,则早已弃无道之公孙瓒而去。

  正所谓英雄识英雄,英雄敬英雄(当然了,曹操、刘备这对了解彼此的英雄是特殊情况。因为曹操知刘备不可能居于人下,而刘备亦必须逃离虎口),夏侯惇与牵招互相欣赏已久。

  夏侯渊、

  是以,一贯颇有些稳重、沉毅的牵招,此刻也难免激动起来。

  “元让兄,弟一向安好,弟与兄长一别近十年,心中亦时常挂念兄长!

  官渡之战时,弟曾闻曹司空噩耗,彼时尚为兄长悲伤良久,万幸兄长吉人天相,终归再次为朝廷重用!

  哈哈哈!此番再遇兄长,弟喜不自胜!喜不自胜!”

  “盲夏侯”闻言,独眼笑成了一道缝。

  其人紧紧执起牵招的手。

  “贤弟有所不知,而今兄等已尽歼辽西乌桓数十万之众,待雨季过后,贤弟可愿随兄一同出征玄菟、乐浪及韩国,为我皇汉收复故土?”

  牵招对此不假思索道:“兄长放心,弟自与玄德兄长离别之后便再未遇明主,而今既可为朝廷效力,则弟必将随兄长,一同为朝廷竭心尽力!”

  牵招还是要比田豫耿直不少。

  其人的潜台词不言而喻:

  曹操、袁绍、袁熙皆非明主。

  夏侯惇主动忽略了牵招的潜台词,其人得意洋洋道:“甚善!甚善!贤弟暂且随为兄征伐辽东,待回朝后,为兄必向天子为贤弟讨得高官!”

  就在夏侯惇与牵招叙旧之时,夏侯渊则与鲜于昆仲言笑晏晏。

  “哈哈,子弼兄,未意弟此生仍可重返幽州!哈哈!”

  渊哥缺载的那段历史,正是与夏侯惇一起,赶来幽州、为袁绍助战之事。

  此事涉及曹操为袁绍臣属之黑历史,需要留着脑袋恰饭的陈寿,当然不敢如实记载。

  眼见夏侯惇、牵招二人,以及夏侯渊、鲜于昆仲三人皆相谈甚欢,太史慈先唤来徐晃、马超二人,令二人先行安置兵卒之后,便主动找上田豫。

  “田君,请借一步说话!”

  太史慈与田豫不熟,因此不好直呼其人之字。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在东吴政权中,贺齐为徐州牧、朱然为兖州牧、步骘为冀州牧;后来随着曹魏内部动乱,东吴又任免魏将文钦为幽州牧、诸葛诞为青州牧。

  (贺齐)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吴书贺齐传》

  (孙)权称尊号,(步骘)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吴书步骘传》

  黄龙元年,(朱然)拜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兖州牧。顷之,以兖州在蜀分,解牧职。--《吴书朱然传》

  在蜀汉政权中,魏延、姜维先后出任凉州刺史,蒋琬、费祎相继出任益州刺史,邓芝、宗预出任兖州刺史,张翼出任冀州刺史,廖化出任并州刺史。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景耀二年,(张翼)迁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蜀书张翼传》

  (宗预)后为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蜀书宗预传》

  (廖化)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蜀书廖化传》

  那么问题来了,蜀汉为何“不设州牧”?

  刘备在世时,蜀汉政权中曾广泛存在过州牧一职。刘备死后(223)唯有诸葛亮一人出任过州牧。诸葛亮死后(234)州牧便不见记载。这不能不引起注意。

  其实不仅是诸葛亮死后州牧不见记载,诸葛亮摄政期间,州牧的头衔也仅被授予葛氏一人。

  举例而论,彼时的江州都督李严,曾试图分割益州东部,自设巴州,遂求为“巴州刺史”。

  (李)平(即李严)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蜀书李严传》

  李严挂“尚书令、中都护、兼统内外军事”的头衔,且挟托孤大臣之尊,与诸葛亮地位相似。

  先主疾病,(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蜀书李严传》

  按理说,诸葛亮为益州牧,李严也应该“求为巴州牧”;但实际执行时,李严仅仅“求为巴州刺史”,在名分上主动矮了诸葛亮一头。

  诸葛亮生前,又有魏延出任凉州刺史、李恢出任交州刺史,但二人均不得为州牧。

  诸葛亮驻汉中,更以(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蜀书魏延传》

  遂以(李)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蜀书李恢传》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诸葛亮秉政时期(223-234),蜀汉内部的州牧确实唯有其一人而已。

  诸葛亮死后,其继承人蒋琬、费祎,也仅出任益州刺史,不再称益州牧。

  (诸葛)亮卒,以(蒋)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蜀书蒋琬传》

  (蒋)琬固让州职,(费)祎复领益州刺史。--《蜀书费祎传》

  同时,丞相之号也自此废置。蒋琬、费祎、姜维均称大将军,不再使用丞相头衔。

  蜀延熙十四年(251)大将军费祎曾返回成都,询问术士“都邑有无宰相之位”。可见彼时丞相一职,早已不复存在。

  (延熙)十四年夏,(费祎)还成都,成都望气者,云都邑无宰相位(指星象预兆),故冬复北屯汉寿。--《蜀书费祎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一百八十七章 千般皆如意,万事定称心7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