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四方初安定,乘船海上行12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6:433,686

  如今,孙权不管出于私心也好,还是确实缺乏指挥经验也罢,其人已然错失反败为胜之良机。

  因为身经百战、早被陈登磨练出来的薛州,已经趁程普、韩当、黄盖三老争辩之时,及时将破绽补上。

  遑论援军还有五秒抵达战场…咳咳…卫府援军即将抵达战场。

  以是故,孙权对按兵不动的程普、韩当、黄盖三人更加猜忌……

  当然了,如今当务之急,还是考虑如何指挥船队突围,因此……

  孙权又出了一个昏招。

  其人这时才下令,令中军船队尽速突围。

  孙权确实极度缺乏,指挥大规模战役的经验及能力。

  薛州那边刚刚针对孙权之中军部署妥当,孙权便主动迎面撞了上去。

  已经与令旗兵一同站在瞭望台之上的薛州,登时有些懵逼。

  啊这……

  曾威震中原、使董卓都颇为忌惮之破虏将军仲子、无敌于江东之讨逆将军二弟……

  就这水平?

  连薛州身旁的令旗兵,都看出问题来了。

  “都尉,某等是否应合围之?”

  万幸这些兵卒,大多为原本追随薛州多年之海贼,因此薛州不可能说“你在教我做事?”这种蠢话。

  其人当即大笑着颔首。

  “孙仲谋既主动奉上如此大礼,某等焉可不笑纳之?哈哈哈!天助我也!速速传令!”

  如是般……

  当梁习、徐盛二人之船队,太史慈、吴懿二人之船队,以及徐晃、马超二人之船队赶到战场上时,便发现,陈登这仅万人、不足二百艘战船之船队,居然死死围住了孙权近千艘战船!

  站在斗舰那高高舷首之上的太史慈,在远远眺望之后,都忍不住莞尔一笑。

  “呵呵!讨虏将军不晓水战之道也。”

  太史慈给孙权留了几分面子,至少其人没说,孙权不懂兵法。

  战场局势既已发展至此,费厄泼赖便应当缓行……也就是说,卫府这几个船队,应该痛打落水狗。

  此刻卫府一方,凡在战场上之主将,皆为百战精英,是以,孙权彻底倒了血霉。

  其人虽然兵力、船只均处于优势,但怎奈何被薛州牢牢压制,空有兵力、船只,战斗力却发挥不出三成,硬生生被卫府已经形成合围之多个船队,逼退回了丹徒码头。

  狼狈不堪之下,孙权只好下令全军弃船登岸。

  呵呵……

  孙权在万分狼狈之下,又出了一个昏招。

  其人终究兵力、船只占优势,而且有主场之利,若其人下令依战船而守、再等待丹徒城中的两三万中军救援……

  那么纵然卫府已形成合围,亦势必要见好就收、撤兵返还。

  因为战场之上的主将皆为百战名将,痛打落水狗是没错,但当落水狗变成刺猬,那么这些主将势必及时撤兵、以免被扎一身刺。

  只可惜,孙权虽然玩弄眩惑之术、权谋诈术是超一流水准,但其人在军事方面,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白萌新。

  因为,早已在丹徒码头外列阵完毕的虎豹骑,等的恰恰就是:

  孙权下令弃船登岸!

  孙权在建安二十年(西历215年)逍遥津之战的狼狈画面,此刻提前了十二年上演。

  但与历史上截然不同的是……

  一是,辽哥此刻率领的,是五千余名武装到牙齿的卫府虎豹骑,而不是其人那八百甲胄不全的普通部曲;

  二是,做为苟哥心腹爱将的辽哥,那可是真真切切认识苟哥的二大舅子孙十万的!

  但话说回来……

  辽哥当然不可能一时手快、真屠了孙十万。

  是以,其人在追杀孙十万至二十余步之时,便远远射出一箭。

  那使卫府之人销魂、令江东众人胆寒的一箭,“嗖”地一下,正中……

  孙十万兜鍪上的盔枪,也就是那代表大汉武将荣耀、长且拉风的鹖翎。

  鹖翎应声而断,吓出孙十万一身冷汗。

  辽哥长笑之后,高声喝道。

  “孙将军,看在君之阿妹、某家主公爱妻孙夫人面上,某不伤你!今后请君好自为之!”

  言罢,辽哥暴喝一声。

  “卫府威武!大汉威武!”

  虎豹骑勇士们齐声高呼。

  “卫府威武!大汉威武!”

  喝罢,跟着苟哥没学会好、反倒学会装笔的辽哥再次暴喝一声,并引用了前汉破胡壮侯陈汤之经典名言。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孙将军好自为之!”

  孙权灰溜溜策马,向丹徒城方向疾驰。此时,丹徒城门大开,头顶进贤冠都因策马疾驰而歪了的吕范,急匆匆率骑兵、疾驰迎上孙十万。

  辽哥、虎豹骑勇士们见状哄堂大笑。

  辽哥学皮了。

  “吴侯,恕不远送!子衡兄,请正衣冠、护送吴侯回府!”

  哄堂大笑声中,孙权、吕范主臣二人,只觉无地自容。

  辽哥继续皮。

  “众儿郎,为吴侯麾下精兵强将让开道路,并恭送其凯旋!”

