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铁蹄踏西域,西亚迎驰驱6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33,313

  赵旻的意思不言而喻。

  你刘备既然送来“平平无奇”之交趾特产聊表寸心,那么老子便同样精挑细选许都工坊之优质货物,做为回礼。

  从此你我双方两不相欠!

  然而……

  问题在于,刘备送来的,真是“平平无奇”之交趾特产?

  反正赵旻不管,因为这都是你们亲口所说。

  糜竺、刘琰二人当场傻眼……

  这……世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比之玄德公,竟然不遑多让?

  董昭拼命忍着笑,对糜竺、刘琰二人躬身道。

  “二位先生请随老夫来,时近岁除,许都工坊已停产,存货不多,请二位先生随老夫一同前去挑选。”

  董昭话虽如此说,然而……

  糜竺、刘琰二人又岂敢真去挑选回礼?

  若他们二人真敢挑选回礼带回交趾刺史部……

  那么,刘备在中平年间鞭死的那个督邮,就是他们即将到来的悲惨命运。

  所以二人在欲哭无泪之下,只好向赵大娘连连顿首行礼。

  “某等仅为老夫人赠礼而来,却万万不敢收卫将军之回礼,还望老夫人勿使某等为难。”

  赵大娘同样努力憋着笑,挥挥袍袖淡淡道。

  “既如此,二位先生请恕老身不能收阿备之厚礼,阿备之好意,老身心领,二位先生请回!”

  如此一来,糜竺、刘琰二人便颇感为难。

  不言而喻,这礼,是无论如何都送不出去了。

  值此紧急之时,糜竺终于发挥出来其人的作用。

  只见,糜竺先后向赵大娘、赵旻母子二人顿首行礼。

  “老夫人、卫将军,既如此,某等便暂且收回薄礼,只不知……某等应如何做,二位方可收玄德公之薄礼?”

  糜竺不愧是做生意的高手、东海郡著名大商贾。

  其人一语便道破其中之关键。

  这礼送不送得出,关键在于刘备求人的态度。

  赵旻笑着站起身。

  “劳烦子仲、威硕二位先生转告玄德公,扬州豫章郡、荆州桂阳郡皆为大汉国土,皆应归于天子之手,非玄德公所有,更非刘琦所有!二位先生,请回!”

  赵旻已经明说:

  你刘备想让老子为你站台可以,但是!

  豫章郡、桂阳郡,你必须乖乖归还朝廷!

  糜竺伸手拦住脸色大变的刘琰,继续赔着笑脸看向赵旻。

  “卫将军,此事不必转告玄德公,糜某即可做主。此二郡本为汉土,且始终为汉土!”

  糜竺怎么可能有如此权力?

  所以显而易见,刘备对此早有预料、而且已经嘱咐糜竺便宜行事!

  赵旻见状,心中不由一惊。

  大耳朵啊大耳朵!老子还真低估了你这老小子!

  诚然如此。刘备封王的决心已经颇为坚决,而且刘备愿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刘备猝不及防使出如此招数,算是将了赵旻一军。

  纵然赵旻厚颜无耻至极,此刻也不好再提其他要求……归根结底,赵旻也不想与刘备撕破脸皮。

  所以,赵旻这一次,输就输在其人低估了……刘备封王的决心与意志。

  无奈之下,赵旻只好颔首。

  “既如此,我便代家母收下玄德公之厚礼(代天子收下豫章、桂阳二郡)。二位先生请回,我必在许都恭候玄德公大驾!”

  言罢,赵旻挥了挥袍袖,示意送客。

  糜竺当即大喜。

  其人向赵大娘、赵旻母子连连行礼。

  刘琰脸上虽然犹带忧色,却也不得不赔着笑行礼。

  刘琰显然未看透,刘备对封王志在必得的决心。而这个结果,其实绝对可以被称为皆大欢喜。

  于是乎,赵府之内,张凝愉快地清点着刘备所献之“薄礼”。

  显而易见,这份“薄礼”,比刘备贿赂刘协的那份“薄礼”,犹要贵重十倍不止。

  就刘备封王之事而言,刘协的话语权,终究远不及赵旻的话语权。

  赵府之外,糜竺则一再暗示刘琰,钱财、宝物皆不过身外之物,惟有封王之事,如今才是重中之重。

  至此,刘琰才如梦初醒。

  如今赵旻既已收下厚礼(双重含义),糜竺便心事尽去。

  无论如何,刘备封王,几乎已成定局。

  关键在于南洋诸国,究竟值不值得刘备付出如此大代价。

  因为诸葛亮一时之间,未能抵达交趾郡龙编县之故,刘备一方如今皆不知,南洋诸国究竟是富庶还是贫瘠。

  所以,刘备实际上是在豪赌。

  但话说回来,即便南洋诸国皆为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也值得刘备去赌上一赌。

  因为“信大义于天下”,是刘备追求一生的理想。

  “信大义于天下”之外在表现,便是“内圣外王”。

  刘备如今为了理想,已经不惜一切代价……

  做为大商贾赵大娘的重点培养对象,张凝很快便清点完毕,刘备所赠之“薄礼”,也就是交趾刺史部特产之各类奇珍异宝,其价值约为百万匹绢……

  折合后世软妹币,大约为三个小目标,也就是刘备未来一两年的军费支出、赵旻今岁出征并州的军费支出总和。

  呵呵,刘备大手笔啊!

