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铁蹄踏西域,西亚迎驰驱7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33,268

  尽管赵旻解释得颇为清晰,但伏寿还是听得晕头转向。

  佳人索性不再听下去。

  “且慢!太子太傅,此事过于繁琐,便由太子太傅自专即可!太子太傅切记一点:万不可破祖宗成法!”

  赵旻更加头疼。

  其人此来,便是想甩锅给朝廷,结果……伏寿不接。

  无奈之下,赵旻只好将自己甩出去的锅再接回来。

  “臣遵旨!”

  相比于刘备劝进之事,伏寿显然更加关心另外一件事。

  “太子太傅,刘玄德当真欲归还豫章郡、桂阳郡此二郡?”

  赵旻正色道。

  “回皇后,正是如此!豫章郡处于四战之地,刘玄德又欲向南方为大汉开疆拓土,是以此郡于刘玄德而言,乃飞地也。

  而桂阳郡虽扼交趾刺史部之咽喉,却因刘表嫡长子刘琦之故,使刘玄德不得不弃之以免生嫌疑。”

  豫章郡(即后世之江西省)北为庐江郡,东为丹阳郡、会稽郡,西北为江夏郡,西南为长沙郡,确实是四战之地兼飞地。

  而且随着刘备将战略目标南移,豫章郡势必将成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

  但话说回来,彼之毒药,我之美酒。豫章郡对于赵旻而言,却至关重要。

  赵旻一旦得豫章郡,那么江东三郡皆将处于卫府刀锋之下。而且彻底将孙权与荆州刺史部隔绝开来,孙权不老老实实才怪!

  至于桂阳郡……

  刘琦如今仍在刘备麾下,其人野心勃勃、权力欲极强,兼且在荆州颇有些名望,刘备焉能不担心,刘琦阴怀非分之想?

  但刘备绝无可能动刘琦,盖因此事太不讲究。

  以是故,刘备反而不如直接将桂阳郡这个烫手山芋丢给朝廷,让朝廷去解决刘琦这个隐患比较合适。

  刘备如此做,确实是一举多得,而且是顺势而为。

  其人不愧为敢于壮士断腕、同时又主动顺应时势的当世英雄!

  赵旻心中庆幸不已:

  万幸老子先你们一步出手,首先占据了大江上游的益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伏寿听罢赵旻的解释之后,虽不似赵旻那般激动,却也同样心花怒放……

  亲儿子的天下距一统更进一步,伏寿这个当娘的,焉能不激动?

  于是乎……在激动之下,伏寿再次朗声道。

  “太子太傅兵不血刃、又为大汉收复二郡,妾今日午时在长秋宫赐宴!”

  ……

  熟悉的套路,熟悉的操作,熟悉的日常。

  申、酉之交(下午五点前),赵旻策马来到卫府门前,恰逢糜竺、刘琰二人送了一圈礼归来。

  刘备所图之事极大,是以,除卫府之外,朝廷几位大佬那边,刘备也必须送礼送到位。

  一见这二人,赵旻便想起一事。

  “子仲、威硕二位先生,请随我进书房,我尚有一事,需与二位先生相商!”

  糜竺、刘琰二人闻言,乖乖随赵旻而去。

  卫府书房内,三人坐定、由赵旻亲卫奉上香茗之后,赵旻便直入主题。

  “二位先生,贵主玄德公如今海船尚充足否?”

  糜竺、刘琰二人面面相觑。

  交趾刺史部虽毗邻南海,但因为士燮毫无壮志雄心、一门心思只想做交趾土皇帝之故,别说海船,便连于江河之上行驶如履平地的大型斗舰,都屈指可数。

  赵旻这个苟哥见状,心中得意至极。

  当然了,其人表面上却故作惊奇。

  “二位先生,莫非玄德公手中,竟无大型海船不成?”

  糜竺叹了口气。

  “卫将军,实不相瞒,交趾刺史部虽河道纵横、濒临汪洋,船只却以艨艟居多,斗舰仅区区数艘。

  而玄德公之船只,亦以艨艟为主,至于斗舰……呵呵。”

  也就是说,刘备原本并没有斗舰,只有艨艟这种中小型江船。其人在占据交趾刺史部之后,方才缴获了士燮手中的几艘斗舰。

  这也难怪。

  在南赴桂阳郡任太守之前,刘备已颠沛流离多年。若非刘备在最落魄之时遇到糜竺,而糜竺在此后又始终资助刘备,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恐怕早就饿死了。

  那么……

  赵旻的生意来了。

  一念及此,赵旻满脸堆笑道。

  “无妨,无妨。我于青州东莱郡崂山北侧,已修建一处造船之工坊,一应匠人皆已为东莱郡海贼管承造船多年,玄德公如不嫌弃,我可将海船经海路运至交趾郡龙编县。”

  龙编县,便是后世越南首都、濒临南海的河内地区。

  此地沿海码头无数。

  当然了,此时的龙编县,是大汉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糜竺闻言笑了起来。

  “卫将军,不知此等海船与斗舰相比如何?其造价又几何?”

