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请君速入瓮,天下攻江东16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132,825

  被孙权忽略的那一点,正在于此。

  那就是,卫府那庞大精密、而又无孔不入的谍报系统!

  别忘了,前世赵旻的老本行是什么。

  那可是俄罗斯那位狠人大帝的老本行。

  至于大建造师,那只是赵旻受重伤、被迫下放到建设兵团之后,转行干的第二职业罢了。

  而且,赵旻派遣海量细作、甚至策反江东士人之事,其实并非赵旻原创,而且赵旻也绝对不是第一人。

  战国时期的燕国著名“死间”苏秦,那可是赵旻的老前辈。

  苏秦受恩于燕文侯,成为燕国死间,最后坑惨了齐国。

  更何况,历史上的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曾发生过数起“用间”与“反间”的情报斗争。

  其中在史书中留名的著名间谍,就是隐蕃这个大牛人!

  隐蕃是魏国向东吴派遣的间谍。

  其任务是打入孙吴宫廷,并借用职权之便在东吴制造政治混乱。

  当然了,这是曹魏对孙吴的反击行为。

  隐蕃南下东吴,并非曹魏主动挑衅,而是曹魏对孙吴离间行径的反击。

  吴黄龙元年(西历229年)孙权令胡综拟写书文,诬告曹魏重臣吴质(曹丕四友之一,也就是那个丑侯吴质)图谋叛乱。

  吴质因此遭到曹叡猜忌,被召还洛阳。

  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颇见猜疑,(胡)综乃伪为(吴)质作降文三条。

  摘自《吴书之胡综传》

  吴质是魏室重臣,官至振威将军(在《晋书》中,记作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

  吴质,济阴人,以文才为文帝所善,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

  摘自《魏书王粲传之附传》

  但彼时(229)曹丕已死,而曹叡登基未久。

  因此,孙权借魏室皇位更迭的敏感时期,进行离间活动。

  吴质被召还洛阳不久,便转任侍中。

  侍中是“陪王伴驾、应对左右”的近臣,由此可见吴质并未因此而失宠。

  此文既流行,而(吴)质已入(洛阳)为侍中矣。

  摘自《吴书之胡综传》

  侍中,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侍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

  摘自司马彪《续汉书之百官志》

  吴质虽然没能再得到外放的机会,但在洛阳得以善终。

  由此可知,曹魏已经发现所谓的“吴质谋反”实是东吴的离间计。

  于是乎,曹叡发起情报反击战,并于翌年(230年)向东吴派遣间谍,进行政治破坏。

  彼时充当间谍的人物便是隐蕃。

  隐蕃入吴之初,不见叙用,他通过主动上书孙权才得到朝见机会。

  在一番“鼓舌摇唇”之后,隐蕃被孙权授予“廷尉监”的职务,从此进入东吴的司法系统。

  (孙)权以(隐)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

  摘自《吴书之胡综传》

  廷尉乃九卿之一,相当于明清刑部尚书。

  其下设三类副官,即廷尉监、廷尉正、廷尉平,数量不等。

  隐蕃在东吴虽然仅仅待了一年(即西历230至231年),但他的情报工作成果却极为显眼。

  在此期间,他广泛交结各类名士,编织关系网,阴谋策反孙吴重臣。

  其中之佼佼者,便有朱桓之弟朱据,以及全柔之子、孙吴重臣全琮。

  需要注意的是,朱据与全琮的身份非同一般。

  朱据尚步练师的次女孙鲁育,全琮尚步练师的长女孙鲁班。

  也就是说,二人不仅是贵戚子弟,还是孙权的女婿。

  隐蕃最后之所以暴露身份,还是因为孙权遣中郎将孙布诈降魏将王凌,并设下重兵准备伏击对方。

  为此,隐蕃不得不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并因此被孙权亲自审讯、处刑。

  在此之后,孙权便开始重用校事官,这才有了后边的“吕壹案”。

  以上之事,因过于阴暗而不见于《三国演义》,但其精彩、传奇程度,比演义要强出百倍。

  赵旻如今正在做的,便是历史上隐蕃所做之事。

  区别在于,隐蕃的司法专业性极强,因此其人很容易便渗透进孙吴的司法系统之中。

  而赵旻的细作,特工业务能力极强,但专业性远不及隐蕃。

  是以,他们只能通过策反江东士人,才实现从内部瓦解江东政权之目的。

  但这已经足矣。

  孙权自以为隐秘的小动作,在赵旻眼中,实则纤毫毕现。

  赵旻洞悉江东的一举一动,实在是不足为奇。

  综上所述,早在孙权尚未离开吴城之时,赵旻便早已知晓,其人欲在山阴城集结大军、攻伐南越国之事。

  只是,当时赵旻还不知道,刘备已经悄悄赴京。

  赵旻这个苟到习惯成自然的苟哥,在以己度人之下认为:

