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旻完全能够理解,伏寿心中究竟在担心什么。
董卓老贼铸造之钱,质量委实是太过于不堪。
因此伏寿担心,赵旻所铸之币,很可能也会因为质量低劣,而引起民愤。
虽然赵旻完成了诸多丰功伟绩,立下泼天之功无数,但只要赵旻发行五铢钱引起民愤,赵旻必然将遭受天下万民之唾骂……
上万件好事,都不足以抵消,这一桩恶事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伏寿实则是在担心赵旻。
于是赵旻再次向伏寿深施一礼。
“皇后但请放心,一者,臣所铸之币必将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文章及轮廓清晰;
二者,如若许都士、民犹然不认可五铢钱,则臣必及早按照原价,将其一并收回。”
尽管伏寿俏脸上犹有忧色,但佳人还是轻轻颔首。
“我唯恐此五铢钱坏太子太傅一世之英名耳,太子太傅既有如此自信,便暂且试行一二。”
赵旻又一次深施一礼。
“臣谢皇后支持此事。”
伏寿挥挥袍袖。
“卿且安坐。”
既然此事已定下,那么问题来了……
荀攸起身,向赵旻行礼。
“主公若试行五铢钱,则其价,当值几何?”
诚然。
五铢钱一旦试行,将决定物价之贵贱。
赵旻按照后世以软妹币购买铜之价格,以及商业最为发达的北宋铜钱价值,再结合一匹绢的单价估算一番后,得出一个较为公正客观的数字。
“诸君以为,一匹绢值三百钱如何?”
如果说,一匹绢值三百钱的话,那么一斛粟(小米)便是一百钱。
基本上,一钱相当于后世软妹币一元。
这个价格,基本上就是黄巾之乱……不不不,是天杀的汉灵帝卖官鬻爵之前的物价。
注意:在北宋元丰变法之前,一贯钱(因省陌,即省缗,所以北宋一贯钱,实际是七百七十文)的购买力非常强!
而且,三百枚五铢钱,超不过后世的两市斤,重量与一匹绢相仿。
相对于一匹绢,三百枚五铢钱体积更小、更易携带。
于是乎,董昭、荀攸这两个老家伙,以及卞夫人这个出身于阊门(即后世演艺世家)的贫寒女,对此大为赞同。
步骘相对年轻,兼且出身还算不错,因此其人对此没有什么概念。
伏寿同样没有概念,但佳人见董昭、荀攸、卞夫人皆大为赞同,便没有提出异议。
小刘嗣不懂就问。
“五铢钱之价想必并无问题,然则……先生欲如何发行五铢钱?”
小刘嗣提出的这个问题直指要害。
以如今的人口、货币流通量而言,赵旻开设类似银行的金融机构,当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发行五铢钱只有一条途径:
以绢易钱。
但伏寿说得同样不无道理,所以……
苟到习惯成自然的苟哥,在无法确定五铢钱究竟是否会出问题的情况之下,最终还是决定应慎重为上。
以是故,赵旻向太子刘嗣行礼道。
“回太子,臣欲以钱易绢、发行五铢钱。为稳妥起见,臣此番仅在许都发行一千万钱。
此外,此番发行五铢钱,并非强制,一切皆出于自愿。
凡许都士民,皆可用一匹绢兑换三百钱,凡卫府工坊、互市之货物,皆可以五铢钱等价购买。
兼且,如若许都士民皆以为,此番朝廷试发行之五铢钱当废止,臣亦可按照其发行之价将其收回,决不会使许都士民蒙受损失。”
赵旻发行五铢钱的方式、购买方式,以及紧急预案都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小刘嗣颔首后,向自家亲爹兼老师行礼。
“先生之策甚为缜密,如此,嗣便放心矣。”
赵旻在心中松了口气,继续对步骘道。
“子山,重铸五铢钱,事关重大,你务必严格把控铸币质量!
切不可有轮廓不显、文章不清、大小及重量不达标之事!否则,我必惟你是问!”