  所以,赵旻对此头疼不已。

  在头疼之下……

  赵旻只好进宫求助于伏寿。

  “禀皇后,刘玄德……”

  赵旻将刘备贿赂自己、主动归还豫章及桂阳二郡、欲使自己带头为其人劝进之事,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转述于伏寿。

  伏寿显然不懂,封王时劝进等关键流程的原因,以及其必要性。

  赵旻只好耐下性子,先为伏寿解释何谓“金刀之谶”。

  两汉延绵四百年,法统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之下,便产生了“刘氏当王”的“金刀之谶”。

  直至隋唐之际,朝野之间还有大量“金刀谶”与“刘氏当王”等内学术语流传,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刘昉)常云姓是卯金刀(刘(劉)字为卯金刀),名是一万日,刘氏应王,为万日天子。

  摘自《隋书之刘昉传》

  长社许绚解谶记,谓兰曰:“天下有长年者,咸言刘将军当为天下主。”

  摘自《新唐书之刘兰成传》

  “刘氏当王”的“金刀之谶”,详见孙英刚《金刀之谶:政治预言与宗教信仰的融合》,此处不再赘言。

  以是故,大汉宗室刘备封王,便天然具备其法理性。

  然而……

  刘备封南越王之事,终归是东汉开国近二百年以来之首例。

  因此,必须有人带头提议,进行“劝进”方可。

  所谓“劝进”,指的便是劝刘备受封“南越王”之藩王王爵。

  这是红果果的政治表演。

  赵旻既然收下刘备所赠之厚礼,便应为此事好生谋划一番……

  以是故,赵旻才会头疼不已……刘备之所求,委实甚大!

  刘备的钱,可不是这么好收的;刘备原本所占据的地盘,当然更不是赵旻如此容易便可接收的!

  因为刘备要的,绝对不只是赵旻带头劝进,还有这一整套的劝进流程。

  万幸,赵旻对此颇有些经验……

  历史上曹魏群臣劝进曹操封魏公、魏王,后来索性劝进曹丕嬗代称帝之全套流程;

  历史上季汉群臣劝进刘备称汉中王、称季汉皇帝之全套流程;

  历史上孙吴群臣劝进孙权称吴王……

  这些操作,赵旻均已烂熟于心。

  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既然赵旻已经笑纳刘备之厚礼,那么其人便不得不为刘备费费脑细胞,做出来一版细致入微的劝进策划案。

  综上所述,胸有成竹的赵旻,便将自己已打好腹稿的策划案,详详细细地向伏寿说了出来……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粱,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二糜携此大功,在刘备集团可谓“尊贵无比”,地位超然,甚至能压关张葛一头。

  竺弟糜芳,外镇荆州,任南郡太守。即作为关羽监军,替妹夫刘备看护家业。

  糜芳权势滔天,荆州后勤辎重尽制其手。羽是备腹心,在建安二十四年(219)获得“节钺”(即生杀权)前,对“贪赃枉法、不供军资”的糜芳,竟束手无策。

  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蜀书六关羽传》

  彼时孙刘在荆州的地盘划分,是江夏、长沙、桂阳归孙权;南郡、武陵、零陵归刘备。

  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吴书二吴主传》

  武陵、零陵皆小郡,且地处偏僻,不足计事。荆州的军政,一倚南郡。

  而糜芳此时恰恰为南郡郡守,治江陵。而将军士仁守公安。

  当时连曹操、孙权都知道,荆州“坚城”唯二,一则江陵,一则公安。

  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

  昭曰:“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魏书十四董昭传》

  注意:公安,即刘备在南郡之南的油江口所筑新城。

  幽州广阳出身的士仁,因备“州里人”得宠;

  徐州东海出身的糜芳,无疑是凭“广陵散金”与“弃官周旋”的功绩上位。

  糜竺在汉中王国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上。

  须知,“军师将军”是诸葛亮。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篡汉,放刘协于山阳。刘备君臣闻讯,立刻组织劝进。

  《劝进表》中,首位是太傅许靖,其次便是糜竺,竺下为诸葛亮。

  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上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蜀书二先主传》

  许靖彼时年逾七旬,非先主旧人,且气节为刘备不齿。赖法正“眩惑之术”,才得晋太傅。不过“人形祥瑞”而已。

  位次第二的糜竺,实际是“刘备嫡系”的首席代表;虽然才干不如“事功派”,年资履历却无可比拟。

  考虑到劝进大业(220),实际发生在关羽死后(219),即糜芳叛逃东吴之后。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三十三章 铁蹄踏西域,西亚迎驰驱7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