  刘备如今不可能轻易离开其封国南越国,而是始终稳守龙编城、以防备孙权。

  结果……

  现实总是如此打脸。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方才赵旻所问之事:

  那就是,诸葛亮为何如此笃定,孙权会在会稽郡治所山阴城出兵?

  答案是:

  “卫将军有所不知,云长将军及亮等人,在越海北渡之时,曾在东海撞见陈府君(广陵太守陈登)部曲之船队。

  彼时,陈府君格外关注吴郡海域,由是故,亮以为孙权必不敢于吴城出兵也。”

  赵旻闻言,恍然大悟。

  然后……

  赵旻骤然蹙起眉头。

  “孔明先生,事已至此,我以为,当即刻广发檄文、并将孙权之罪行昭告天下!不知孔明先生意下如何?”

  诸葛亮重重颔首。

  “卫将军所言极是!亮亦有此意!

  卫将军,愚以为,某等尚应加入“孙权私自攻伐汉室宗亲、天子御封之南越王”之罪,不知卫将军意下如何?”

  赵旻欣然称是。

  “此乃大逆不道、不敬天子之重罪也,理应如此!此外亦需加一条“不朝贺天子”之罪!”

  诚然如此。

  孙权今年确实未向汉帝刘协朝贺,而且,其人今年,也不可能再向刘协朝贺。

  孙权此番攻伐南越国之目的,便是要加强自己的战略纵深,甚至是让出江东、转而经营南越国……

  孙权这种行为,俗称鸠占鹊巢!

  由是之故,赵旻在向天下人广发讨伐孙权之檄文时,便大可将孙权的这些罪名,罗列于其中。

  如今的赵旻,已经有陈琳、王粲这两个笔杆子。

  以是故,这篇檄文的文采,毋庸置疑。

  至于赵旻、诸葛亮为何对广发檄文如此迫切……

  后文自会详细给出解答。

  商定檄文一事之后,赵旻便唤来陈琳、王粲二人。

  赵旻将自己的思路、孙权之罪行告知此二人后,便挥了挥袍袖,令此二人即刻构思、书写檄文,并尽快将此檄文交于自己。

  就在赵旻安排檄文之事时,诸葛亮也已经向在场之人,简要解释了一番孙权的阴谋。

  于是乎,在搞定檄文之事后,赵旻便重新下令。

  “诸君,情况有变!据可靠消息称,孙权此番已于会稽郡郡治山阴城出兵,欲冒天下之大不韪、攻伐我大汉之南越国!

  孙权既如此大逆不道、罔顾汉室、丧心病狂、倒行逆施,我等既身为大汉之臣,也则决不可放任其人而不顾!

  事不宜迟,我等当即刻出兵,攻伐江东之逆臣孙权!”

  此刻,赵旻心中激动万分。

  老子终于有机会,与关羽、诸葛亮等牛人们联合战斗一番了!

  就让老子见识一下……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孙权善饮,是个著名的酒蒙子。

  有一次,其人醉中斜着眼睛与邓芝开玩笑,借着酒劲儿说:

  “待吴蜀灭魏之后(可见他确实喝高了)交分天下,不亦乐乎?”

  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蜀书十五邓芝传》

  邓芝闻讯变了面皮,正色说道:

  “天行有常,到时候陛下(指孙权)如果不能应识天命(暗喻称臣于蜀),那决战在所难免,胜负未可知也。”

  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蜀书十五邓芝传》

  很明显,邓芝也喝高了。

  孙权闻言大笑,宾主尽欢而去。

  权书报诸葛亮,评价历任使者,说:

  “丁君喜欢说大话,阴君说话留一半,能够交通二国,奉达使命者,唯有邓芝而已。”

  权与亮书曰:“丁厷掞张,阴化不尽;和合二国,唯有邓芝。”--《蜀书十五邓芝传》

  其实往返吴蜀、奉使称意者,尚有费祎。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一百四十七章 请君速入瓮,天下攻江东17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