  辽哥嘴上说是恭送,五千余虎豹骑勇士实则皆已握紧手中长矛,若江东败军恼羞成怒、暴起杀敌,虎豹骑勇士们不介意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然而……

  自从孙策故去之后,江东英勇不屈之军魂,便仿佛随着其人殉葬了一般。

  是以,在卫府虎豹骑列队示威之下,江东诸将无一人有异动,灰溜溜、急匆匆进了丹徒城。

  直至最后,也仅有三老、周泰、二十来岁的凌统这五将,各放了几句狠话而已。

  辽哥心中无限唏嘘。

  其人曾亲眼目睹,孙策在世之时,江东十万带甲之军威是如何雄壮英武。

  而如今……率五千余虎豹骑大破孙权大军的辽哥,骤然间变得意兴阑珊。

  如此对手,纵大胜之,亦不足以自傲耳!

  在此战之前,孙十万雄心勃勃,非但妄图收复庐江郡,甚至还图谋江夏郡。

  可结果……

  孙十万之大军,尚未行出十里地,便被卫府精兵强将们,摁在家门口被用力摩擦。

  此前后反差之大,不提也罢!

  实际上,这一战江东实则只损失了万余兵卒、二百艘战船,远远谈不上伤筋动骨。

  但是,江东士气崩沮、军心全无。

  所以,在短时间内,江东士气将难以恢复。

  是夜……

  都被无良主公苟哥带坏了的卫府上下,在丹徒城对岸之江都县庆祝大捷。

  而江都县对岸之丹徒城,却满城缟素、痛哭之声不绝。

  聪明且有胸襟格局的孙权,在战后温言宽慰了所有参战将领,并主动承担了战败之责,未惩罚任何一人……

  尽管其人在心中,恨不得将三老当场斩首、以泄自己心头之恨。

  总之,因卫府众将超勇,苟哥不用再赶到庐江郡了。

  翌日……

  已经卧病在床、且日益枯槁的吴景,在闻得此惨败之战果之后……

  其人长叹一声,万分惆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喝出此千古名篇之后,其人溘然长逝。

  好吧……

  因吴景病逝,苟哥还是不得不赶赴江东、亲自向这位可敬的长者奔丧。

  但话说回来,无论如何,孙家人都不能将吴景之病逝,归罪于苟哥头上。

  谁让孙十万自己不给力呢!

  陈登得知吴景病逝之事后,二话不说便遣出近百名心腹,携带骏马、自水路赶赴许都,向苟哥告知此不幸之事。

  然后……

  卫府众人正欲商议何人出使江东、吊唁老将军吴景之时……

  太史慈便主动站了出来。

  “诸君!于此事,慈义不容辞!”

  这下子,本就对太史慈愈发敬佩的小马哥,当场向其人竖起了大拇指。

  “子义兄高义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孙权初领江东(200),尚不满二十,“诸将宾客为礼尚简”,根本不拿他当回事儿。

  是时(孙)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吴书周瑜传》

  在此背景下,孙权为了抓紧手中的权柄,不得不刻意挑拨臣下的矛盾,使之相互制衡。也只有这样,孙权才能坐稳吴侯的椅子。

  以周瑜为例,赤壁之战前(208),周瑜曾向孙权“请兵五万”;

  结果孙权表示“五万兵难卒合”,经过讨价还价,最终给了周瑜三万兵。

  (周)瑜请见(孙权),曰:“……(曹军)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孙)权抚背曰:“……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江表传》

  实际上,建安十三年(208),东吴刚刚结束讨伐江夏之役,还击毙了江夏太守黄祖。

  彼时孙权挟大胜之威,屯兵柴桑。

  可知东吴的全部精锐,就在前线。

  (建安)十三年春,(孙)权复征黄祖……遂屠其城。--《吴书吴主传》

  先主至于夏口,(诸葛)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孙)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蜀书诸葛亮传》

  讨伐江夏时,周瑜是“前部大督”,自然了解吴兵的实际数量,因此“五万”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数字,绝非周瑜信口开河。

  (建安)十三年春,(孙)权讨江夏,(周)瑜为前部大督。--《吴书周瑜传》

  由此可知,孙权所谓的“五万兵难卒合”无疑是托辞。

  其真实意图,是不想授予周瑜太多的兵马,因为他既畏惧曹操,亦忌惮周瑜。

  最终的处理方案,是周瑜领兵三万先行,孙权则“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以为后援”。

  卿(指周瑜)与子敬(指鲁肃)、程公(指程普)便在前发,孤(指孙权)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江表传》

  孙权“多载资粮”,自然便掐住了前线的粮秣供应;同时他又“续发人众”,说明孙权的本部人马,应该不少于三万。

  即使如此,孙权仍不放心,又派遣程普去前线分割周瑜的权力,使二人为左右督。

  如此一来,周瑜的三万兵马,又不得不打个对折。

  哈哈哈!孙十万,与蒋校长有一拼!

  (程普)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吴书程普传》

  程普在前线耍威风、摆架子,搞得“几败国事”,除了个人性格问题,与孙权的授意与默许必然有关。

  周瑜大概也意识到背后的硍节儿,因此隐忍未发。

  南郡攻克之后,周瑜升任南郡守,程普升任江夏守,一东一西,继续制衡。

  (曹)仁由是遂退。(孙)权拜(周)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吴书周瑜传》

  (程普)进攻南郡,走曹仁。拜裨将军,领江夏太守。--《吴书程普传》

  同时,孙权又允许刘备驻扎在江陵南侧的油江口,在周瑜的腹心位置插楔子。

  这搞得周瑜十分尴尬,称“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刘)备立营于油口,改名公安。--《江表传》

  (周)瑜疾困,与(孙)权笺曰:“……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江表传》

  周瑜与程普是《吴书》中的首任左右督,该职位的设置背景一目了然。

  之后东吴的历任左右督,也均贯彻了这一制衡理念。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十三章 四方初安定,乘船海上行13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