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观天下风向,助刘备封王13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133,105

  见众人对此毫无异议,赵旻继续看向老狐狸。

  “宗正,首次劝进之班次,我已有腹案、并已将其禀明天子。”

  赵旻并未直接禀明刘协,而是禀明了如今实际上的天子……

  也就是伏寿。

  刘艾浑然不知,这是某苟哥的圈套,于是其人果断往里跳。

  “哦?主公,不知天子是何答复?”

  赵旻嘴角微微一翘。

  老狐狸上钩矣!

  “天子以为可。是以,有劳宗正带头劝进。”

  刘艾如遭雷击一般,当然愕然,且久久不能动弹。

  赵旻心道:

  小样儿!老子还治不了你个老狐狸?

  赵旻不给刘艾任何辩驳的机会。

  “我已向天子禀明,首次劝进,当以御史中丞(宗室刘渊,非那休屠各小丑)、宗正(刘艾)二公带头,以宗室子弟为主。

  劝进之班次今已在此,请宗正过目。”

  说着,赵旻将首次劝进之《南越王劝进表》,递向刘艾。

  实话实说,如有可能的话,刘艾是真心不想接下这烫手山芋。

  奈何刘艾收刘备厚礼在先,跳进赵旻为其人挖好的坑在后。

  刘艾不接,已成为奢望。

  其人只好长叹一声,接下这烫手山芋。

  然后……

  其人打来这烫手山芋,果然在其醒目位置,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这《南越王劝进表》,显然是出自于赵旻的手笔。

  赵旻执政已有四年,故而其所拟之公文,格式颇为严谨。

  此表大体内容如下:

  臣等表于陛下曰:宗正侍中关内侯臣刘艾、御史中丞关内侯臣刘渊……卫尉关内侯臣刘晔、河东太守臣刘馥等六十八人上言。

  ……

  臣等辄依旧典,封(刘)备南越王,总揽交州七郡,教化万民,劝勤农事,兴其民生,并为大汉开疆拓土……

  刘艾匆匆通读一遍之后,只觉自己心好痛……

  他最终,还是被刘备、赵旻一同当枪使了。

  赵旻心中则偷笑不已。

  但其人表面上仍是正色道。

  “宗正勿忧,天子已允可此事。宗正及诸公,待时机成熟之后,仅需上表陛下即可。”

  赵旻所说的“时机成熟”,指的便是其人将势造起来之后。

  事到如今,刘艾还能说什么?

  其人颓然一叹。

  “也罢!老夫这便去寻皇兄、御史中丞老大人。”

  刘艾所说之人,便是其族兄刘渊。

  赵旻颔首后,起身向刘艾行礼。

  “有劳刘公!”

  送走刘艾之后,赵旻将自己所谋划的第二次劝进、第三次劝进之事,一五一十地告知了自己一众臣属。

  实际上,这是赵旻在参考历史上,曹操封魏国公、魏王,刘备封汉中王,以及孙权封吴王的劝进流程后……

  自己所整理、归纳出来的一套流程。

  还是那句话:

  今时不同往日。

  刘备封王之事,必须严格按照现有规则进行。

  否则的话,后患将无穷。

  两刻钟后……

  尚书台,尚书令荀彧公廨之中。

  赵旻向端坐于自己对面的荀彧,作揖行礼。

  “叔父大人,此事之利害关系便是如此,请大人斟酌一番。”

  荀彧抚须颔首。

  “而今卫府之情况,我已有耳闻。安西都护府设立在即,而交趾、南洋之疆域又极广阔。

  是以,卫府已略显力不从心,对交趾鞭长莫及。阿旻,然否?”

  赵旻苦笑着颔首。

  “叔父大人明鉴,实情如此,旻对此亦无可奈何。”

  荀彧叹了口气。

  “大汉天下一百零五郡国,而今卫府实控九十五郡国,确已近乎于极限。然则……

  天子毫无执政之经验,其器用又略显不足。

  是以,阿旻尚需再坚持十余年,待太子长成,便可接管朝政。

  阿旻,对于各地之政令,卫府若力有未逮,不妨一并交于尚书台处理。

  而今,卫府、尚书台皆为天子所属,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阿旻又何必再分彼此?”

  赵旻本就有此意,是以,其人与荀彧一拍即合。

  “如此甚善!”

  当下,二人先就“刘备封王”之事,反复商议了一番。

  待此事商议妥当之后,赵旻便将目前亟待解决之事,拿出来与荀彧分享。

  其中包括:

  并州开设与鲜卑互市、广陵郡开设与刘备之互市,以及安西都护府如何分配汉官、胡吏等等之事。

  荀彧将其一一记下。

  最后,荀彧抚须沉吟片刻后道。

  “阿旻,三日后,以上诸事我必予以答复。此外,刘备封王之事不可再继续拖延,须及早解决方可!”

