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北推新政,江南人惶惶3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43,175

  “子衡兄长勿忧,从文既已言明今日发粮,则必无任何问题。兄长且随妾等回府如何?”

  吕范此刻,心中已然踏实许多。

  只是……

  赵旻方才所说免费之事,仍然使吕范心中隐约有些不安。

  “从文,此番赈灾你不可分文不取……”

  赵旻微微一笑,扬起袍袖打断了吕范的话。

  “子衡兄长休要多言,我非为助孙仲谋,实为我大汉之子民也!”

  吕范叹了口气,正要再次开口,却听得通衢大道上,传来鸭鸣一片。

  “嘎嘎嘎”的鸭鸣声,此刻由吕范听来,显得格外刺耳。

  然而……

  这“嘎嘎嘎”之声,在赵旻、香妹子……

  好吧,以及路上行人们听来,却犹如天籁之声。

  因为,这预示着,最近几日,许都城内城外,即将有源源不绝的烤鸭、鸭血粉丝汤、盐水鸭、卤鸭等美味鸭馔吃了。

  香妹子“噗嗤”一笑。

  “子衡兄长确有口福,兄长请随妾等回府,稍后从文定亲手为兄长烹制“卫将军脆皮烤鸭”。”

  果不其然。

  “卫将军脆皮烤鸭”,已然成为许都一大美食。

  吕范虽然听得一头雾水,但赵旻与香妹子一再相邀,加之吕范此番也的确要拜访赵大娘,于是其人应邀前往赵府一行。

  五、六日后……

  由许都发来之糙米,源源不绝运至丹阳郡。

  这些糙米,是由荆州、益州所产。

  赵旻之所以不运来冬小麦,是因为孙权一方,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利用冬小麦。

  需磨成面粉,和面做成水引饼、汤饼及蒸饼的高粱米,更加可想而知。

  有赵旻运来的这二百五十万斛糙米,丹阳郡东部灾民……

  若不出意外,最起码是饿不死了。

  至于孙权一方,从上之下贪墨多少赈灾粮,那就不关赵旻的事儿了。

  反正赵旻出库之糙米,是实打实的二百五……十万斛。

  关于此事,赵旻连带着出库凭证在内,皆已刊印成邸报、并将其发送至大汉,包括刘备南越国在内的一百零五郡国。

  赵旻做好事,是一定要亲自署名的。

  孙权如果不怕丢人,大可放任自己臣属,去贪墨这些赈灾粮。

  当然了,以孙权之智商,其人断无可能如此做便是了。

  除此之外,孙权还需要承担一个可怕后果:

  赵旻一口气运来二百五……十万斛糙米做为赈济粮,直接导致吴郡四大家族,那些妄图囤积居奇的家伙们损失惨重!

  这些人不可能将怒火发泄到做好人好事的赵旻头上,那么……

  呵呵!

  总而言之,丹阳郡这场大洪灾,无论如何看,赵旻都不可能是输家。

  如是般,在幽州、冀州解除灾情一个月、二州百姓已然安居乐业之后……

  江南的丹阳郡,好吧,是东部,却仍然人心惶惶、满地鸡毛。

  丹阳郡西部,同样已经在进行恢复性生产……

  人家同样也是有两季水稻的。

  此外,距泾县较近的春谷、丹阳郡郡治宛陵,以及芜湖县,在刘晔、曹仁及多名山越人宗帅组织以及率领之下,已经开始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大灾之后,虽然必有大疫,但只要采取防疫措施得当,其影响其实也不算多大。

  更何况,洪涝过后的土地,还会变得更加肥沃。

  总而言之,丹阳郡易主,已然是大势所趋。

  就在丹阳郡人心惶惶、暗流涌动之时,河北的冀州及幽州,也开始了推行新政。

  赵旻推行的所谓的新政,其实只有两大要点:

  一是大量开垦荒地;

  二是丈量田亩,摊丁入亩,也就是取缔丁税,只按照田亩数量征收田税。

  大汉之所以能够从乱世之中快速恢复元气,赵旻提出的这两条新政,可谓居功至伟。

  八月中下旬,同样可以开垦荒地。

  因为开垦荒地、深施底肥之后,刚好可以种植冬小麦。

  第二条新政,伤害的其实是士族、豪族的利益。

  因为赵旻非常清楚,冀州、幽州瞒报户口的情况,实际已经颇为严重。

  在地主豪族垄断了生产资料的情况下,大部分缺乏受教育机会的底层群众,因为生存艰难,被迫沦为权势者的奴客。

  奴客,顾名思义,即“具备了奴隶色彩的宾客”。

  他们不具备人身自由,属于豪族宗帅的私产,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与牲口无异。

  “奴客”的称谓,见于史册较早,至少在西汉中期便已出现。

  关于“客”的卑微化,唐长孺先生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客和部曲》一文中有过详述。