铸币之事有多重要,步骘当然心知肚明。
其实,所有人都清楚,“谷帛为市”仅是乱世之特例,绝对不可能维持长久。
但话说回来,五铢钱毕竟已废除十余年之久。
此时赵旻重新发行五铢钱,谁都不知道,百姓们还会不会继续接受五铢钱。
是以,赵旻惟有放手一搏耳。
步骘在略做思忖后,向赵旻深施一礼。
“主公尽管放心,半年之内,骘必携千万优质五铢钱返还许都。”
赵旻挥挥袍袖。
“子山速作准备,尽快赶赴巴蜀。”
步骘匆匆而去后,赵旻复又看向董昭、荀攸二人。
“公仁公、公达先生,五铢钱发行之后果如何,如今我等尚不得而知。然则……
我等尚需做两手准备:一者,卫府需储备三万五千匹绢,以防许都士民不认可五铢钱、将其换回绢帛;
二者,如若五铢钱颇受欢迎,则我等尚需大规模铸币。
如此一来,仅仅益州一地,恐难以满足天下之所需。
由是故,我等除在产铜之地加设铸币之所、加急制作精良之模具外,尚需加急开采铜、锡矿,以备将来之所需。”
从这一点看,赵旻显然是懂铸币的。
决定铜钱质量优劣的,有两点。
一是铸币之模具、铸造之工艺;
二则是青铜的材质。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用铜、锡、铅合金;
而五铢钱一般是采用铜、锡合金,也就是常见的青铜。
但谙熟历史、曾亲自分析过北宋优质铜钱“嘉祐通宝”的赵旻,大致清楚北宋铜钱的合金比例如何。
一言蔽之,北宋铜钱大多为掺入少许锌以防锈的铜锡合金,与两汉五铢钱的材质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铜矿开采,迫在眉睫。
而刚刚好,刘晔、曹仁二人已经攻略的丹阳郡歙、黟两县,以及正在攻略的丹阳郡陵阳县、泾县二县,皆为产铜区。
这几个县,在后世是属于池州、宣城地区,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及后世著名的产铜区域。
除益州刺史部、丹阳郡之外,凉州刺史部的武威郡东南部、陇西郡(即后世白银地区)同样产铜、银。
是故,董昭便提出……
“回主公,益州刺史部全境几乎皆产铜,此外,凉州刺史部陇右(即陇西)亦产铜焉。”
荀攸补充道。
“主公,如若五铢钱供不应求,主公可暂且在益州增设铸币之所。然则……
因铜乃常用之金(这里指金属),故而,主公亦可于近日在凉州大量开采、冶炼铜。”
董昭这时骤然想起一事……
“主公,子扬(刘晔)去岁时曾称,丹阳郡西部有多地产铜,主公可尚可秘遣匠人至彼处开采、冶炼铜。”
赵旻笑着颔首。
“正应如此。稍后我便向子扬修书一封,令其人遣心腹尽速返回许都,携匠人、工具辎重等一并至丹阳郡。
如此一来,丹阳郡西部、南部诸县(实际就是后世皖南的黄山、池州、宣城三地),便皆可以采铜、炼铜为业。”
综上所述,关于铸币的问题,便几乎全部被解决。
铸币的主要材料是铜,锡的含量极少。
而且产铜区,一般都伴生锡矿。
伏寿、刘嗣母子二人,听得瞠目结舌。
这……
铸币之事,原来竟如此简单?
赵旻向来想好便做。
其人唤来……不知何时又悄悄溜回来了的赵贲。
“阿贲,你速去请文和先生至此。”
今年已经五十九岁的贾诩,如今处于半退休状态之中……
如今一切正渐渐步入正轨。
贾诩那一肚子坏水儿、满胸的阴谋诡计,暂时没有了用武之地。
注意:只是暂时而已。
少顷……
贾诩随着赵贲匆匆而来。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关羽的性格特质,除了人所共知的忠、勇,在《三国志》中最常被提及的其实是“骄狂自负”。
关羽的傲慢、源自对自身武勇的自信,也源自其对自己(在刘备阵营)地位的自信。
羽本亡命之徒,其傲慢癖性在青年时代便暴露无遗。
建安四年(199)曹操东征吕布,关羽作为友军将领,竟敢在下邳破城前、向曹操讨要美妇杜氏,甚至“屡请再三”。
最终惊动了“人妻之友”曹操,导致曹氏自纳之。
曹操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
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蜀记》
似羽般亡命之徒,具备典型的“气力过人”、“奸臧勇武”癖性。
白马之战(200)时关羽以偏将军身份长驱敌巢,破斩颜良,便可见其“轻悍忘死”的一面。
这种性格发展到后期,便逐渐形成“傲上”的行为模式。
关羽与潘濬、糜芳、士仁、孙权均不睦。即此性格作祟。
糜芳、士仁不必多提,虽为季汉元老功勋,却远不及羽,遭羽侵凌可想而知。潘濬亦然。
麋芳、士仁素皆嫌羽轻己。--《蜀书六关羽传》
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亦与关羽不穆(睦)。--《季汉辅臣赞》引自《蜀书十五杨戏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