  赵旻当然不会与糜竺讨价还价,那对赵旻而言太掉价。

  于是赵旻微微一笑。

  “二位先生不妨在许都多盘桓数日,负责督造海船之陈子烈,不日将抵许都,届时二位先生可与其人商议。

  若二位先生心急,亦可持我公文、亲自前往青州东莱郡之造船工坊,乘海船至交趾刺史部先行使用,待玄德公赴许都之时,再与我谈定船价不迟。”

  糜竺、刘琰闻言,登时同时一怔。

  这……还有这等好事?

  海船先交付使用,其后再进行结算?

  二人当即不假思索道。

  “劳烦卫将军为某等备齐公文,待某等略做休整,三日后,某等便启程赶赴青州东莱郡造船工坊。”

  赵旻微微一笑,取来笔墨,便在卫府专用公文笺上,匆匆写就数篇公文,最后一一钤盖上自己随身携带的卫将军之印。

  糜竺、刘琰二人其实并不知道……

  赵旻心中,比他们二人更着急。

  后世诸如海船、高铁、大飞机等等大件交通工具,首付一两成、后期再分期付款,简直再正常不过……

  尽管那是由担保银行向卖方代付,买方之分期款项,实则是由银行负责催收。

  但别忘了,刘备如今可是有求于赵旻!

  所以,赵旻根本不愁追不回款。

  更何况,刘备如今已然极缺海船,待其交易规模增长、交易频率提升之后,其人的需求量只会稳步上涨。

  而造船,需要的是一条颇为庞大的产业链。

  在偏安一隅、只想做土皇帝的士燮治下,交趾怎么可能有成型的造船产业链?

  所以,刘备只能依赖赵旻。

  长此以往,东莱郡的造船厂,将被刘备庞大的订单量喂到快速成长。

  待十年之后,赵旻收回江东,便可将造船厂迁至距交趾刺史部更近的会稽郡。

  但如今不行,汉末的东南沿海地区,可不似南宋时期那般发达。

  如今的东南沿海地区,与交趾刺史部差相仿佛……好吧,还不及刘备治下的交趾刺史部。

  如今的东南沿海地区,皆是满布山越人的落后地区。

  综上所述,别看糜竺、刘琰二人自认为占了天大的便宜,实际上……

  他们正在走的路,都是赵旻的套路。

  赵旻在不动声色间,便为卫府拉来,未来数十年的超级大订单。

  那么问题来了。

  陈武陈子烈这趟试航,究竟顺不顺利呢?

  对于此事,薛州最清楚。

  因为,站在艨艟之上、接应陈武船队的其人,已被自己眼前那堪比斗舰的巨大海船,所深深吸引。

  然后……

  那高大海船的舷首之上,薛州曾经的老对手、如今的同僚陈武探出头来。

  “哈哈哈!薛都尉!别来无恙否?”

  薛州看着陈武那张……曾经令自己无比痛恨的脸,心情一时间复杂至极。

  是以,其人久久不语。

  就在薛州发呆不语之时,陈武已下令兵卒放下缆绳。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许靖彼时年逾七旬,非先主旧人,且气节为刘备不齿。赖法正“眩惑之术”,才得晋太傅。不过“人形祥瑞”而已。

  位次第二的糜竺,实际是“刘备嫡系”的首席代表;虽然才干不如“事功派”,年资履历却无可比拟。

  考虑到劝进大业(220),实际发生在关羽死后(219),即糜芳叛逃东吴之后。

  考虑到劝进大业(220),实际发生在关羽死后(219),即糜芳叛逃东吴之后。

  按记载,竺“岁余病卒”。

  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竺惭恚发病,岁馀卒。--《蜀书八糜竺传》

  可知竺死之前,刘备依然为其保留了最后的体面,使其代表“嫡系文武”参与劝进大业,且高居群臣之首(许靖完全可以忽略)。

  因糜芳降于吕蒙,糜竺愧恨忧死(高度怀疑是赐死),权倾一时的糜氏家族,便轰然倒塌。子嗣虽仍仕宦蜀汉,名位却今非昔比。

  初心壮烈、而不克其终,实在令人叹息。

  分享一个冷门小知识,即糜氏兄弟的本姓非“糜”,而是“麋”,即麋鹿之麋。

  按《三国志集解》,两汉本无糜姓,实为传抄误写。

  楚大夫受封于南郡麋亭,因以为氏。--《姓谱》

  当然,时至今日,便将错就错。

  类似“士仁”本姓士,却在后世讹传中、变为“傅士仁”云云。

  糜芳的下落,并非如演义小说般“惨死关羽灵前”,而是在东吴寿终正寝。

  不过芳既失节,晚年亦颇遭轻视。

  以“刚直”闻名的江左门阀虞翻,便厉声喝骂其“不忠不信”。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

  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吴书十二虞翻传》

  昔日刚强直理、诚心无款,随先主周旋四海的糜芳,晚年竟被江东狂生骂作“失忠失信”。

  乃不知其心中杂陈五味,做何感想?

  大概与“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的于禁相似吧!

  结尾借白乐天之诗,概括二糜功过始末。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继续阅读:第三十四章 铁蹄踏西域,西亚迎驰驱8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