  此处不做赘述。

  在马太效应(也叫二八效应)的作用下,富者田连阡陌,贫者却无立锥之地。

  最终大量的失地农民与破产手工业者,便顺理成章地沦为富室强宗的附庸。

  同时,东汉的“丁税”制度,也为奴客的诞生提供了肥沃土壤。

  丁税即人头税,分为“口赋”及“算赋”。

  说白了,无论个人财富多寡,都必须按人头缴纳赋税。

  在丁税之外,百姓还要承担沉重的徭役。

  富户不仅有着多样的避役手段,甚至可以通过个人权势,庇荫田庄内的奴客,使之不服徭役。

  对于地方豪强而言,这些“奴客”就是自己的私产。

  为了保护私有财产,他们不介意同官府掰一掰手腕。

  尽管赵旻已经取消了徭役,但赵旻摊丁入亩的做法,实际上,对奴客众多的河北士族、豪族而言,仍然是一种“狠狠割肉”的做法。

  综上所述,赵旻在此前,担心的正是这一点。

  但因为步练师送上的神助攻,便使得赵旻有了足够的底气来推行新政。

  无论如何,钱财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赵旻不向深处追究“流言门”事件,那么,做为交换,河北士族豪族,便应该支持新政推行。

  否则的话……

  河北这二州的士族、豪族固然不介意与朝廷掰一掰手腕;

  但赵旻更不介意,在这二州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新政伤害的是士族、豪族的利益不假,但实实在在得到好处的,绝对不仅是朝廷,还有原本隶属于士族豪族的奴客!

  无论古今中外,光脚的永远都不怕穿鞋的。

  总而言之,在经过一番简单粗暴的博弈之后,卫府顺利地在冀州、幽州推行了新政。

  而且,至少从目前来看,效果还算斐然。

  先前,卫府治水所开出来的大量河滩,此时恰好可用于垦荒。

  河滩土地肥沃,且靠近水源、便于灌溉。

  这等于是凭空多出来的大量田亩。

  况且,做为对河北二州士族、豪族之补偿,赵旻免费提供新式农具及腐植酸肥,加之亩产量又实现了断崖式提升……

  无论如何,冀州、幽州的士族豪族们,都是稳赚不赔的。

  在赵旻的强势干预之下,冀州、幽州开垦荒地,以及丈量田亩的工作,推行得颇为顺利。

  至九月初六,这二州的田亩丈量数据,已然到了赵旻手中。

  这也宣告着,朝廷明年征税便有据可依。

  至于冀州、幽州的田亩总数……

  足足有五千余万亩!

  除此之外,八月全月,这二州开垦之荒地,亦有一千万亩左右。

  冀州不愧为当年刘秀开国的基本盘!

  鉴于新政推行颇为顺利,赵旻准备实施下一步计划:

  解放农奴(也就是奴客)、施行屯田、兴建工坊。

  这是一套组合拳。

  赵旻以兴建工坊为诱饵,目的是使冀州、幽州的士族豪族,将此前瞒报之奴客主动还给朝廷,以便进一步提升田亩数量、并增产增收。

  后世的幽、冀二州(是包括辽宁、吉林的),虽然是以工业为主,但其耕地面积……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建安二年(197)孙策已经在江东立稳脚跟,自然有底气与袁术唱反调。

  可知孙策的绝交书,不过是趁势而为的独立宣言罢了。

  孙策一方面打着“匡济汉室”的旗号大肆扩张;

  另一方面又“诛戮名豪,威行邻国”,把江东六郡视作个人禁脔。

  他对汉廷的真实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孙)策说(袁)术云:“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以佐明使君匡济汉室。”--《江表传》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傅子》

  吕思勉在谈到孙氏兄弟时,曾愤慨地表示:“东吴君臣,自始至终,所作所为,何曾有一件事有汉朝在心目之中?”(见《中国通史第三十二章》)

  可知自孙策开始,已经决心“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孙权继位于建安五年(200),彼时天下已历经十余年的军阀混战,因此孙权的政治野心,比父兄更加旺盛。

  孙权谋求称帝,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吴黄龙元年(229),孙权登坛践祚,还通知蜀汉遣使道贺。

  诸葛亮虽然碍于时势,同意遣使,但也表示“孙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可见彼时的有识之士,早预料到孙权会僭号。

  孙权称尊号,其群臣以并尊二帝来告。议者咸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诸葛)亮曰:“(孙)权有僭逆之心久矣!”--《汉晋春秋》

  孙权僭号时(229),曾夸奖“鲁肃明于世事”,因为他曾经预言孙权终将称帝。

  (孙)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吴书鲁肃传》

  按记载,鲁肃初见孙权,便进献《榻上策》,提出“竟长江所极,建号帝王”的构想。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一百二十四章 河北推新政,江南人惶惶4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