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旦辞妻妾去,暮至洛阳城9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23,672

  经此一役,恐怕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呼厨泉都不敢再攻伐赵旻地盘。

  苟哥听罢四将的讲述之后很欣慰。

  老颜一如既往的坏;

  老夏率军的速度愈来愈快;

  小马哥迅速冲垮敌阵的本事依然还在…

  最让苟哥欣慰的,却是辽哥越来越成熟,作战战术也随之变得愈发千奇百怪。

  简言之,辽哥已经开窍,其人如卫国公李靖一般用兵不拘一格,必将有一个前途光明的未来。

  是故,苟哥对此番远征西域、重设西域都护府信心十足。此外…

  颜良在班师途中,还带回张燕探听到的几个隐秘情报。

  张燕与袁绍相争十载,袁绍既然可以对张燕既拉拢又分化,那么张燕不可能不对袁绍玩无间道。

  所以,这几条隐秘情报,皆来自于张燕隐藏于邺城的细作,其内容皆与袁绍有关。

  第一条密报说的是:郭图言之凿凿称张郃早已在暗中与赵旻勾结。

  此事不必赘述,郭图与张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后者更是险些死在前者的埋伏下。

  第二条密报的内容,是审配在袁绍面前诬告辛评。

  审配称:颖川辛家早已投靠赵旻,因此辛评、辛毗昆仲身在袁营心在赵。

  对此,袁绍大发雷霆…

  当然,袁绍大发雷霆的对象是审配!

  袁绍的观点很简单:你审正南称辛氏通敌?那么你给老子解释解释,去岁辛氏昆仲献给老子的粮草、军费是怎么回事?

  审配哑口无言。

  第三条密报,则与袁绍那三个龟儿子有关。

  据说,袁绍不在河北的这一个多月间,袁谭、袁熙和刚满十岁的袁尚这哥仨,斗得不亦乐乎。

  袁尚或许无心争斗,但他老娘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其中,河南派都是袁谭党,河北派都是袁尚党,不受袁绍、刘夫人待见的袁熙,则是个骑墙派。

  袁绍这三个龟儿子什么尿性,苟哥当然比谁都清楚。

  贾诩趁机压低声音道:“既如此,主公何不暗杀袁本初?”

  苟哥被贾诩吓了一大跳。

  贾诩这思想坚决不可取!

  “文和,万万不可!无故刺杀官吏,与簒逆何异?此乃国贼董卓老贼之所为,我决不可为!”

  这是清流士族当道、道德底线极高的汉末,可不是粗鄙武夫当家、血腥暴虐冷酷的残唐。

  食人恶魔秦宗权之流,在残唐绝对不在少数!

  董卓那种恶贼,放到残唐都算圣人!

  在这个时代,就连一直想称帝的曹老板,尚且能隐忍一辈子而不篡位,赵旻更不能开这个无故刺杀大臣的坏头儿。

  历史上五十年后的正始之变,司马群贼倒行逆施、大肆杀戮,便使士族们集体反感,甚至引发了淮南三叛。

  何况袁绍还是五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汝南袁氏子弟。

  赵旻非但不能暗杀袁绍,甚至还要在表面上与袁绍维持看似良好的关系。

  汉末这个时代,是真可以众口铄金、销毁积骨的!

  最后一条密报的内容,是袁绍正与乌桓大人蹋顿密谋,密谋之内容不得而知。

  赵旻一想便知,此事必与公孙度有关。

  赵旻猜测,袁绍或许想通过蹋顿,与公孙度暂时达成和解…

  那么问题来了。

  袁绍与公孙度和解…他的目的何在?

  答案呼之欲出!

  于是赵旻临时改变主意。

  “前将军,袁本初今岁极可能攻中原,以你之见,其人欲于何处出兵?”

  “黎阳!攻白马城!”

  颜良不假思索。

  苟哥笑了。

  “如此,有劳前将军坐镇白马城!”

  颜良也嘿嘿一笑。

  “从文,未意俺竟有守白马城之日!”