  赵旻吐出一口浊气。

  “叔父大人尽管放心,旻必竭力推进此事。”

  从尚书台出来之后,赵旻并未回家,而是径直去了隔壁……

  老丈人杨彪家中。

  杨老头儿自三年前生过一场大病后,或许因心情舒畅、政务轻松,以及张仲景悉心为其人调理之故……

  老头儿原本不太灵活的腿脚,反而渐渐好转起来。

  若非拄着拐显得更加有范儿,老头儿兴许早就将拐杖丢到一旁了。

  此外,杨老头儿的精气神,也明显改善许多。

  这也难怪,比杨老头儿还年长一岁的程昱(今年六十四岁),此刻犹然走路虎虎生风,力气甚至比赵旻都差不了太多;

  一向与程老头儿不大对付的杨老头儿,又岂愿露怯?

  赵旻此来,同样是与杨彪商议“刘备封王”之事。

  但与荀彧不同。

  杨彪仅仅听了数句,便摆了摆手。

  “阿旻,此事由你自专即可!你仅需明言老夫应如何配合便是!”

  赵旻心态有些凌乱。

  “大人莫非不担心,刘玄德有割据一方之志?”

  杨老头儿哑然失笑。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阿旻,若当真如此,你又焉能坐视不理?

  更何况,阿旻你如此大费周章,呵呵,究竟出于何故?”

  赵旻登时哑口无言。

  这嗑儿,是没法再唠下去了。

  由此可见,杨老头儿越老越妖。

  然后……

  赵旻略带试探地问杨彪道。

  “大人,大兄返还许都,已一年有余也。况且阿嚣今已出生……”

  杨修之子杨嚣,已比历史上,提前十余年出生。

  由是推之,杨修多子多孙应不是难事。

  然而……

  杨老头儿扬起袍袖,制止赵旻再说下去。

  “阿旻不必多言!安西都护府长史之职,你留于阿修便是!”

  因安西都护府与州平级,因此安西都护府长史,与西域都护府长史平级,皆为秩两千石之大员。

  这相当于太守。

  也就是说,如无意外,杨修这辈子,至少能升任副国级的列卿。

  杨老头儿如此明白,反倒使赵旻一时间无话可说。

  这时,杨老头儿突然问了一句……

  “阿旻,汝南袁氏而今如何?”

  赵旻对此不假思索道。

  “大人尽管放心,汝南袁氏仍在为袁本初守孝。

  夏侯伯仁、卞夫人各遣心腹密切监视其众,是故,汝南袁氏而今并无任何问题。”

  杨彪显然也松了口气。

  “袁本初虽有过失之处,然则……其人终归并无篡逆之心。

  老夫实不忍见,其人之子孙毁其英名也。”

  赵旻陪杨彪唏嘘一番后,趁机告辞回到隔壁家中……

  赵大娘还等着赵旻,继续听后者讲故事呢。

  早晨赵旻画的那几张画,早已在赵府引起了轩然大波。

  赵府一众女眷、小儿,都想听赵旻仔细为他们讲一讲,斑马、鸵鸟等等奇异畜牲们的故事。

  于是乎……

  当赵旻走进家门,便被团团簇拥起来。

  哭笑不得的赵旻,硬被架到后院正堂之中,端坐下来,为自己的一众家人们,继续讲述西域的故事。

  亥时初(晚上十点过),众人散场。

  赵旻以赵大娘为挡箭牌,换上一身夜行衣,鬼鬼祟祟溜出了家门。

  其人要窃玉偷香去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士仁,出身幽州广阳。

  看地图已经快到东汉、三国时期的极北边境了。

  边地环境贫瘠苦寒,边地武人困厄贫穷。士仁流浪多年,一朝发迹,迅速和商人习气的糜芳勾结在一起,大肆倒买倒卖军需物资,发国难财,做吸血虫。

  糜芳是刘备舅子,关羽是刘备把兄弟。看在大哥面上,二人脸面平时还勉强过得去,但是关羽也相当看不惯糜芳的资本家嘴脸。

  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视)己。--《蜀书六》

  等到襄樊战役开始,关羽在前线督战,而荆州的后备军需物资,竟然出现严重短缺。糜芳、士仁却借口“南郡仓库失火”来搪塞。

  南郡是刘备在荆州的大本营,而南郡太守,恰恰是糜芳。

  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吴录》

  别逗了,失火?

  战争一开打,后方就失火。

  华夏神州五千年历史,这种拙劣的表演玩儿过不知道几百回了。

  所谓“仓库失火”,就和银行把坏账赖到劫匪头上一样,就和瑞士的口罩在德国机场“消失”一样。

  太阳底下,从来就没有过新鲜事儿。

  “失火”和“忧死”类似,完全是为尊者讳的记录格式。

  横竖不能写:“老大的舅子贪污,把粮食、攻城战具全卖了,导致二爷在前线没得用”吧?

  这样,糜芳脸上难看,刘备面上也不好看。

  陈寿身为季汉臣子,替老领导遮丑,这些起码的规矩还是懂的。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继续阅读:第六十四章 观天下风向,助刘备封王14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汉末雄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