  本书开篇,便是颜良、赵旻二人为袁绍渡河攻白马城的场景。

  彼时的颜良,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在他有生之年,居然还有坚守白马城抵御袁绍进攻的一天。

  是以,颜良虎目中露出缅怀追忆之色。

  “主公尽管放心,俺熟知白马、延津一带地形。若袁本初敢来,俺必教其人徒劳无功而返!”

  “前将军,因白马城渡口有坚城,袁本初必绕道渡河,前将军务必小心谨慎!”

  颜良再次嘿嘿一笑。

  “主公放心,若袁本初主力尽出,俺必向魏府君求援。前年主公、曹孟德之故计,俺稍加变化便可与袁本初周旋。”

  颜良所说之人,是河内太守魏种;所说之计,是曹操遣乐进、于禁渡河扫荡袁绍沿河布置之防线,以及赵旻彼时断敌军后路的计策。

  于是…

  颜良看向乐进。

  “文谦,袁本初实力雄厚,俺孤掌难鸣,你助俺一臂之力如何?俺专心守御,你渡河突进,以抄袁本初之后路,你我合力,必可据袁本初于大河之北!”

  进哥毫不犹豫:“善!”

  进哥为了守家,居然甘愿放弃重设西域都护府如此大功,可见其人虽惜字如金,却极识大体。

  结合进哥每战先登却从不争功考量…这分明就是赵旻的周勃啊!

  苟哥见进哥如此以大局为重,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是以…

  其人继续画大饼。

  “文谦为守御袁本初而主动放弃重设西域都护府之大功,我必不亏待你!若中原无恙,我必向天子讨诏,封你为食邑千户之亭侯!”

  进哥躬身行礼。

  “主公,封侯非某愿,某惟愿四海升平耳!”

  进哥难得地说了这么多字…

  但其人这番掷地有声的话,感动了在场之人。

  辽哥略做犹豫后,咬牙道:“主公,辽亦愿守御中原!”

  苟哥腹诽:我呸!没出息!合肥才是你要守御的要津!你赶紧给老子来一出八百破十万!

  心中虽腹诽,苟哥却含笑摇头。

  “文远,不必如此。虎豹骑而今尚需你统领,何况刘玄德亦蠢蠢欲动,来年我尚需你为我守御合肥。”

  言罢,苟哥环顾四周。

  “诸君一路辛苦,且稍作休整,明日二月初二,我等准时出征西域!”

  当日。

  苟哥再次化身为时间管理大师。

  其人将包括宫中那两位在内的妻妾,一一温柔抚慰之后,方才鬼鬼祟祟回到卫府。

  东方未明,明星有烂。

  终于,又到了赵旻出征之时…

  卯时,五万铁骑集结于许都郊外的演武场。

  在晨曦之中,这支铁骑一言不发、一望无际。

  随着主将赵旻一声令下,原本不动如山的铁骑,登时如滚滚波涛一般浩荡前行。

  赵旻看向周围一众猛将文臣,以及愈发明艳动人的卞夫人,两个爱徒曹彰和曹植,哈哈一笑。

  “诸君,随我出征!我等此番,必当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苟哥抄王昌龄抄到没完没了…

  但如此豪迈之诗,瞬间赢得众人共鸣。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一时间,许都城内外,豪迈之呼喝声响彻四野。

  宫城百子坊内,伏寿、步练师各自倚着阑干,听着这豪迈之音,芳心各自一痴。

  宫城北侧不远处的大宅院中,大乔小乔姊妹二人,以及孙策的两个丫头、孙绍,也在侧耳倾听这两句诗。

  大乔会心一笑,小乔则一脸羡慕。

  “姊夫又有新作!兼且…竟如此豪壮!”

  孙绍歪着小脑袋一脸不解。

  “阿母,此诗何意?”

  大乔抱起孙绍,轻抚着他的小脑袋,满脸温柔笑意。

  “大人之意为,天子星夜传诏,令将军持天子宝剑上阵赴边关杀敌,将军一夜之间便大胜破敌、报答君恩。诗中楼兰,乃西域之代称也。将军自是指代卫府诸猛将。”

  孙绍似懂非懂地追问大乔。

  “阿母,大人一夜便可定西域?”

  小乔刚要嘲笑孙绍不知天高地厚,却见大乔用力颔首。

  “阿绍,旁人必不能,然大人必能一夜定西域!”

  说着,大乔转首看向演武场的方向,美眸中满是柔情。

  【作者题外话】:冷兵器时代,云某最佩服的武将惟二人,一是韩信,二是李靖。

  余者,包括杀神白起、白袍陈庆之在内,云某都觉得远不及兵仙和李卫公。

  白起放到秦末乱世,真不一定比兵仙韩信强;

  放到李唐?

  白起灭过几国?李卫公灭过多少国?

  古代帝王单论打仗,云某最佩服李世民,其次老朱。

  综合来说,云某最佩服老朱。

  谁起点比老朱还低?

  谁反贪反到老朱那种程度?

  谁能身居高位仍粗茶淡饭…杨坚除外。

  但杨坚起点与老朱相比…

  那是天渊之别!

  咳咳,扯远了。

  李卫公,可以算是李世民的徒弟。

  根据史书记载,袁尚在官渡之战时应未满十岁,黎阳之战时,袁尚也做不了主。

  残唐食人恶魔比比皆是,蔡州秦宗权比较严重而已。

  被唐吹们吹上天的刘仁恭,呵呵,比秦宗权强不到哪儿去!

  为何赵二赵匡胤要杯酒释兵权?

  因为赵二亲眼目睹了五代十国那犹如地狱一般的景象。

  五代十国的武将们,带给老百姓们的,只有血与火,以及累累白骨。

  柴荣有能力改变这一切…

  惜哉!好人不长命!

  我们敬爱的李总理亦然!

  好人呐!

  李总理一路走好!

  王昌龄的七绝,简直绝了!

  读王公之七绝,仿佛有一股浩荡之气扑面而来!

  痛快!

  晚上千万别读李贺的诗…瘆人!

  大乔对苟哥的情意…一如其人性格,温柔而委婉。

  说到赵旻妻妾…

  咱们便聊一聊曹魏首任皇后。

  当然不是甄妃。

  曹魏首任皇后这贱人…她的确是个贱人!

  此贱人名为郭女王。

  郭女王是曹魏王朝的首任皇后,但她在荣登后位之际,却被朝臣公然骂作“贱人暴贵”。

  且这一极具侮辱性的记载,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文德皇后传》中,令人瞠目结舌。

  注意:鉴于曹操终生未称帝,因此其继室卞氏身份为魏国王后、魏朝皇太后,但未曾为皇后。

  文帝欲立(郭氏)为后,中郎栈潜上疏曰:“……若因爱登后,使贱人暴贵,臣恐后世下陵上替,开张非度,乱自上起也。”--《魏书文德皇后传》

  虽然陈寿“惜墨如金”,对郭氏的早年经历语焉不详,但从《文德皇后传》中的吉光片羽来看,郭氏上位,内幕极深,颇值探究。

  郭氏早年“没在铜鞮侯家”,直至三十岁时才“得入东宫”,且在四年之内(213-217)便宠冠群芳,甚至能够谗害替曹丕生育长子、长女的甄夫人,着实匪夷所思。

  孝子丕这爱好…

  似乎遗传自曹老板?

  文帝纳(甄)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魏书文昭皇后传》

  甄后之死,由(郭)后之宠也。--《魏书文德皇后传》

  另外一处吊诡的记载,便是郭氏之父郭永曾官至郡守,但其子女却名位不显:

  长子官止县令,幼子为县小吏,不入士流,女儿竟然“没在侯家”;

  郭女王与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完全无法联系到一起。

  结合郭氏亲族的姓氏与相关记载,云某怀疑安平郭氏可能受过董承之乱(200)的牵连,因此败落。

  受限于史料众寡,这一猜想的逻辑论证或不够严密,权作发散思维、抛砖引玉之谈。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三十六章 旦辞妻妾去,暮至洛阳城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